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2383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水面垃圾打捞船效率低等技术问题。垃圾回收船包括船体,本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转筒,转筒的截面呈螺旋型且转筒内形成沿其周向螺旋的进料通道,转筒的中部沿其轴向设有空心的中轴管,中轴管的两端分别穿出转筒的两端,中轴管转动连接在船体上,进料通道的外端延伸至转筒的外周面上,进料通道的内端延伸至转筒的中部且与中轴管相连通,中轴管内沿其长度方向的排料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代替人工对水面的垃圾、浮萍,油污等污物进行打捞,其进料端的进料口口径大,有效提高了垃圾回收的工作效率;整体结构简单,高效,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
,涉及一种垃圾回收船,特别是一种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垃圾产生量的增加,水上漂浮垃圾的数量也日益增多,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使水体污染加速,不但难于降解,还影响美观,这些垃圾各种各样,难于回收,现有人工清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劳动量大,而且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也有专用于水上垃圾打捞的打捞船,但购置这种打捞船的成本较高,而且水面垃圾回收的效率较低。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7512660A;公告日:2017-12-26)公开了一种高效防锈且船用水上垃圾打捞装置,该装置包括机体、位置调整装置以及打捞装置,机体包括底座、配重块、蓄电池、推杆、把手、旋转座、万向轮,位置调整装置包括纵向支撑板、第一液压缸、第一活塞缸、第一液压活塞、第一连接块、升降板、横向支撑板、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活塞、第二连接块、横向伸缩板、固定座,打捞装置包括旋转辊、挡板、电机、左连杆、右连杆、连接圈、旋转轴、左旋转扣、左打捞手、右打捞手以及漏水孔。上述专利文献中的船用水上垃圾打捞装置中横向支撑板不能灵活转动,故打捞装置也不能转动,并且本装置中打捞装置的位置仅能实现在设定的范围内调整,其工作范围较小,另外其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垃圾回收船中水面垃圾的回收效率且简化其结构、降低其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垃圾回收船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转筒,所述转筒的截面呈螺旋型且所述转筒内形成沿其周向螺旋的进料通道,所述转筒的中部沿其轴向设有空心的中轴管,所述中轴管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转筒的两端,所述中轴管转动连接在所述船体上,所述进料通道的外端延伸至所述转筒的外周面上,所述进料通道的内端延伸至所述转筒的中部且与所述中轴管相连通,所述中轴管内沿其长度方向的排料通道。其工作原理如下:船体漂浮在水面上,转筒横向设置在水面上,底部与水接触,转筒转动时,进料通道的外端—即进料通道的进料端形成进料入口,该端朝向水面转动,水面上的垃圾由此进入进料通道,转筒继续转动,垃圾由进料通道进入进料通道的内端并移动至中轴管的排料通道内,再由排料通道外端排出。本技术方案中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代替人工对水面的垃圾、浮萍,油污等污物进行打捞,其进料端的进料口口径大,有效提高了垃圾回收的工作效率;整体结构简单,高效,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低。在上述的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中,所述船体中部具有悬空凹槽,所述转筒和中轴管横向架设在所述悬空凹槽处,所述中轴管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悬空凹槽两侧的所述船体上;所述中轴管的一端还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电机。转筒的最低面刚好位于水面处或者稍微低于水面,驱动电机用于驱动中轴管以及转筒周向旋动。在上述的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中,所述船体上具有垃圾回收箱;所述排料通道由所述中轴管的中部延伸至所述中轴管外端面,所述排料通道的外端位于所述垃圾回收箱的上方;所述排料通道的一侧侧壁厚度由内之外逐渐变薄并使得所述排料通道的口径逐渐增大。这样中轴管转动时,便于排料通道内的垃圾由中部向两端排出。垃圾统一回收到垃圾回收箱中集中处理。在上述的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中,所述转筒上具有沿其横截面设置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位于所述转筒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转筒上位于所述进料通道的外端分别固设有过滤孔板一和过滤孔板二,所述过滤孔板一和过滤孔板二分别位于所述分隔板的两侧。过滤孔板一和过滤孔板二覆盖进料通道的外端,即进料通道的进料端,对垃圾进行初步过滤,防止过大的垃圾卡入进料通道内或者中轴管内。在上述的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中,所述过滤孔板一上的过滤孔孔径大于所述过滤孔板二上的过滤孔孔径;所述过滤孔板二由外向内朝向所述过滤孔板一倾斜设置;所述分隔板将所述进料通道分隔为两部分,所述中轴管的排料通道也由中部分隔为两部分,所述进料通道和排料通道的其中一部分与所述过滤孔板一相对应,所述进料通道和排料通道的另一部分与所述过滤孔板二相对应。这样大部分垃圾先与过滤孔板二接触,小尺寸垃圾进入过滤孔板二对应的进料通道和排料通道,从中轴管的一端排出,大尺寸的垃圾无法穿过过滤孔板二上的过滤孔,到达过滤孔板一处,使得大尺寸垃圾进入过滤孔板一对应的进料通道和排料通道,从中轴管的另一端排出,实现垃圾的初步分类。在上述的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中,所述转筒的外周面上还设有若干弧形叶片,所述弧形叶片的弧度与其所对应连接处的所述转筒外壁的弧形轮廓的弧度相同;所述弧形叶片通过铰链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转筒上。弧形叶片相对转筒具有一定的自由转角,当打捞垃圾时,转筒周向转动使得进料通道的进料口首先朝向水面往前转动,此时弧叶片转到与转筒的外周面贴合,减少水的阻力;当需要推动船体移动时,使得转筒逆向转动,这时弧形叶片相对转筒转动一个角度,且该角度较小,优选为30°,从而使得弧形叶片能够将水向后方推动,利用反作用力推动船体前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方案中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代替人工对水面的垃圾、浮萍,油污等污物进行打捞,其进料端的进料口口径大,有效提高了垃圾回收的工作效率;整体结构简单,高效,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低。2、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不同口径的过滤孔板一和过滤孔板二,使得小尺寸垃圾进入过滤孔板二对应的进料通道和排料通道,从中轴管的一端排出,大尺寸的垃圾无法穿过过滤孔板二上的过滤孔,到达过滤孔板一处,大尺寸垃圾进入过滤孔板一对应的进料通道和排料通道,从中轴管的另一端排出,从而实现垃圾的初步分类。附图说明图1是本水面垃圾回收装置的正视及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水面垃圾回收装置的俯视及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水面垃圾回收装置的横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水面垃圾回收装置的横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船体;1a、悬空凹槽;1b、垃圾回收箱;2、转筒;21、进料通道;3、中轴管;31、排料通道;4、分隔板;5、过滤孔板一;6、过滤孔板二;7、弧形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用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垃圾回收船包括船体1,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转筒2,转筒2的截面呈螺旋型且转筒2内形成沿其周向螺旋的进料通道21,转筒2的中部沿其轴向设有空心的中轴管3,中轴管3的两端分别穿出转筒2的两端,中轴管3转动连接在船体1上,进料通道21的外端延伸至转筒2的外周面上,进料通道21的内端延伸至转筒2的中部且与中轴管3相连通,中轴管3内沿其长度方向的排料通道31。进一步的,船体1中部具有悬空凹槽1a,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垃圾回收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转筒(2),所述转筒(2)的截面呈螺旋型且所述转筒(2)内形成沿其周向螺旋的进料通道(21),所述转筒(2)的中部沿其轴向设有空心的中轴管(3),所述中轴管(3)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转筒(2)的两端,所述中轴管(3)转动连接在所述船体(1)上,所述进料通道(21)的外端延伸至所述转筒(2)的外周面上,所述进料通道(21)的内端延伸至所述转筒(2)的中部且与所述中轴管(3)相连通,所述中轴管(3)内沿其长度方向的排料通道(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垃圾回收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转筒(2),所述转筒(2)的截面呈螺旋型且所述转筒(2)内形成沿其周向螺旋的进料通道(21),所述转筒(2)的中部沿其轴向设有空心的中轴管(3),所述中轴管(3)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转筒(2)的两端,所述中轴管(3)转动连接在所述船体(1)上,所述进料通道(21)的外端延伸至所述转筒(2)的外周面上,所述进料通道(21)的内端延伸至所述转筒(2)的中部且与所述中轴管(3)相连通,所述中轴管(3)内沿其长度方向的排料通道(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中部具有悬空凹槽(1a),所述转筒(2)和中轴管(3)横向架设在所述悬空凹槽(1a)处,所述中轴管(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悬空凹槽(1a)两侧的所述船体(1)上;所述中轴管(3)的一端还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回收船上的水面垃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上具有垃圾回收箱(1b);所述排料通道(31)由所述中轴管(3)的中部延伸至所述中轴管(3)外端面,所述排料通道(31)的外端位于所述垃圾回收箱(1b)的上方;所述排料通道(31)的一侧侧壁厚度由内之外逐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群赖宗元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