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钻井液侵入储层诱发水合物分解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246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钻井液侵入储层诱发水合物分解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高压反应釜(34)、高低温水浴控温系统(102)、高低温恒温空气浴箱(21)、钻井液泵入系统(104)、气体控制系统(105)、回压卸荷系统(106)以及数据采集系统(107);所述反应釜设置在高低温恒温空气浴箱内,并由高低温水浴控温系统分别控制反应釜的反应温度和气体控制系统内的气体温度,钻井液泵入系统通过管路与反应釜连接,回压卸荷系统和气体控制系统分别通过管路、并通过反应釜上部设置的进/排气孔(10)与反应釜内部连通,回压卸荷系统用于分别控制反应釜、气体控制系统和外界的压力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钻井液侵入储层诱发水合物分解的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拟钻井液侵入储层诱发水合物分解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天然气水合物是水分子与碳氢气体分子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似冰状结晶化合物,又被称作“可燃冰”或“固体瓦斯”,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广、储量大等特点,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分布于冻土及海洋区域,所储存的天然气远远超过已知的天然气储量。勘探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离不开钻井,并且在钻井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储层内水合物不会出现大量分解的情况,通过会采用过平衡钻井的方式。这又不可避免的促使了钻井液侵入储层,而钻井液的侵入又极有可能诱发储层中水合物的分解,进而出现气侵、水合物二次形成、扩径以及井壁垮塌等负面情况。为了弱化钻井液侵入所引起的水合物分解,水合物钻井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低温钻井液体系,但已有研究并没有定量地分析得出何种钻井液侵入温度、钻井液侵入量以及钻井液侵入速率是相对安全的,也就是说不会引起明显的负面情况的;而钻井液侵入温度、侵入量以及侵入速率超出哪一范围会诱发负面情况甚至是安全风险也没有详实的参考数据。因此,鉴于我国乃至全世界均将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作为研究的热点,亟需研制出一套模拟钻井液侵入储层诱发水合物分解的实验装置,并开发出相应的实验方法,以为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钻井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
技术实现思路
目前,国际上模拟钻井液侵入水合物储层的实验装置较少,并且均无法做到定量地评价钻井液侵入储层对水合物分解所产的影响,进而很难对含水合物地层的钻井施工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在此情况下,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模拟钻井液侵入储层诱发水合物分解的实验装置及方法,针对不同侵入温度、侵入量与侵入速率的钻井液能否引起储层中水合物的分解以及水合物的分解程度进行研究,该实验装置及方法还可用于评价水合物抑制剂抑制水合物分解的能力等,能够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钻井液侵入储层诱发水合物分解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钻井液侵入储层诱发水合物分解的方法。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钻井液侵入储层诱发水合物分解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高压反应釜34、高低温水浴控温系统102、高低温恒温空气浴箱21、钻井液泵入系统104、气体控制系统105、回压卸荷系统106以及数据采集系统107;所述反应釜设置在高低温恒温空气浴箱内,并由高低温水浴控温系统控制反应釜的反应温度,钻井液泵入系统通过管路与反应釜连接,回压卸荷系统和气体控制系统分别通过管路、并通过反应釜上部设置的进/排气孔10与反应釜内部连通,回压卸荷系统用于分别控制反应釜、气体控制系统和外界的压力平衡,所述数据采集系统与反应釜电连接用于收集反应釜的反应数据。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进/排气孔10的进气孔通过管路与气体控制系统105连接;进/排气孔10的排气孔通过管路与回压卸荷系统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气体控制系统105包括通过高压管路顺序连接的气源储罐1、缓冲罐25和真空泵4,缓冲罐和真空泵分别经由管路与进/排气孔10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气体控制系统105还包括设置在气源储罐1出口位置的第一压力表2、设置在第一压力表和缓冲罐25之间的管路上的第一针阀3、设置在缓冲罐上的第二压力表5、顺序设置在缓冲罐和高压反应釜34之间的管路上的第二针阀26和第三针阀28、以及第四针阀8,所述真空泵4通过管路顺序经由第四针阀和第三针阀与进/排气孔10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高低温水浴控温系统102包括恒温液循环泵23、设置在缓冲罐外层的水浴夹套24、水浴槽36、以及水浴槽内设置的冷却液循环泵35,恒温液循环泵通过保温管路与水浴夹套和水浴槽进行连接,高压反应釜34设置在水浴槽内。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水浴槽36为全透明水浴槽。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保温管路为保温软管。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钻井液泵入系统104包括通过管路顺序连接的平流泵12和钻井液储罐6,钻井液储罐内设置活塞27,并通过平流泵来控制活塞的往复运动,钻井液储罐经由管路,并通过设置在反应釜34顶部的钻井液浸入孔38与高压反应釜34内部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浸入孔38为五个。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钻井液泵入系统104还包括设置在钻井液储罐6上的第三压力表7、设置在钻井液储罐和高压反应釜34之间的管路上的液体流量计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钻井液泵入系统104还包括第二阀门14,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高压反应釜34和液体流量计13之间的管路上。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回压卸荷系统106包括通过管路与进/排气孔10连接的回压阀2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气体控制系统105包括通过高压管路顺序连接的气源储罐1、缓冲罐25和真空泵4,缓冲罐和真空泵分别经由管路与进/排气孔10连接,所述气体控制系统105还包括设置在气源储罐1出口位置的第一压力表2、设置在第一压力表和缓冲罐25之间的管路上的第一针阀3、设置在缓冲罐上的第二压力表5、顺序设置在缓冲罐和高压反应釜34之间的管路上的第二针阀26和第三针阀28、以及第四针阀8,所述真空泵4通过管路顺序经由第四针阀和第三针阀与进/排气孔连接;所述回压阀22通过管路顺序经由第一阀门11和第三针阀28与进/排气孔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数据采集系统107包括设置在高压反应釜34底部的温度传感器39、设置在高压反应釜侧壁的压力传感器9、以及与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连接的计算机3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39为四个。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高压反应釜34底部设置石英砂/泥质岩心盛放槽2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高压反应釜34侧壁开设1至2个透明观察窗3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高压反应釜34侧壁开设2个透明观察窗32。其中一个透明观察窗为主要观察窗口,另一个透明观察窗为辅助观察窗口。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模拟钻井液侵入储层诱发水合物分解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石英砂或泥质岩心、水和所需气体送入高压反应釜中,调节高压反应釜内压力和温度使水合物在低温、高压环境下形成于石英砂或泥质岩心的孔隙中,得到模拟水合物储层;(2)将钻井液以定温、定量且定速的形式侵入到高压反应釜内部的模拟水合物储层中;(3)实时采集高压反应釜内部温度和压力数据,通过温度、压力以及目测观察高压反应釜内实验现象并分析不同钻井液侵入情况对模拟储层中水合物分解所产生的影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钻井液侵入储层诱发水合物分解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高压反应釜(34)、高低温水浴控温系统(102)、高低温恒温空气浴箱(21)、钻井液泵入系统(104)、气体控制系统(105)、回压卸荷系统(106)以及数据采集系统(107);所述反应釜设置在高低温恒温空气浴箱内,并由高低温水浴控温系统分别控制反应釜的反应温度和气体控制系统内的气体温度,钻井液泵入系统通过管路与反应釜连接,回压卸荷系统和气体控制系统分别通过管路、并通过反应釜上部设置的进/排气孔(10)与反应釜内部连通,回压卸荷系统用于分别控制反应釜、气体控制系统和外界的压力平衡,所述数据采集系统与反应釜电连接用于收集反应釜的反应数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钻井液侵入储层诱发水合物分解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高压反应釜(34)、高低温水浴控温系统(102)、高低温恒温空气浴箱(21)、钻井液泵入系统(104)、气体控制系统(105)、回压卸荷系统(106)以及数据采集系统(107);所述反应釜设置在高低温恒温空气浴箱内,并由高低温水浴控温系统分别控制反应釜的反应温度和气体控制系统内的气体温度,钻井液泵入系统通过管路与反应釜连接,回压卸荷系统和气体控制系统分别通过管路、并通过反应釜上部设置的进/排气孔(10)与反应釜内部连通,回压卸荷系统用于分别控制反应釜、气体控制系统和外界的压力平衡,所述数据采集系统与反应釜电连接用于收集反应釜的反应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气体控制系统(105)包括通过高压管路顺序连接的气源储罐(1)、缓冲罐(25)和真空泵(4),缓冲罐和真空泵分别经由管路与进/排气孔(10)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气体控制系统(105)还包括设置在气源储罐(1)出口位置的第一压力表(2)、设置在第一压力表和缓冲罐(25)之间的管路上的第一针阀(3)、设置在缓冲罐上的第二压力表(5)、顺序设置在缓冲罐和高压反应釜(34)之间的管路上的第二针阀(26)和第三针阀(28)、以及第四针阀(8),所述真空泵(4)通过管路顺序经由第四针阀和第三针阀与进/排气孔(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高低温水浴控温系统(102)包括恒温液循环泵(23)、设置在缓冲罐外层的水浴夹套(24)、水浴槽(36)、以及水浴槽内设置的冷却液循环泵(35),恒温液循环泵通过保温管路与水浴夹套和水浴槽进行连接,高压反应釜(34)设置在水浴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钻井液泵入系统(104)包括通过管路顺序连接的平流泵(12)和钻井液储罐(6),钻井液储罐内设置活塞(27),并通过平流泵来控制活塞的往复运动,钻井液储罐经由管路,并通过设置在反应釜(34)顶部的钻井液浸入孔(38)与高压反应釜(34)内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浸入孔(38)为五个。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钻井液泵入系统(104)还包括设置在钻井液储罐(6)上的第三压力表(7)、设置在钻井液储罐和高压反应釜(34)之间的管路上的液体流量计(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钻井液泵入系统(104)还包括第二阀门(14),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高压反应釜(34)和液体流量计(13)之间的管路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回压卸荷系统(106)包括通过管路与进/排气孔(10)连接的回压阀(2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气体控制系统(105)包括通过高压管路顺序连接的气源储罐(1)、缓冲罐(25)和真空泵(4),缓冲罐和真空泵分别经由管路与进/排气孔(10)连接,所述气体控制系统(105)还包括设置在气源储罐(1)出口位置的第一压力表(2)、设置在第一压力表和缓冲罐(25)之间的管路上的第一针阀(3)、设置在缓冲罐上的第二压力表(5)、顺序设置在缓冲罐和高压反应釜(34)之间的管路上的第二针阀(26)和第三针阀(28)、以及第四针阀(8),所述真空泵(4)通过管路顺序经由第四针阀和第三针阀与进/排气孔连接;所述回压阀(22)通过管路顺序经由第一阀门(11)和第三针阀(28)与进/排气孔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数据采集系统(107)包括设置在高压反应釜(34)底部的温度传感器(39)、设置在高压反应釜侧壁的压力传感器(9)、以及与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连接的计算机(37)。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39)为四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高压反应釜(34)底部设置石英砂/泥质岩心盛放槽(20)。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高压反应釜(34)侧壁开设1至2个透明观察窗(32)。


15.一种模拟钻井液侵入储层诱发水合物分解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石英砂或泥质岩心、水和所需气体送入高压反应釜中,调节高压反应釜内压力和温度使水合物在低温、高压环境下形成于石英砂或泥质岩心的孔隙中,得到模拟水合物储层;
(2)将钻井液以定温、定量且定速的形式侵入到高压反应釜内部的模拟水合物储层中;
(3)实时采集高压反应釜内部温度和压力数据,通过温度、压力以及目测观察高压反应釜内实验现象并分析不同钻井液侵入情况对模拟储层中水合物分解所产生的影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是使水合物在温度为0-15℃、以及压力为5~20MPa的环境下形成于石英砂或泥质岩心的孔隙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韧孙慧翠徐显广王建华张志磊赖晓晴张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