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结构桩基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3487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桩基加固装置,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闭水环,所述第一闭水环内设置有第一闭水橡胶,所述第一闭水橡胶内壁的左侧面和连接柱的左侧面搭接,所述第一闭水环的表面卡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闭水环内壁的正面与第二闭水橡胶的背面固定连接。该建筑结构桩基加固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闭水环、抽水管和进料管,工作人员使用两个连接柱将桩基本体套在中间,再使用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将第一闭水环和第二闭水环固定好,随后工作人员接通抽水管,将连接柱内的水抽干,这种操作方式,简单快捷,成本较低,且固定的效果好,有损伤部分的表面多了一个连接柱,能够有效防止该部位的再次受到侵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结构桩基加固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
,具体为一种建筑结构桩基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桥梁的存在未大众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正如谚语所说“水滴石穿”,水下环境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对混凝土结构的桥梁带来损伤,其积月累这些损伤就会成为桥梁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不妥善处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现有的水下桩基本体在长时间使用中,会出现桩基本体表面混凝土脱落,导致内部钢筋裸露的情况,在常规的维护中需要将桩基本体围起来并将水较大范围的抽干,桩基本体的维护和加固相当不便,且对于桩基本体表面修补后仍没有解决水的侵蚀问题,使得劳动成本大,加固和修缮的效果较为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桩基加固装置,解决了桩基本体的维护和加固相当不便,且对于桩基本体表面修补后仍没有解决水的侵蚀问题,使得劳动成本大,加固和修缮的效果较为有限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桩基加固装置,包括第一闭水环,所述第一闭水环内设置有第一闭水橡胶,所述第一闭水橡胶内壁的左侧面和连接柱的左侧面搭接,所述第一闭水环的表面卡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闭水环内壁的正面与第二闭水橡胶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的表面搭接有第三闭水橡胶,所述第三闭水橡胶设置在第二闭水环内,所述第二闭水环的表面卡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连接柱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侧面通过销轴与第一支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的底端通过销轴与第一撑板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柱的右侧面通过销轴与第二支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的底端通过销轴与第二撑板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块,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的正面均设置有螺孔,所述连接柱包括防水涂层,所述防水涂层的右侧面与玻璃纤维层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右侧面与韧性支撑层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韧性支撑层的右侧面与刚性支撑层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刚性支撑层的右侧面与粘接层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撑板和第二撑板的下表面分别与两个固定柱的顶端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块,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块的正面均设置有螺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闭水环内壁的右侧面与进料管的左端相连通,所述进料管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阀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闭水环内壁的左侧面与抽水管的右端相连通,所述抽水管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阀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韧性支撑层为铝合金材质,所述刚性支撑层材质为钢板,所述粘接层的材质为表面呈不规则状的钢结构。(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建筑结构桩基加固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闭水环、第二闭水环、连接柱、抽水管和进料管,在使用时,工作人员使用两个连接柱将桩基本体套在中间,随后首先将第一闭水环和第二闭水环固定,再使用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将第一闭水环和第二闭水环固定好,使得外界水流在第一闭水环和第二闭水环的作用中不再流通,随后工作人员接通抽水管,将连接柱内的水抽干,同时接通进料管,外界空气和桩基本体同规格的混凝土进入连接柱中,随后等待混凝土凝固即可,这种操作方式,简单快捷,成本较低,且固定的效果好,有损伤部分的表面多了一个连接柱,能够有效防止该部位的再次受到侵蚀。2、该建筑结构桩基加固装置,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板、第一支杆、第二撑板和固定柱,当连接柱固定结束后,可以拆除第一闭水环和第二闭水环,随后根据连接柱的高度选择好固定柱的埋设位置,并将固定柱埋设于地下,并通过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将连接柱连接,使得起到很好的支撑固定的作用,使得桩基本体的安全隐患得到解决。3、该建筑结构桩基加固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闭水橡胶,能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能防止内部与外界水流相连通,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块,能将第一闭水环牢牢的固定在桩基本体的表面,使的第二闭水橡胶与桩基本体的表面贴合紧密,能防止水的渗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固定块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柱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桩基本体、2第一闭水环、3连接柱、31防水涂层、32玻璃纤维层、33韧性支撑层、34刚性支撑层、35粘接层、4第二闭水环、5第一固定块、6第二固定块、7第一连接块、8第二连接块、9第一闭水橡胶、10第二闭水橡胶、11第三闭水橡胶、12第四闭水橡胶、13进料管、14抽水管、15第一阀门、16第二阀门、17第一连接板、18第二连接板、19第一支杆、20第二支杆、21第一撑板、22第二撑板、23固定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桩基加固装置,包括第一闭水环2,第一闭水环2内设置有第一闭水橡胶9,第一闭水橡胶9内壁的左侧面和连接柱3的左侧面搭接,第一闭水环2的表面卡接有第一固定块5,第一固定块5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块7,两个第一连接块7的正面均设置有螺孔,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块5,第一固定块5能将两个第一防水环牢牢固定在一起,且能将第二闭水橡胶10在压力的作用下牢牢的与桩基本体1相贴合,通过设置螺孔,方便工作人员使用螺钉将两个第一固定块5固定,第一闭水环2内壁的正面与第二闭水橡胶10的背面固定连接,第一闭水环2内壁的右侧面与进料管13的左端相连通,进料管13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阀门15,通过设置进料管13,在内部水流抽出时,进料管13能计时补充空气进入,且方便工作人员灌入混凝土,使得操作方便,通过设置第一阀门15,在混凝土灌输完毕后,在未接通的情况下能有效防止外界水流进入,很好的保护了混凝土的凝固效果,连接柱3的表面搭接有第三闭水橡胶11,第三闭水橡胶11设置在第二闭水环4内,第二闭水环4内壁的左侧面与抽水管14的右端相连通,抽水管1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阀门16,通过设置抽水管14,抽水管14设置在下方,有助于将内部的水流抽出,防止水流在内部与混凝土混杂,造成混凝土强度下降,通过设置第二阀门16,能防止外界水流回流进入内部,第二闭水环4的表面卡接有第二固定块6,连接柱3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7,第一连接板17的左侧面通过销轴与第一支杆19的顶端活动连接。第一支杆19的底端通过销轴与第一撑板21的上表面活动连接,第一撑板21和第二撑板22的下表面分别与两个固定柱23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撑板21,能够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得支撑效果更好,通过设置固定柱23,使得第一支杆19支撑桩基本体1时受力过大,导致底部支撑不够,固定柱23能提供足够的地面支撑力,使得第一支杆19对桩基本体1的固定效果更好,连接柱3的右侧面通过销轴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结构桩基加固装置,包括第一闭水环(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闭水环(2)内设置有第一闭水橡胶(9),所述第一闭水橡胶(9)内壁的左侧面和连接柱(3)的左侧面搭接,所述第一闭水环(2)的表面卡接有第一固定块(5),所述第一闭水环(2)内壁的正面与第二闭水橡胶(10)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3)的表面搭接有第三闭水橡胶(11),所述第三闭水橡胶(11)设置在第二闭水环(4)内,所述第二闭水环(4)的表面卡接有第二固定块(6),所述连接柱(3)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7),所述第一连接板(17)的左侧面通过销轴与第一支杆(19)的顶端活动连接;/n所述第一支杆(19)的底端通过销轴与第一撑板(21)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柱(3)的右侧面通过销轴与第二支杆(20)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20)的底端通过销轴与第二撑板(22)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6)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块(8),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8)的正面均设置有螺孔,所述连接柱(3)包括防水涂层(31),所述防水涂层(31)的右侧面与玻璃纤维层(3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玻璃纤维层(32)的右侧面与韧性支撑层(3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韧性支撑层(33)的右侧面与刚性支撑层(34)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刚性支撑层(34)的右侧面与粘接层(3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结构桩基加固装置,包括第一闭水环(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闭水环(2)内设置有第一闭水橡胶(9),所述第一闭水橡胶(9)内壁的左侧面和连接柱(3)的左侧面搭接,所述第一闭水环(2)的表面卡接有第一固定块(5),所述第一闭水环(2)内壁的正面与第二闭水橡胶(10)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3)的表面搭接有第三闭水橡胶(11),所述第三闭水橡胶(11)设置在第二闭水环(4)内,所述第二闭水环(4)的表面卡接有第二固定块(6),所述连接柱(3)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7),所述第一连接板(17)的左侧面通过销轴与第一支杆(19)的顶端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支杆(19)的底端通过销轴与第一撑板(21)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柱(3)的右侧面通过销轴与第二支杆(20)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20)的底端通过销轴与第二撑板(22)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6)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块(8),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8)的正面均设置有螺孔,所述连接柱(3)包括防水涂层(31),所述防水涂层(31)的右侧面与玻璃纤维层(3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玻璃纤维层(32)的右侧面与韧性支撑层(3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韧性支撑层(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吕洞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