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S识别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4083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有效地识别具有多个BMS的电池组中的主BMS和从BMS的BMS识别系统和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BMS识别系统是用于识别在电池组中提供的BMS的系统,并且包括:具有主光发射单元的主BMS,并且该主BMS被配置为当旨在切换从BMS的操作模式时,使主光发射单元闪烁以将操作模式切换信号发送到从BMS;以及具有被配置为与主光发射单元相对应的从光接收单元的从BMS,从BMS被配置为通过从光接收单元识别主光发射单元的闪烁,并且响应于操作模式转换信号转换其操作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BMS识别系统和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2月20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8-0166763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本公开涉及一种BMS识别系统和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有效地识别具有多个BMS的电池组中的主BMS和从BMS的BMS识别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对诸如笔记本计算机、摄像机和便携式电话的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并且电动汽车、储能电池、机器人和卫星已得到积极发展。因此,正在积极研究允许重复充电和放电的高性能二次电池。目前市售的二次电池包括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镍锌电池、锂二次电池等。其中,与镍基二次电池相比,锂二次电池几乎没有记忆效应,因此由于具有自由充电和放电、低自放电率和高能量密度的优点而备受关注。电池被用于各种各样的应用中,并且频繁使用电池的诸如电动车辆或智能电网系统的设备通常需要大容量。为了增加电池的容量,可以增加二次电池的容量,即,电池单体本身的容量。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容量增加效果不大,并且对二次电池的尺寸扩展存在物理限制。因此,通常,广泛使用其中多个电池模块串联和并联连接的电池组。同时,随着对电池组的大容量结构的需求增加,近来,对具有多模块结构的电池组的需求正在增加,在该多模块结构中聚合了多个电池模块,其中的每一个包括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由于具有多模块结构的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因此使用单个BMS来控制所有电池的充电/放电状态存在限制。因此,近来,BMS被安装在电池组中包括的每个电池模块中,使得BMS中的一个被指定为主BMS,并且剩余BMS被指定为从BMS。然后,通过主-从方法控制每个电池模块的充电和放电。在主-从方法中,主BMS与从BMS通信,以便共同地管理电池组中包括的电池模块的充电和放电。在此,主BMS收集关于由从BMS管理的电池模块的各种充电/放电监视数据,或者将用于控制每个电池模块的充电/放电操作的控制命令发送到对应的从BMS。传统上,当主BMS想要转换从BMS的操作模式时,主BMS通常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读取从BMS的识别信息,并且然后通过程序算法转换每个从BMS的操作模式。然而,传统方法的缺点在于,单独地需要用于存储识别信息的硬件电路,并且需要高性能处理器来执行复杂的软件算法。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公开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因此,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BMS识别系统和方法,其可以有效地识别具有多个BMS的电池组中的主BMS和从BMS。可以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理解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目的以及优点,并且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目的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而且,将容易理解,本公开的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示出的装置及其组合来实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的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BMS识别系统,包括:具有主光发射单元的主BMS,主BMS被配置为当旨在转换从BMS的操作模式时,使主光发射单元闪烁以将操作模式转换信号发送到从BMS;以及具有被配置为与主光发射单元相对应的从光接收单元的从BMS,从BMS被配置为通过从光接收单元识别主光发射单元的闪烁,并且响应于操作模式转换信号转换其操作模式。主BMS可以包括多个主光发射单元,多个主光发射单元被配置为分别与多个从BMS的从光接收单元相对应,并且主BMS可以被配置为使多个主光发射单元当中的至少一个主光发射单元闪烁,以将操作模式转换信号发送到对应的从BMS。从BMS可以包括从光发射单元,并且当由于发生故障情况而旨在将故障情况发送到主BMS时,从BMS可以被配置为使从光发射单元闪烁,以将故障情况发送到主BMS。主BMS可以包括主光接收单元,主光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与从光发射单元相对应,并且主BMS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主光接收单元识别从光发射单元的闪烁,以感知从BMS的故障情况。主BMS可以包括多个主光发射单元,多个主光发射单元被配置为分别与多个从BMS的从光接收单元相对应。多个主光发射单元可以被分配有识别信息以与多个从BMS的安装位置相对应。主BMS可以被配置为使多个主光发射单元顺序地闪烁,以将识别信息顺序地分配给多个从BMS。主BMS可以被配置为使主光发射单元闪烁,以将包括识别信息的操作模式转换信号发送到从BMS。从BMS可以被配置为检查通过从光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操作模式转换信号中包括的识别信息是否与所分配的识别信息相同,并且基于检查结果响应于操作模式转换信号转换操作模式。从BMS可以包括从光发射单元被配置为与相邻的从BMS的从光接收单元相对应的从光发射单元,并且当识别出主光发射单元的闪烁并响应于操作模式转换信号而转换其操作模式时,从BMS可以被配置为使从光发射单元闪烁来以中继方式向相邻的从BMS施加操作模式转换信号。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电池组可以包括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识别系统。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车辆可以包括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识别系统。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的BMS识别方法可以包括当旨在转换从BMS的操作模式时,通过使主光发射单元闪烁来将操作模式转换信号发送到从BMS;和通过被配置为与主光发射单元的闪烁相对应的从光接收单元识别主光发射单元的闪烁,并响应于操作模式转换信号来转换操作模式。发送操作模式转换信号的步骤可以包括:通过使被配置为分别与多个从BMS的从光接收单元相对应的多个主光发射单元当中的至少一个主光发射单元闪烁,来将操作模式转换信号发送到至少一个从BMS。有益效果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对于多个BMS,即使主BMS没有预先从从BMS接收信息或者没有设置用于转换操作模式的附加硬件,也可以有效地转换从BMS的操作模式。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由于在主BMS和从BMS之间不发生通信干扰,所以可以防止由于通信干扰引起的时间延迟而导致的在转换操作模式时的延迟。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根据即时光发射和光接收的信号传输来改进BMS识别的安全性。本公开可以具有除上述之外的各种效果,并且可以从以下描述中理解本公开的其他效果,并且可以通过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其他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并且与前述公开一起,用于提供对本公开的技术特征的进一步理解,因此,本公开不被解释为限于附图。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BMS识别系统的配置的图。图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BMS识别系统的配置的图。图3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BMS识别系统的配置的图。图4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BMS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在描述之前,应该理解的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被解释为限于一般含义和词典含义,而是在允许专利技术人为最佳解释适当定义术语的原则的基础上,基于与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MS识别系统,包括:/n主BMS,所述主BMS具有主光发射单元,所述主BMS被配置为当旨在转换从BMS的操作模式时,使所述主光发射单元闪烁以将操作模式转换信号发送到所述从BMS;和/n从BMS,所述从BMS具有被配置为与所述主光发射单元相对应的从光接收单元,所述从BMS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从光接收单元识别所述主光发射单元的闪烁,并且响应于所述操作模式转换信号转换所述从BMS的操作模式。/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20 KR 10-2018-01667631.一种BMS识别系统,包括:
主BMS,所述主BMS具有主光发射单元,所述主BMS被配置为当旨在转换从BMS的操作模式时,使所述主光发射单元闪烁以将操作模式转换信号发送到所述从BMS;和
从BMS,所述从BMS具有被配置为与所述主光发射单元相对应的从光接收单元,所述从BMS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从光接收单元识别所述主光发射单元的闪烁,并且响应于所述操作模式转换信号转换所述从BMS的操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识别系统,
其中,所述主BMS包括多个主光发射单元,所述多个主光发射单元被配置为分别与多个从BMS的从光接收单元相对应,并且所述主BMS被配置为使所述多个主光发射单元当中的至少一个主光发射单元闪烁,以将所述操作模式转换信号发送到对应的从BM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识别系统,
其中,所述从BMS包括从光发射单元,并且当由于发生故障情况而旨在将所述故障情况发送到所述主BMS时,所述从BMS被配置为使所述从光发射单元闪烁,以将所述故障情况发送到所述主BMS。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BMS识别系统,
其中,所述主BMS包括主光接收单元,所述主光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与所述从光发射单元相对应,并且所述主BMS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主光接收单元识别所述从光发射单元的闪烁,以感知所述从BMS的所述故障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识别系统,
其中,所述主BMS包括多个主光发射单元,所述多个主光发射单元被配置为分别与多个从BMS的从光接收单元相对应;以及
所述多个主光发射单元被分配有识别信息以与所述多个从BMS的安装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BMS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智援成昌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