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大温差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413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领域,特别是复合式大温差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包括吸收器Ⅰ、蒸发器Ⅰ、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Ⅱ和蒸发器Ⅱ,吸收器Ⅰ和蒸发器Ⅰ内连通,发生器和冷凝器内连通,吸收器Ⅱ和蒸发器Ⅱ内连通,所述蒸发器Ⅰ和冷凝器内的换热管相互连接,组成闭环的热源水循环管路,蒸发器Ⅰ的换热管和冷凝器内的换热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路Ⅰ连接,蒸发器Ⅰ的底部通过管路与蒸发器Ⅰ的顶部连接,冷凝器的底部通过电动三通调节阀Ⅰ分别与蒸发器Ⅱ和蒸发器Ⅰ连接。其既可实现单独运行一类热泵,同时也能够同时运行一类二类热泵,获取大温差的热水,减少设备初投资,提高设备利用率,有利于节能降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式大温差溴化锂吸收式热泵
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领域,特别是复合式大温差溴化锂吸收式热泵。
技术介绍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是一种利用低品位热源,实现将热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泵送的循环系统,是回收利用低温位热能的有效装置,具有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双重作用。目前所采用的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分为一类热泵和二类热泵两类。一类热泵也称增热型热泵,是利用少量的高温热源(如蒸汽、高温热水、可燃性气体燃烧热等)为驱动热源,产生大量的中温有用热能。即利用高温热能驱动,把低温热源的热能提高到中温,从而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性能系数大于1,一般为1.5~2.5。二类热泵也称升温型热泵,是利用大量的中温热源产生少量的高温有用热能。即利用中低温热能驱动,用大量中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热势差,制取热量少于但温度高于中温热源的热量,将部分中低热能转移到更高温位,从而提高了热源的利用品位。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性能系数总是小于1,一般为0.4~0.5。两类热泵应用目的不同,工作方式亦不同,但都是工作于三热源之间,三个热源温度的变化对热泵循环会产生直接影响,升温能力增大,性能系数下降。在工业行业内对于余热回收利用热泵应用较为普遍,但是市场上常见的是单独的一类热泵运行,如图1所示;或是单独的二类热泵运行,如图2所示。对于某些工业对于热水品质需求不同,比如,某时段需求中温品质热水,某时段需求高温品质热水,或是热水温差大的情况等,现有的热泵则无法同时满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复合式大温差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其既可实现单独运行一类热泵,同时也能够同时运行一类二类热泵,获取大温差的热水,减少设备初投资,提高设备利用率。有利于企业、国家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应当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式大温差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包括吸收器Ⅰ、蒸发器Ⅰ、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Ⅱ和蒸发器Ⅱ,吸收器Ⅰ和蒸发器Ⅰ内连通,发生器和冷凝器内连通,吸收器Ⅱ和蒸发器Ⅱ内连通,其中,所述蒸发器Ⅰ和冷凝器内的换热管相互连接,组成闭环的热源水循环管路,蒸发器Ⅰ的换热管和冷凝器内的换热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路Ⅰ连接,蒸发器Ⅰ的底部通过管路与蒸发器Ⅰ的顶部连接,冷凝器的底部通过电动三通调节阀Ⅰ分别与蒸发器Ⅱ和蒸发器Ⅰ连接;所述吸收器Ⅰ的底部通过连接管路Ⅱ与发生器的顶部连接,发生器的底部通过电动三通调节阀Ⅱ分别与吸收器Ⅰ和吸收器Ⅱ的顶部连接,电动三通调节阀Ⅱ的一出口通过连接管路Ⅲ与吸收器Ⅰ的顶部连接,电动三通调节阀Ⅱ的另一出口通过连接管路Ⅳ与吸收器Ⅱ的顶部连接,吸收器Ⅱ的底部通过连接管路Ⅴ与发生器的顶部连接;所述吸收器Ⅰ的换热管出口通过连接管路Ⅵ与吸收器Ⅱ内的换热管连接,发生器的换热管出口通过连接管路Ⅶ与蒸发器Ⅱ的换热管入口连接;所述蒸发器Ⅱ的底部通过管路与蒸发器Ⅱ的顶部连接;所述连接管路Ⅱ与连接管路Ⅲ分别连接热交换器Ⅲ,并通过热交换器Ⅲ换热;连接管路Ⅳ与连接管路Ⅴ分别连接热交换器Ⅱ,并通过热交换器Ⅱ换热;连接管路Ⅵ与连接管路Ⅶ分别连接热交换器Ⅰ,并通过热交换器Ⅰ换热;蒸发器Ⅱ换热管出口与外部通过连接管路Ⅷ连接,连接管路Ⅷ与连接管路Ⅰ分别连接热水回热器,并通过热水回热器换热。本技术中,所述连接管路Ⅰ上设有冷剂泵Ⅰ。冷剂泵Ⅰ提供动力,将蒸发器Ⅰ内的冷剂水从底部抽至顶部。所述连接管路Ⅱ上设有稀溶液泵。稀溶液泵提供动力,将吸收器Ⅰ内的稀溶液通过连接管路Ⅱ抽至发生器内。所述发生器的底部通过管路与电动三通调节阀Ⅱ的入口连接,且在该管路上设有浓溶液泵,浓溶液泵提供动力,将发生器内的浓溶液抽至电动三通调节阀Ⅱ内。所述冷凝器的底部通过管路与电动三通调节阀Ⅰ的入口连接,且在该管路上设有冷剂泵Ⅱ,电动三通调节阀Ⅰ的两出口分别通过管路与蒸发器Ⅱ和蒸发器Ⅰ连接。所述蒸发器Ⅰ的换热管和冷凝器内的换热管的连接管路Ⅰ上设有循环水泵,从而实现热源水在蒸发器Ⅰ和冷凝器内的换热管内循环流动。所述吸收器Ⅰ1的换热管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外部的供水管路连接,管路上设有阀。所述蒸发器Ⅱ的顶部和蒸发器Ⅱ的底部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冷剂泵Ⅲ。冷剂泵Ⅲ提供动力,将蒸发器Ⅱ内的冷剂水抽至蒸发器Ⅱ的顶部,并滴淋在蒸发器Ⅱ的换热管上。所述吸收器Ⅰ和蒸发器Ⅰ之间设有挡液板Ⅰ,发生器和冷凝器之间设有挡液板Ⅱ,吸收器Ⅱ和蒸发器Ⅱ之间设有挡液板Ⅲ。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基于溴化锂吸收式一类和二类热泵的原理,将一类热泵与二类热泵有效结合,可实现单独运行一类热泵,同时运行一类二类热泵实现大温差热水等多种模式。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使用方不同的热水温度需求,可以单独运行一类热泵模式,制取中温热水;也可以同时运行大温差模式,将热水温度大幅度提高制取高温品质热水,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环境热污染,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排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溴化锂吸收式一类热泵循环原理流程示意图;图2为溴化锂吸收式二类热泵循环原理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循环原理流程示意图。图中:1吸收器Ⅰ;2蒸发器Ⅰ;3发生器;4冷凝器;5吸收器Ⅱ;6蒸发器Ⅱ;7热交换器Ⅰ;8热交换器Ⅱ;9热交换器Ⅲ;10热水回热器;11稀溶液泵;12冷剂泵Ⅰ;13浓溶液泵;14冷剂泵Ⅱ;15冷剂泵Ⅲ;16循环水泵;17电动三通调节阀Ⅱ;18电动三通调节阀Ⅰ;19挡液板Ⅰ;20挡液板Ⅱ;21挡液板Ⅲ;22连接管路Ⅰ;23连接管路Ⅱ;24连接管路Ⅲ;25连接管路Ⅳ;26连接管路Ⅴ;27连接管路Ⅵ;28连接管路Ⅶ;29连接管路Ⅷ;30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式大温差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包括吸收器Ⅰ1、蒸发器Ⅰ2、发生器3、冷凝器4、吸收器Ⅱ5和蒸发器Ⅱ6,吸收器Ⅰ1和蒸发器Ⅰ2内连通,发生器3和冷凝器4内连通,吸收器Ⅱ5和蒸发器Ⅱ6内连通。为了防止液滴随冷剂蒸汽流动引起腐蚀、冷剂污染或热损失,吸收器Ⅰ1和蒸发器Ⅰ2之间设有挡液板Ⅰ19,发生器3和冷凝器4之间设有挡液板Ⅱ20,吸收器Ⅱ5和蒸发器Ⅱ6之间设有挡液板Ⅲ21。蒸发器Ⅰ2和冷凝器4内的换热管相互连接,组成闭环的热源水循环管路。蒸发器Ⅰ2的换热管和冷凝器4内的换热管的连接管路Ⅰ22上设有循环水泵16,从而实现热源水在蒸发器Ⅰ2和冷凝器4内的换热管内循环流动。冷凝器4的底部通过电动三通调节阀Ⅰ18分别与蒸发器Ⅱ6和蒸发器Ⅰ2连接,其中冷凝器4的底部通过管路与电动三通调节阀Ⅰ18的入口连接,且在该管路上设有冷剂泵Ⅱ14,冷剂泵Ⅱ14提供动力,将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式大温差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包括吸收器Ⅰ(1)、蒸发器Ⅰ(2)、发生器(3)、冷凝器(4)、吸收器Ⅱ(5)和蒸发器Ⅱ(6),吸收器Ⅰ(1)和蒸发器Ⅰ(2)内连通,发生器(3)和冷凝器(4)内连通,吸收器Ⅱ(5)和蒸发器Ⅱ(6)内连通,其特征在于:/n所述蒸发器Ⅰ(2)和冷凝器(4)内的换热管相互连接,组成闭环的热源水循环管路,蒸发器Ⅰ(2)的换热管和冷凝器(4)内的换热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路Ⅰ(22)连接,蒸发器Ⅰ(2)的底部通过管路与蒸发器Ⅰ(2)的顶部连接,冷凝器(4)的底部通过电动三通调节阀Ⅰ(18)分别与蒸发器Ⅱ(6)和蒸发器Ⅰ(2)连接;/n所述吸收器Ⅰ(1)的底部通过连接管路Ⅱ(23)与发生器(3)的顶部连接,发生器(3)的底部通过电动三通调节阀Ⅱ(17)分别与吸收器Ⅰ(1)和吸收器Ⅱ(5)的顶部连接,电动三通调节阀Ⅱ(17)的一出口通过连接管路Ⅲ(24)与吸收器Ⅰ(1)的顶部连接,电动三通调节阀Ⅱ(17)的另一出口通过连接管路Ⅳ(25)与吸收器Ⅱ(5)的顶部连接,吸收器Ⅱ(5)的底部通过连接管路Ⅴ(26)与发生器(3)的顶部连接;/n所述吸收器Ⅰ(1)的换热管出口通过连接管路Ⅵ(27)与吸收器Ⅱ(5)内的换热管连接,发生器(3)的换热管出口通过连接管路Ⅶ(28)与蒸发器Ⅱ(6)的换热管入口连接;/n所述蒸发器Ⅱ(6)的底部通过管路与蒸发器Ⅱ(6)的顶部连接;/n所述连接管路Ⅱ(23)与连接管路Ⅲ(24)分别连接热交换器Ⅲ(9),并通过热交换器Ⅲ(9)换热;连接管路Ⅳ(25)与连接管路Ⅴ(26)分别连接热交换器Ⅱ(8),并通过热交换器Ⅱ(8)换热;连接管路Ⅵ(27)与连接管路Ⅶ(28)分别连接热交换器Ⅰ(7),并通过热交换器Ⅰ(7)换热;蒸发器Ⅱ(6)换热管出口与外部通过连接管路Ⅷ(29)连接,连接管路Ⅷ(29)与连接管路Ⅰ(22)分别连接热水回热器(10),并通过热水回热器(10)换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大温差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包括吸收器Ⅰ(1)、蒸发器Ⅰ(2)、发生器(3)、冷凝器(4)、吸收器Ⅱ(5)和蒸发器Ⅱ(6),吸收器Ⅰ(1)和蒸发器Ⅰ(2)内连通,发生器(3)和冷凝器(4)内连通,吸收器Ⅱ(5)和蒸发器Ⅱ(6)内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Ⅰ(2)和冷凝器(4)内的换热管相互连接,组成闭环的热源水循环管路,蒸发器Ⅰ(2)的换热管和冷凝器(4)内的换热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路Ⅰ(22)连接,蒸发器Ⅰ(2)的底部通过管路与蒸发器Ⅰ(2)的顶部连接,冷凝器(4)的底部通过电动三通调节阀Ⅰ(18)分别与蒸发器Ⅱ(6)和蒸发器Ⅰ(2)连接;
所述吸收器Ⅰ(1)的底部通过连接管路Ⅱ(23)与发生器(3)的顶部连接,发生器(3)的底部通过电动三通调节阀Ⅱ(17)分别与吸收器Ⅰ(1)和吸收器Ⅱ(5)的顶部连接,电动三通调节阀Ⅱ(17)的一出口通过连接管路Ⅲ(24)与吸收器Ⅰ(1)的顶部连接,电动三通调节阀Ⅱ(17)的另一出口通过连接管路Ⅳ(25)与吸收器Ⅱ(5)的顶部连接,吸收器Ⅱ(5)的底部通过连接管路Ⅴ(26)与发生器(3)的顶部连接;
所述吸收器Ⅰ(1)的换热管出口通过连接管路Ⅵ(27)与吸收器Ⅱ(5)内的换热管连接,发生器(3)的换热管出口通过连接管路Ⅶ(28)与蒸发器Ⅱ(6)的换热管入口连接;
所述蒸发器Ⅱ(6)的底部通过管路与蒸发器Ⅱ(6)的顶部连接;
所述连接管路Ⅱ(23)与连接管路Ⅲ(24)分别连接热交换器Ⅲ(9),并通过热交换器Ⅲ(9)换热;连接管路Ⅳ(25)与连接管路Ⅴ(26)分别连接热交换器Ⅱ(8),并通过热交换器Ⅱ(8)换热;连接管路Ⅵ(27)与连接管路Ⅶ(28)分别连接热交换器Ⅰ(7),并通过热交换器Ⅰ(7)换热;蒸发器Ⅱ(6)换热管出口与外部通过连接管路Ⅷ(29)连接,连接管路Ⅷ(29)与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茂云宋述生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空调山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