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接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4086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接连接器(10),用于连接联接线缆(15)与以吸尘器或尤其可移动的工具机器的型式的电的仪器的配对插接连接器(110),其中,所述插接连接器具有接触承载件(20),所述接触承载件具有与所述联接线缆(15)连接的或能够连接的插接接触部(13),所述插接接触部与所述配对插接连接器(110)的配对插接接触部(113)能够通过沿着插接轴线(S)的插接运动被带到电接触位置(K)中,其中,所述接触承载件(20)关于所述插接轴线(S)轴向能够运动地容纳在插接器壳体(50)中,所述插接器壳体关于所述接触承载件(20)绕所述插接轴线(S)能够转动地得到支承,其中,在所述插接器壳体(50)处布置有转动形状配合轮廓(55),所述转动形状配合轮廓能够通过所述插接器壳体(50)的关于所述接触承载件(20)绕所述插接轴线的转动运动与所述配对插接连接器(11)的配对转动形状配合轮廓(125)带到形状配合的接合中,从而所述插接连接器(10)关于所述插接轴线抗拉地固定在所述配对插接连接器(11)处,并且其中,所述插接连接器(10)具有用于所述联接线缆的线缆套管(75)。设置成,所述接触承载件(20)关于所述插接器壳体(50)通过与所述线缆套管(75)分离的弹簧元件(90)沿所述插接轴线的方向被弹簧加载到所述接触位置(K)中,所述弹簧元件支撑在所述接触承载件(20)处并且支撑在所述插接器壳体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插接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接连接器,用于连接联接线缆与以吸尘器或尤其可移动的工具机器的型式的电的仪器的配对插接连接器,其中,插接连接器具有接触承载件,所述接触承载件具有与联接线缆连接的或能够连接的插接接触部,所述插接接触部与配对插接连接器的配对插接接触部能够通过沿着插接轴线的插接运动被带到电接触位置中,其中,接触承载件关于插接轴线轴向能够运动地容纳在插接器壳体中,所述插接器壳体关于接触承载件绕插接轴线能够转动地得到支承,其中,在插接器壳体处布置有转动形状配合轮廓,所述转动形状配合轮廓能够通过插接器壳体的关于接触承载件绕插接轴线的转动运动与配对插接连接器的配对转动形状配合轮廓带到形状配合的接合中,从而插接连接器关于插接轴线抗拉地固定在配对插接连接器处,并且其中,插接连接器具有用于联接线缆的线缆套管。
技术介绍
这种插接连接器在申请人的电的仪器中用于给电的仪器供给以能量。在手持式工具机器或其它的尤其半固定的工具机器中,联接线缆以及插接连接器例如由于在电的仪器的运行时的振动经受特别的机械负载。相应于此地,在插接连接器与联接线缆以及配对插接连接器之间的可靠的连接是必须的,所述配对插接连接器布置在电的仪器处。在此,转动锁止实现在插接连接器与配对插接连接器之间的抗拉的连接。然而,在实践中难以维持在插接连接器与配对插接连接器之间的持久的、在不同的环境中都可靠的电连接,也就是说,可靠地保持在这两个构件之间的接触位置。另外的具有转动形状配合轮廓的插接连接器从US2,447,789、US1,304,075和US3,287,031中已知。在DE202008013795U1以及DE1747477U中阐释了具有线缆套管的插接连接器。具有弹簧加载的接触部的插接连接器从US2,833,997以及WO2014/017795A1中已知。另外的插接连接器从US7,435,112B1以及US2017/0264049A1中得出。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与配对插接连接器的可靠的连接的插接连接器。为了解决所述任务,在开头所提及的类型的插接连接器中设置成,接触承载件关于插接器壳体通过与线缆套管分离的弹簧元件沿插接轴线的方向被弹簧加载到接触位置中,所述弹簧元件支撑在接触承载件处并且支撑在插接器壳体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思是,独立地或附加于线缆套管存在有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将接触承载件加载到接触位置中。所述附加的弹簧元件不是由线缆套管形成,而是与线缆套管分离的结构部件。由此,能够最佳地选择和/或调整弹簧元件的弹性特性,以便提供接触承载件相对于插接器壳体的持久可靠的弹簧加载(Anfederung)。例如弹簧元件能够设有预紧,从而所述弹簧元件在其弹簧特征线的适宜的工作区域中被使用。由此,能够例如设置有具有相对软的弹簧特征线的弹簧元件。弹簧元件例如具有比线缆套管或其接合到插接器壳体中的区段明显较软的或较恒定的弹性特性。随着弹簧元件的使用寿命,预紧力或弹簧力没有或仅仅不显著改变。在申请人的至今的构造方案中,线缆套管的接合到插接器壳体中的区段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将接触承载件弹簧加载到接触位置中。然而线缆套管涉及塑料结构部件,必要时涉及橡胶结构部件,其遭受老化倾向,也就是说例如变脆。此外,线缆套管的弹性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相应于此地,创新呈现出在插接连接部与配对插接连接器之间、也就是说在联接线缆与电的仪器之间的明显较可靠的连接。就此而言应该提到的是,插接连接器能够具有插接器纵向轴线,所述插接器纵向轴线与插接轴线同轴和/或平行或通过所述插接轴线形成。也就是说,插接器纵向轴线能够是插接轴线或相应于插接轴线。此外,插接轴线能够呈现或形成移位轴线,插接器壳体和接触承载件能够沿着所述移位轴线轴向地相对于彼此移位。此外,插接轴线或插接器纵向轴线能够呈现转动轴线,插接器壳体关于插接器绕所述转动轴线能够转动地得到支承。插接器壳体相对于接触承载件绕转动轴线能够转动地得到支承和/或接触承载件相对于插接器壳体绕移位轴线能够移位地得到支承。转动轴线和移位轴线能够是同轴的。转动轴线和移位轴线能够是插接轴线或通过插接轴线形成或平行于插接轴线。工具机器优选是手持式工具机器。手持式工具机器能够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接连接器。工具机器还能够是所谓的半固定的工具机器,例如是能够被携带到使用地点处的工具机器。半固定的手持式工具机器例如涉及可移动的锯机器、尤其摆锯、台式圆锯或类似物。电的仪器例如涉及锯机器、尤其可移动的或半固定的圆锯、沉浸式锯、刺锯或类似物。电的仪器或手持式工具机器还能够涉及上铣刀、钻孔仪器、钻孔机器或类似物。此外,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接连接器的联接线缆处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中。插接连接器整体上还能够具有一联接线缆或所述联接线缆。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如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以吸尘器或可移动的工具机器、尤其手持式工具机器的型式的电的仪器以及至少一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接连接器、尤其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接连接器的联接线缆。弹簧元件能够关于插接轴线直接支撑在插接器壳体处。但是还可行的是,弹簧元件借助支撑体支撑在插接器壳体处,所述支撑体本身支撑在插接器壳体处。例如,插接器壳体具有支撑突出部或支撑容纳部,支撑体支撑在所述支撑突出部或所述支撑容纳部处。支撑体例如能够具有如下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向径向内部沿插接轴线或插接器纵向轴线的方向延伸。适宜地,弹簧元件完全地或基本上完全地支撑在插接器壳体处。因此也就是说,弹簧力关于插接轴线完全地或基本上被导入到插接器壳体中。但是还可行的是,线缆套管或线缆套管的弹性屈服的区段呈现附加的弹性。因此能够设置有如下措施,即弹簧元件支撑在本身支撑在插接器壳体处的线缆套管的弹性屈服的区段处。线缆套管的容纳在插接器壳体中的或突出到插接器壳体中的区段例如能够由弹性的或屈服的塑料、橡胶或类似物构成。那么弹簧元件支撑在所述弹性屈服的区段处。例如,弹簧元件和弹性屈服的区段关于弹簧作用可以说是串联的。由此例如能够调整较长的弹簧行程、较适宜的弹簧作用或诸如此类。然而有利的是,弹簧元件没有或仅仅不显著地支撑在线缆套管处,而是支撑在插接器壳体处。显然,线缆套管还能够具有支撑功能。当线缆套管具有支撑区段时(所述支撑区段基本上是弯曲刚性的并且本身又关于插接轴线支撑在插接器壳体处),这尤其是有利的。因此,线缆套管的接合到插接器壳体中的或容纳在插接器壳体中的区段例如能够具有相应的弯曲刚度或负载能力以支撑弹簧元件。然而有利的是,例如之前所提及的支撑体完全或基本上由线缆套管来挡住弹簧元件的弹簧力。然而所述措施不排除支撑体贴靠在线缆套管处。即,有利的措施设置成,支撑体至少区段式地贴靠在线缆套管处。支撑体还能够是板形的或盘形的。优选的是,支撑体具有用于联接线缆的贯通开口。毫无问题是可行的是,插接连接器不仅包含弹簧元件,而且包含多个弹簧元件。优选地,弹簧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由金属制成或通过金属弹簧形成。但是还可行的是,例如弹性的塑料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插接连接器(10),用于连接联接线缆(15)与以吸尘器或尤其可移动的工具机器(200、300)的型式的电的仪器的配对插接连接器(110),其中,所述插接连接器(10)具有接触承载件(20),所述接触承载件具有与所述联接线缆(15)连接的或能够连接的插接接触部(13),所述插接接触部与所述配对插接连接器(110)的配对插接接触部(113)能够通过沿着插接轴线(S)的插接运动被带到电接触位置(K)中,其中,所述接触承载件(20)关于所述插接轴线(S)轴向能够运动地容纳在插接器壳体(50)中,所述插接器壳体关于所述接触承载件(20)绕所述插接轴线(S)能够转动地得到支承,其中,在所述插接器壳体(50)处布置有转动形状配合轮廓(55),所述转动形状配合轮廓能够通过所述插接器壳体(50)的关于所述接触承载件(20)绕所述插接轴线(S)的转动运动与所述配对插接连接器(110)的配对转动形状配合轮廓(125)带到形状配合的接合中,从而所述插接连接器(10)关于所述插接轴线(S)抗拉地固定在所述配对插接连接器(110)处,并且其中,所述插接连接器(10)具有用于所述联接线缆(15)的线缆套管(75),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承载件(20)关于所述插接器壳体(50)通过与所述线缆套管(75)分离的弹簧元件(90)沿所述插接轴线(S)的方向被弹簧加载到所述接触位置(K)中,所述弹簧元件支撑在所述接触承载件(20)处并且支撑在所述插接器壳体(50)处。/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19 DE 102018109411.61.插接连接器(10),用于连接联接线缆(15)与以吸尘器或尤其可移动的工具机器(200、300)的型式的电的仪器的配对插接连接器(110),其中,所述插接连接器(10)具有接触承载件(20),所述接触承载件具有与所述联接线缆(15)连接的或能够连接的插接接触部(13),所述插接接触部与所述配对插接连接器(110)的配对插接接触部(113)能够通过沿着插接轴线(S)的插接运动被带到电接触位置(K)中,其中,所述接触承载件(20)关于所述插接轴线(S)轴向能够运动地容纳在插接器壳体(50)中,所述插接器壳体关于所述接触承载件(20)绕所述插接轴线(S)能够转动地得到支承,其中,在所述插接器壳体(50)处布置有转动形状配合轮廓(55),所述转动形状配合轮廓能够通过所述插接器壳体(50)的关于所述接触承载件(20)绕所述插接轴线(S)的转动运动与所述配对插接连接器(110)的配对转动形状配合轮廓(125)带到形状配合的接合中,从而所述插接连接器(10)关于所述插接轴线(S)抗拉地固定在所述配对插接连接器(110)处,并且其中,所述插接连接器(10)具有用于所述联接线缆(15)的线缆套管(75),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承载件(20)关于所述插接器壳体(50)通过与所述线缆套管(75)分离的弹簧元件(90)沿所述插接轴线(S)的方向被弹簧加载到所述接触位置(K)中,所述弹簧元件支撑在所述接触承载件(20)处并且支撑在所述插接器壳体(50)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90)完全地或基本上完全地支撑在所述插接器壳体(50)处和/或没有或仅仅不显著地支撑在所述线缆套管(75)处或所述弹簧元件(90)支撑在所述插接器壳体(50)处进行支撑的线缆套管(75)的弹性屈服的区段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90)直接和/或借助支撑在所述插接器壳体(50)处的支撑体(85)关于所述插接轴线(S)支撑在所述插接器壳体(50)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85)至少区段式地贴靠在所述线缆套管(75)处和/或是板形的和/或具有用于所述联接线缆(15)的贯通开口。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90)由金属构成或包括金属弹簧和/或所述弹簧元件(90)是螺旋弹簧(91)。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90)借助预紧容纳在所述接触承载件(20)与所述插接器壳体(5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承载件(20)的关于所述插接器壳体(50)沿着所述插接轴线(S)从所述接触位置(K)出来的轴向的调节时存在有所述弹簧元件(90)的弹簧力的最大为20%、尤其最大为10%、特别优选地最大为5-8%或5%至15%的改变。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90)从其放松的位置出发以其长度的至少20%或30%、尤其大约25%至30%和/或最大45%进行预紧。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承载件(20)容纳在所述弹簧元件(90)的内部空间中。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承载件(20)突出到所述弹簧元件(90)之前至所述线缆套管(75)。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簧元件(90)与所述插接器壳体(50)和/或所述接触承载件(20)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支承体(95、99),所述支承体关于所述插接器壳体(50)和/或所述接触承载件(20)绕所述插接轴线(S)能够转动地得到支承和/或所述弹簧元件(90)关于所述插接轴线(S)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支承体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接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承体(95、99)具有管区段(96),所述接触承载件(20)接合到所述管区段中和/或所述接触承载件(20)能够转动地容纳在所述管区段中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E·舒伊斯勒T·莫斯塔夫N·克奈希特
申请(专利权)人:费斯托工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