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污水排放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2948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污水排放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水位监测模块、水压监测模块、输入耦合处理模块、负反馈运算模块、声光报警模块、隔离模块、继电器触发模块,所述水位监测模块通过将被测点水位参量实时地转变为输出电信号;所述水压监测模块通过水位深度变化将压力信号转换成输出电信号;所述输入耦合处理模块滤除监测电信号中的纹波;所述负反馈运算模块将放大器输出信号回收到输入端进行反向比较运算;所述声光报警模块接收导通电信号使三极管Q5获取导通电压;所述隔离模块通过单向传输使输入端与输出端实现电信号的隔离;所述继电器触发模块接收隔离模块的导通电信号使触发开关S1闭合,智能控制污水的排放和污水的储存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污水排放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建筑
,尤其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污水排放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智能建筑的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从而能够根据监测的数据,智能控制设备的运行。而目前我国主要是采用电气控制方式对水位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对水位参数的采集比较困难,又因为操作时直接接触的是强电会给人们带来不安全因素;而传统的监测是采用单一获取检测数据的方法,从而无法获取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而在监测模块发生故障无备用监测设备时造成污水的容量增大,影响地下排水系统的运行,进而造成污水的泛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污水排放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污水排放控制系统,包括:用于通过被测点水位参量实时的转变为输出电量信号,进而控制污水系统运行的水位监测模块;用于通过水位深度变化将压力信号转换成输出电信号的水压监测模块;用于对水位监测模块和水压监测模块反馈的电信号进行过滤处理的输入耦合处理模块;用于将放大器输出信号回收到输入端进行反向运算,进而控制电信号的输出的负反馈运算模块;用于接收负反馈运算模块反馈导通电信号,使控制三极管Q5基极端获取导通电压,进而使报警器LS1运行的声光报警模块;用于通过单向传输,使输入端与输出端实现的电信号进行隔离,进而减少互相干扰的隔离模块;用于接收隔离模块的导通电信号,使三极管Q6基极端得电,进而使继电器J吸附触发开关S1闭合的继电器触发模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水位监测模块包括二极管D1、电容C4、电阻R1、定时器U1、二极管D2、电容C2、电阻R3、三极管Q1、二极管D5、二极管D6,其中所述二极管D1正极端与参考点连接;所述二极管D1负极端分别与输入电源+24V、电容C4负极端、定时器U1引脚8、二极管D2负极端、电容C2一端、电阻R2一端、高点连接;所述电容C4正极端分别与低点、定时器U1引脚5和引脚2、电阻R1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一端、三极管Q1发射极端、地线GND连接;所述电容C1另一端与定时器U1引脚1连接;所述定时器U1引脚6与电阻R3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另一端与三极管Q1基极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集电极端与二极管D5正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5负极端与二极管D6负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正极端分别与电容C2另一端、地线GND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水压监测模块包括压力探头Y1、电容C3、可变电阻RV1、电阻R5、电阻R6、运算放大器U3、电容C5、电阻R4,其中所述压力探头Y1一端分别与电容C3一端、可变电阻RV1引脚2连接;所述压力探头Y1另一端与电阻R5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另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3引脚3、电阻R4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5负极端、运算放大器U3引脚4、地线GND连接;所述电容C5正极端分别与电阻R6一端、运算放大器U3引脚2连接;所述电阻R6另一端分别与可变电阻RV1引脚1和引脚3连接;所述电阻R4另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3引脚6、二极管D6正极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引脚7分别与二极管D1负极端、输入电源+24V、电容C4负极端、定时器U1引脚8、二极管D2负极端、电容C2一端、电阻R2一端、高点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输入耦合处理模块包括二极管D3、电感L1、三极管Q2、电感L2、电容C6、二极管D4、二极管D10、电容C8、单片机U2,其中所述二极管D3正极端分别与二极管D5负极端、二极管D6负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负极端分别与电感L1一端、三极管Q2基极端连接;所述电感L1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一端、二极管D10正极端、电阻R2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集电极端分别与电感L2另一端、电容C6正极端、二极管D4正极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发射极端与地线GND连接;所述电容C6负极端分别与二极管D4负极端、单片机U2引脚3连接;所述二极管D10负极端与单片机U2引脚4连接;所述单片机U2引脚15和引脚16均与电容C8正极端连接;所述电容C8负极端与地线GND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负反馈运算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U5、电阻R13、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6,其中所述运算放大器U5引脚3与单片机U2引脚18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5引脚2分别与电阻R11一端、电阻R13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2一端、地线GND连接;电阻R12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6一端、运算放大器U5引脚6、电阻R11另一端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声光报警模块包括三极管Q5、二极管D11、报警器LS1、二极管D7、电阻R14、电阻R15,其中所述三极管Q5基极端与电阻R16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集电极端与地线GND连接;所述三极管Q5发射极端分别与二极管D7负极端、二极管D11负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7正极端与报警器LS1一端连接;所述报警器LS1另一端与电阻R14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5一端、运算放大器U3引脚7二极管D1负极端、输入电源+24V、电容C4负极端、定时器U1引脚8、二极管D2负极端、电容C2一端、电阻R2一端、高点连接;所述电阻R15另一端与二极管D11正极端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隔离模块包括电阻R7、电阻R8、三极管Q3、耦合器U4、电感L3、电容C7、电阻R10、电阻R9、三极管Q4、电容C9、熔断器R19,其中所述电阻R7一端分别与耦合器U4引脚2、电阻R14另一端、电阻R15一端、运算放大器U3引脚7二极管D1负极端、输入电源+24V、电容C4负极端、定时器U1引脚8、二极管D2负极端、电容C2一端、电阻R2一端、高点连接;所述电阻R15另一端与二极管D11正极端连接;所述电阻R7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3基极端、电阻R8一端、单片机U2引脚6连接;所述电阻R8另一端与三极管Q3发射极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集电极端与耦合器U4引脚3连接;所述耦合器U4引脚4分别与电容C7正极端、电感L3一端连接;所述耦合器U4引脚1分别与电阻R10一端、三极管Q4集电极端、电容C9一端、电感L1另一端、电感L2一端、二极管D10正极端、电阻R2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7负极端、电阻R9一端、三极管Q4基极端连接;所述电阻R9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3另一端、三极管Q4发射极端、熔断器R19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9另一端与熔断器R19另一端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继电器触发模块包括电感L4、三极管Q6、电阻R17、三极管Q7、电阻R18、二极管D8、继电器J、触发开关S1、二极管D9,其中所述电感L4一端分别与电容C9另一端与熔断器R19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4另一端与三极管Q6基极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6集电极端与电阻R17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污水排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模块:/n用于通过被测点水位参量实时的转变为输出电量信号,进而控制污水系统运行的水位监测模块;/n用于通过水位深度变化将压力信号转换成输出电信号的水压监测模块;/n用于对水位监测模块和水压监测模块反馈的电信号进行过滤处理的输入耦合处理模块;/n用于将放大器输出信号回收到输入端进行反向运算,进而控制电信号的输出的负反馈运算模块;/n用于接收负反馈运算模块反馈导通电信号,使控制三极管Q5基极端获取导通电压,进而使报警器LS1运行的声光报警模块;/n用于通过单向传输,使输入端与输出端实现的电信号进行隔离,进而减少互相干扰的隔离模块;/n用于接收隔离模块的导通电信号,使三极管Q6基极端得电,进而使继电器J吸附触发开关S1闭合的继电器触发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污水排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模块:
用于通过被测点水位参量实时的转变为输出电量信号,进而控制污水系统运行的水位监测模块;
用于通过水位深度变化将压力信号转换成输出电信号的水压监测模块;
用于对水位监测模块和水压监测模块反馈的电信号进行过滤处理的输入耦合处理模块;
用于将放大器输出信号回收到输入端进行反向运算,进而控制电信号的输出的负反馈运算模块;
用于接收负反馈运算模块反馈导通电信号,使控制三极管Q5基极端获取导通电压,进而使报警器LS1运行的声光报警模块;
用于通过单向传输,使输入端与输出端实现的电信号进行隔离,进而减少互相干扰的隔离模块;
用于接收隔离模块的导通电信号,使三极管Q6基极端得电,进而使继电器J吸附触发开关S1闭合的继电器触发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污水排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监测模块包括二极管D1、电容C4、电阻R1、定时器U1、二极管D2、电容C2、电阻R3、三极管Q1、二极管D5、二极管D6,其中所述二极管D1正极端与参考点连接;所述二极管D1负极端分别与输入电源+24V、电容C4负极端、定时器U1引脚8、二极管D2负极端、电容C2一端、电阻R2一端、高点连接;所述电容C4正极端分别与低点、定时器U1引脚5和引脚2、电阻R1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一端、三极管Q1发射极端、地线GND连接;所述电容C1另一端与定时器U1引脚1连接;所述定时器U1引脚6与电阻R3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另一端与三极管Q1基极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集电极端与二极管D5正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5负极端与二极管D6负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正极端分别与电容C2另一端、地线GND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污水排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压监测模块包括压力探头Y1、电容C3、可变电阻RV1、电阻R5、电阻R6、运算放大器U3、电容C5、电阻R4,其中所述压力探头Y1一端分别与电容C3一端、可变电阻RV1引脚2连接;所述压力探头Y1另一端与电阻R5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另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3引脚3、电阻R4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5负极端、运算放大器U3引脚4、地线GND连接;所述电容C5正极端分别与电阻R6一端、运算放大器U3引脚2连接;所述电阻R6另一端分别与可变电阻RV1引脚1和引脚3连接;所述电阻R4另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3引脚6、二极管D6正极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3引脚7分别与二极管D1负极端、输入电源+24V、电容C4负极端、定时器U1引脚8、二极管D2负极端、电容C2一端、电阻R2一端、高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污水排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耦合处理模块包括二极管D3、电感L1、三极管Q2、电感L2、电容C6、二极管D4、二极管D10、电容C8、单片机U2,其中所述二极管D3正极端分别与二极管D5负极端、二极管D6负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负极端分别与电感L1一端、三极管Q2基极端连接;所述电感L1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一端、二极管D10正极端、电阻R2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集电极端分别与电感L2另一端、电容C6正极端、二极管D4正极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发射极端与地线GND连接;所述电容C6负极端分别与二极管D4负极端、单片机U2引脚3连接;所述二极管D10负极端与单片机U2引脚4连接;所述单片机U2引脚15和引脚16均与电容C8正极端连接;所述电容C8负极端与地线GND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污水排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反馈运算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U5、电阻R13、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6,其中所述运算放大器U5引脚3与单片机U2引脚18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5引脚2分别与电阻R11一端、电阻R13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2一端、地线GND连接;电阻R12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6一端、运算放大器U5引脚6、电阻R11另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污水排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光报警模块包括三极管Q5、二极管D11、报警器LS1、二极管D7、电阻R14、电阻R15,其中所述三极管Q5基极端与电阻R16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集电极端与地线GND连接;所述三极管Q5发射极端分别与二极管D7负极端、二极管D11负极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7正极端与报警器LS1一端连接;所述报警器LS1另一端与电阻R14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5一端、运算放大器U3引脚7二极管D1负极端、输入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李隽诗徐大专窦瑾张磊杨战民刘华王婷吴雨耕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骞翮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协创众创空间有限公司江苏意渊工业大数据平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