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4200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其包括:一第一端口气舱、一第二端口气舱、一直线型测量管、一第一超声波传感器、一第二超声波传感器以及密封螺栓;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直线型测量管的中心轴线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超声波气表两端设计的端口气舱进行缓冲,保证测量管路内气流稳定;利用直线型测量管路进行测量,流速测量灵敏度高,超声波气表流量测量的准确性好;外形简单,易于加工和装配,并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属于计量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迅速,年消耗量逐年攀升,根据相关数据可以得知,我国天然气消费总量在1994年时为173亿立方米,而到了2010年增加到了1076亿立方米,并且年增长率也很高,截止到2016年,这一数据已经翻了一倍,已经达到了2058亿立方米。虽然近年来天然气的产量和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但是市场依旧非常庞大。此外,随着国家产业能源结构的调整,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在国家的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也会逐渐增加,然而我国现有的居民天然气结算方式相对还很老旧,不仅不利于国家数据的统计和资源分配,同时也不方便居民进行天然气资源的使用。从2005年开始,城市的燃气普及率就逐年提高,到2009年就已经达到了91.4%,“十二五”之后,城市的燃气普及率达到了94%以上,县城的燃气普及率达到了65%以上,用气家庭达到了2亿户。相关数据表明,我国膜式燃气表的市场规模在数千万台左右。2016年,上海市已经开始了“水,电,气”的三表集抄,利用原有的电表自动集抄的通道,将不同通信结构的智能水表,气表的数据采集之后,经过电力线载波或短距离无线等方式上传至电力集中器,利用原有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将数据传送至后台数据服务器。从而实现广大居民“抄表不进户,付费不出社区”的便利。而全国范围内的三表和四表集抄也将会是未来数字化社会的重要发展方向。由于传统的膜式气表是采用机械结构进行的气体流量的测量,很难进行智能化的集成,因此也需要更加精准、高效、稳定的新一代智能化气表来代替传统的膜式天然气表。“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能源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天然气在我国能源革命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国家继续深化改革的政策指引下,天然气行业的发展环境将发生显著变化。天然气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将及大的推动智能燃气表的发展。当前,传统智能燃气表在解决燃气客户痛点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数据传输不稳定、功耗高和抄表成功率低等。而以超声波流量测量技术并配备有物联网功能模块的超声波电子式燃气表具有高安全、广覆盖、大连接、低功耗和低成本等特点,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并更好的满足燃气客户的发展需求。然而,现有超声波电子式燃气表中燃气流量测量的灵敏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超声波燃气表的核心技术是对燃气流量的准确测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采用了超声波测量气体流速的方式,可以精确地测量管道内部燃气/天然气/煤气的流速。一种用于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其包括:一第一端口气舱、一第二端口气舱、一直线型测量管、一第一超声波传感器、一第二超声波传感器以及密封螺栓;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直线型测量管的中心轴线重合。一种用于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其包括:一第一端口气舱,该第一端口气舱设置一进气口;一第二端口气舱,该第二端口气舱设置一出气口;一直线型测量管;一第一超声波传感器;一第二超声波传感器;以及密封螺栓;所述直线型测量管相对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端口气舱和所述第二端口气舱;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直线型测量管的中心轴线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中,第一超声波传感器、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的中心轴线与直线型测量管的中心轴线重合,直线型测量段距离较长,超声波在气流中传播的距离也较长,可以显著提高流速测量灵敏度,并可以降低可测最小流量和测量死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用于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用于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的渲染图。图3是图1所示的用于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的正视剖面图。图4是图1所示的用于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的标准三视图。图5是本技术提出的超声波气表的测量原理示意图。图6是基于图1所示的用于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的两块气表实际测试的误差结果。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测量管体结构10第一端口气舱12进气口122第一通孔124第二通孔126第二端口气舱14出气口142第三通孔144第四通孔146直线型测量管16第一端162第二端164第一超声波传感器11第二超声波传感器13密封螺栓18出线孔182圆盘15通孔15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的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10包括一第一端口气舱12、一第二端口气舱14、一直线型测量管16、一第一超声波传感器11、一第二超声波传感器13和两个密封螺栓18。所述第一端口气舱12具有一进气口122、一第一通孔124和一第二通孔126。所述进气口122为整个测量管体结构10的进气口122。所述第二端口气舱14具有一出气口142、一第三通孔144和一第四通孔146。所述出气口142为整个测量管体结构10的出气口142。优选的,所述进气口122和出气口142位于直线型测量管16的同侧。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122和出气口142位于直线型测量管16的上侧。所述直线型测量管16是一中空的管状结构,包括第一端162和与第一端162相对的第二端164。所述第一端口气舱12与直线型测量管16的第一端162连接,所述第二端口气舱14与直线型测量管16的第二端164连接。所述第一端口气舱12和第二端口气舱14对称设置在所述直线型测量管16相对的两端。具体的,所述直线型测量管16的第一端162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口气舱12的第二通孔126处,直线型测量管16的第二端164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口气舱14的第三通孔144处。本实施例中,所述直线型测量管16的第一端162从第一端口气舱12的第二通孔126插入第一端口气舱12中,所述直线型测量管16的第二端164从第二端口气舱14的第三通孔144插入第二端口气舱14中。所述第一端口气舱12和第二端口气舱14通过密封圈或密封胶与所述直线型测量管16密封连接,并使用螺栓或钢箍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一端162和第二端164呈喇叭口形状。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11设置在第一端口气舱12远离所述直线型测量管16的一侧,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13设置在第二端口气舱14远离所述直线型测量管16的一侧。具体的,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11设置在第一端口气舱12的第一通孔124处,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13设置在第二端口气舱14的第四通孔146处,并且第一超声波传感器11、第二超声波传感器13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直线型测量管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其包括:/n一第一端口气舱;/n一第二端口气舱;/n一直线型测量管;/n一第一超声波传感器;/n一第二超声波传感器;以及/n密封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直线型测量管的中心轴线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其包括:
一第一端口气舱;
一第二端口气舱;
一直线型测量管;
一第一超声波传感器;
一第二超声波传感器;以及
密封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直线型测量管的中心轴线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直线型测量管的中心轴线平行且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型测量管相对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端口气舱和所述第二端口气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直线型测量管相对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气舱具有一进气口,所述第二端口气舱具有一出气口,并且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位于所述直线型测量管的同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声波气表的测量管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型测量管的两端均呈喇叭口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黎辉马浩程曹丽杉亮一清水和义高桥刚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东京计装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