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路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4088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25
导电路径(20)具备:电线(10),截面呈圆形,并且导体(11)的外周由绝缘包覆部(12)覆盖;布线构件(31),具有布设电线(10)的布线槽(35);以及盖(36),组装于布线构件(31)而将布线槽(35)封闭,在布线槽(35)的内表面形成有曲面(41),曲面(41)具有比电线(10)的半径(R)大的曲率半径(C),在盖(36)装配于布线构件(31)的状态下,与盖(36)的内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盖(36)和布线槽(35)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L)被设定为与电线(10)的直径(D)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导电路径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布设有电线的导电路径。
技术介绍
例如,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车辆中,在蓄电元件、逆变器装置、电动机等机器中有比较大的电流流动。因此,要求使在通电时从电线产生的热有效地散热。作为这样的技术,已知日本特开平8-235940号公报记载的技术。在上述的技术中,在电线的绝缘包覆部的外周面设置具有绝缘性并且具有高热传导性的散热包覆件。在通电时从电线产生的热从绝缘包覆部向散热包覆件热传递,在散热包覆件的内部效率良好地热传导,并从散热包覆件的外周面向外部效率良好地散热。由此,能够使电线的散热性提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359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根据上述的结构,从电线经由绝缘包覆部到达散热包覆件的热从散热包覆件向空气中散热。因为空气的热传导性比较小,所以根据上述的技术,难以使电线的散热性充分提高。因为电线的截面积越大,来自电线的发热量越小,所以为了减小电线的温度上升值,考虑到将电线的截面积增大。但是,该手法因为电线大型化而不能采用。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提供电线的散热性提高的导电路径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具备:电线,截面呈圆形,并且导体的外周由绝缘包覆部覆盖;布线构件,具有布设所述电线的布线槽;以及盖,组装于所述布线构件而将所述布线槽封闭,在所述布线槽的内表面形成有曲面,该曲面具有比所述电线的半径大的曲率半径,在所述盖组装于所述布线构件的状态下,与所述盖的内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盖和所述布线槽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与所述电线的直径相同。根据上述的结构,因为电线与布线槽的内表面及盖的内表面接触,所以在通电时由电线产生的热经由电线、布线槽向布线构件传递,并且也按电线、盖的顺序向盖传递。由此,能够使电线的散热性提高。因为在布线槽的内表面形成的曲面的曲率半径被设定为比电线的半径大,所以不会从布线槽的内表面对电线施加压力。由此,可抑制绝缘包覆部由于来自布线槽的压力而变形。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于绝缘包覆部的应力缓和而在布线槽与绝缘包覆部之间形成恒久的间隙,所以能够抑制电线的散热性下降。盖的内表面和布线槽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与电线的直径相同,所以不会从盖及布线槽对电线施加压力。由此,可抑制绝缘包覆部由于来自盖及布线槽的压力而变形。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于绝缘包覆部的应力缓和而在布线槽及盖与绝缘包覆部之间形成恒久的间隙,所以能够抑制电线的散热性下降。作为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方式。所述布线构件具有盖抵接部,所述盖抵接部在所述盖组装于所述布线构件的状态下,形成朝向所述盖突出的形状并抵接于所述盖的内表面。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盖抵接部抵接于盖的内表面,可抑制盖接近电线而对电线施加力。由此,可抑制绝缘包覆部由于来自盖的压力而变形,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电线的散热性下降。所述布线构件及所述盖为金属制。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对电线进行电磁屏蔽。另外,盖的热传导性提高,所以导电路径的散热性提高。所述布线构件在所述布线构件的外表面与所述布线槽的内表面之间具有沿着所述布线槽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减重部。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使布线构件轻量化。通过在所述布线构件及盖中的一方设置的锁定部和在所述布线构件及盖中的另一方设置的锁定接纳部弹性地卡止,从而所述布线构件和所述盖组装成一体。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锁定部及锁定接纳部中的至少一方弹性变形,从而能够抑制从盖或者布线构件对电线的绝缘包覆部施加力。由此,能够更进一步抑制绝缘包覆部变形。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能够使配置于导电路径的电线的散热性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导电路径的局部剖开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导电路径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一边参照图1及图2一边说明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的导电路径20搭载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车辆(未图示),将蓄电模块、逆变器、电动机等电连接。在以下的说明中,将Z方向作为上方、将Y方向作为前方、将X方向作为左方进行说明。另外,上述的方向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而在便利起见的基础上设定的。另外,关于多个相同构件,有时仅对一部分构件标注附图标记,而对其他的构件省略附图标记。导电路径20导电路径20具备两条电线10、布设有两条电线10的布线构件31、以及组装于布线构件31的盖36。电线10是将导体11的外周用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缘包覆部12包围的结构,该电线10没有设置相当于由屏蔽电线的编织线构成的屏蔽层的屏蔽构件。导体11既可以是将多根金属细线绞合而构成的绞线,另外,也可以是由棒状的金属构成的单芯线。导体11的截面形状呈圆形。另外,电线10的截面形状呈圆形。两条电线10具有相同直径。在电线10的端部连接有未图示的端子,该端子与蓄电模块、逆变器、电动机等连接。布线构件31由铝合金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铁、铜、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的挤压材料构成。因此,布线构件31为直线状延伸的形态,且与长度方向(=前后方向)垂直的横截面形状遍及全长为恒定。布线构件31具有:底壁32,形成在前后方向细长的水平的平板状;一对外壁33,从该底壁32的左右两侧缘向上方立起;以及隔壁34,在外壁33之间从底壁32的上表面向上方立起。相邻的外壁33与隔壁34之间的间隔成为大致相同尺寸。在布线构件31通过底壁32、外壁33及隔壁34形成有在前后方向细长且向上方开放的形态的两个布线槽35。两个布线槽35以在左右排列的方式配置,相互被隔壁34隔开。布线构件31在整体上呈向上方开口的形状。在布线构件31的外壁33且从下端部起稍微上方的位置,形成有向左右方向的外方突出的锁定部40。在各布线槽35内分别单独地收纳有各一根电线10。关于左右方向的布线槽35的宽度尺寸W被设定为比电线10的截面形状中的直径D大。在布线槽35的内表面设置有曲面41,曲面41具有比电线10的截面形状中的半径R大的曲率半径C。在电线10配置于布线槽35的内部的状态下,电线10的最下部和曲面41的最下部接触。在布线构件31装配有盖36,盖36与布线构件31同样由铝合金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铁、铜、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的挤压材料构成。盖36具备:上壁37,与从上方观看的布线构件31的形状对应,在前后方向细长地延伸;和一对侧壁38,从该上壁37的左右两侧缘向下延伸。在侧壁38的下端部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向内方突出的锁定接纳部39。盖36通过盖36的锁定接纳部39与布线构件31的锁定部40弹性地卡止,从而与布线构件31组装成一体。在盖36组装于布线构件31的状态下,上壁37将两个布线槽35的上表面侧的开口部一并遮盖。另外,在盖36与布线构件31组装成一体的状态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路径,具备:/n电线,截面呈圆形,并且导体的外周由绝缘包覆部覆盖;/n布线构件,具有布设所述电线的布线槽;以及/n盖,组装于所述布线构件而将所述布线槽封闭,/n在所述布线槽的内表面形成有曲面,该曲面具有比所述电线的半径大的曲率半径,/n在所述盖组装于所述布线构件的状态下,与所述盖的内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盖和所述布线槽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与所述电线的直径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612 JP 2018-1121381.一种导电路径,具备:
电线,截面呈圆形,并且导体的外周由绝缘包覆部覆盖;
布线构件,具有布设所述电线的布线槽;以及
盖,组装于所述布线构件而将所述布线槽封闭,
在所述布线槽的内表面形成有曲面,该曲面具有比所述电线的半径大的曲率半径,
在所述盖组装于所述布线构件的状态下,与所述盖的内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盖和所述布线槽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与所述电线的直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路径,其中,所述布线构件具有盖抵接部,所述盖抵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村勇贵冈本怜也清水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