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加氟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3946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加氟接头,属于管接头技术领域,所述空调加氟接头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为上下贯通状;且内腔上设置有环状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相对于内腔内凹设置;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从外向内置入在内腔中,且所述连接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凸台;且所述凸台上嵌设有密封圈,并通过强压的方式使得凸台带着密封圈作用在密封槽上;其中,所述凸台和内腔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并通过第一间隙使得第二连接部相对于第一连接部转动。达到空调加氟接头加工简便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加氟接头
本技术涉及管接头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加氟接头。
技术介绍
目前的空调加氟接头,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采用的是活套连接的方式,这种连接方式下传统第二连接部活接在传统第一连接部内,利用传统第二连接部上的传统密封端面来配合传统第一连接部达到密封的目的。但是这种活套连接的方式加工工艺复杂,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具体来说,加工工艺是利用铜件的延展性,需要在传统第二连接部上先置入传统第一连接部,然后再对传统第二连接部进行扩孔处理,使得传统第二连接部依靠扩孔后的传统密封端面来限位在传统第一连接部上。所以,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空调加氟接头的加工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加氟接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加氟接头的加工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达到空调加氟接头加工简便的技术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加氟接头,所述空调加氟接头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为上下贯通状;且内腔上设置有环状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相对于内腔内凹设置;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从外向内置入在内腔中,且所述连接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凸台;且所述凸台上嵌设有密封圈,并通过强压的方式使得凸台带着密封圈作用在密封槽上;其中,所述凸台和内腔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并通过第一间隙使得第二连接部相对于第一连接部转动。作为优选,所述内腔相对于连接主体设置有外凸的第一限位面,且所述连接主体的凸台的底面为第二限位面;其中,所述第二限位面作用在第一限位面上。>作为优选,所述内腔靠近密封槽的端口上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由上向下向内倾斜。作为优选,所述导向面的内径小于等于所述连接主体的外径。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部还设置有外螺纹。作为优选,所述凸台包括上凸台和下凸台,所述上凸台和下凸台之间间隔设置;其中,所述密封圈内嵌在上凸台和下凸台之间。作为优选,所述凸台的外侧面和所述内腔之间贴合接触。作为优选,所述内腔上设置有内凸的第一限位块,且所述连接主体相对于第一限位块设置有卡簧,所述卡簧位于内腔之中,且卡簧作用在第一限位块上,以使得连接主体被限定在内腔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在密封槽的下方。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主体和内腔之间存在第二间隙;其中,所述卡簧可在第二间隙内拆装。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1、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优化空调加氟接头的结构,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采用密封圈卡接的方式,使得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密封连接,且使得第二连接部可以绕第一连接部旋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加氟接头的加工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达到空调加氟接头加工简便的技术效果。2、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连接体上设置导向面,便于第一连接部的连接主体置入;同时通过设置在内腔中设置第一限位面,限制第二连接部的进入深度,避免第二连接部压入过度而卡死。3、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连接主体从上向下置入内腔,卡簧从下向上设置在连接主体上,利用第一限位块配合卡簧限制第二连接部脱离出第一连接部。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空调加氟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空调加氟接头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空调加氟接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又一种空调加氟接头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传统第一连接部;2’、传统第二连接部;21’、传统密封端面;1、第一连接部;11、内螺纹;12、导槽;13、密封槽;14、导向面;15、第一限位面;16、第一限位块;2、第二连接部;21、连接主体;22、凸台;221、上凸台;222、下凸台;23、密封圈;24、第二限位面;25、卡簧。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加氟接头,通过优化空调加氟接头的结构,将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之间采用密封圈23卡接的方式,使得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之间密封连接,且使得第二连接部2可以绕第一连接部1旋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加氟接头的加工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达到空调加氟接头加工简便的技术效果。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一种空调加氟接头,参考说明书附图2-4;空调加氟接头包括: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第一连接部1具有内腔,第二连接部2具有带凸台22的连接主体21,其中,凸台22和内腔卡设有密封圈23,且凸台22和内腔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并通过第一间隙使得第二连接部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转动。第一连接部1,第一连接部1的下部设置有内螺纹11,第一连接部1具有内腔,内腔为上下贯通状;且内腔由上向下依次设置有到导向面14、密封槽13以及第一限位面15。内腔的上端端口上设置有导向面14,导向面14由上向下向内倾斜,导向面14的内径小于等于连接主体21的外径,用于引导第二连接部2进入第一连接部1。内腔上设置有环状的密封槽13,密封槽13相对于内腔内凹设置,密封槽13用来配合密封圈23密封和限位。内腔相对于连接主体21设置有外凸的第一限位面15,第一限位面15由上向下向内倾斜,第一限位面15位于密封槽13的下方。第二连接部2,第二连接部2的上部还设置有外螺纹;连接主体21从外向内置入在内腔中,且连接主体21的外表面设置有凸台22;凸台22的外侧面和内腔之间贴合接触;凸台22包括上凸台22122和下凸台22222,上凸台22122和下凸台22222之间间隔设置;其中,密封圈23内嵌在上凸台22122和下凸台22222之间,并通过强压的方式使得凸台22带着密封圈23作用在密封槽13上;连接主体21的凸台22的底面为第二限位面24;其中,第二限位面24作用在第一限位面15上。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考说明书附图5-6;对第二连接部2做进一步的限位,以防止第二连接部2脱出第一连接部1,具体来说:将第一限位面15做进一步优化,内腔上设置有内凸的第一限位块16,第一限位块16设置在密封槽13的下方;第一限位块16的上端面作为实施例一中的第一限位面15使用,连接主体21相对于第一限位块16设置有卡簧25,卡簧25位于内腔之中,且卡簧25作用在第一限位块16的下端面,以使得连接主体21被限定在内腔中。此外,连接主体和内腔之间存在第二间隙;卡簧25可在第二间隙内相对于连接主体21进行拆装。工作原理:在第二连接部2的凸台22上嵌设上密封圈23,然后将第二连接部2的连接主体21从上向下压入内腔中,使得密封圈23的外侧卡设在密封槽13内,使得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之间轴密封,使得第二连接部2无法从第一连接部1内分离出。达到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加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加氟接头包括:/n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为上下贯通状;且内腔上设置有环状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相对于内腔内凹设置;/n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n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从外向内置入在内腔中,且所述连接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凸台;且所述凸台上嵌设有密封圈,并通过强压的方式使得凸台带着密封圈作用在密封槽上;/n其中,所述凸台和内腔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并通过第一间隙使得第二连接部相对于第一连接部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加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加氟接头包括: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为上下贯通状;且内腔上设置有环状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相对于内腔内凹设置;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
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从外向内置入在内腔中,且所述连接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凸台;且所述凸台上嵌设有密封圈,并通过强压的方式使得凸台带着密封圈作用在密封槽上;
其中,所述凸台和内腔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并通过第一间隙使得第二连接部相对于第一连接部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加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相对于连接主体设置有外凸的第一限位面,且所述连接主体的凸台的底面为第二限位面;其中,所述第二限位面作用在第一限位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加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靠近密封槽的端口上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由上向下向内倾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加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的内径小于等于所述连接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伟民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市新伟明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