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丽艳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海上油污治理的吸油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0275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海上油污治理的吸油球,包括球形壳体,所述球形壳体内设有球形的吸附碳,所述吸附碳的球心处嵌设有磁铁块,所述球形壳体外套设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由柔性可形变材料制成,所述球形壳体和外壳体上均等距排布有多个吸油孔,所述吸油孔呈锥形设置,且所述吸油孔的进口端开口直径大于出口端开口之间,所述球形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紧密填充有热胀球,所述热胀球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热胀冷缩介质并嵌设有永磁块,所述永磁块与磁铁块之间同极相斥,所述热胀球采用密度小于水的橡胶材料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对海面漏油污染进行吸附净化可,操作简便快捷,成本较低,且不会对过往船舶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海上油污治理的吸油球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修复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海上油污治理的吸油球。
技术介绍
海底石油是埋藏于海洋底层以下的沉积岩及基岩中的矿产资源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日益提高,海底石油的开发越来越频繁,且海上船舶是石油运输的重要途径,因此海上漏油事件频频发生,对海上漏油污染的治理也刻不容缓。现有技术中,对于海上漏油污染的治理大多采用采用围油栏、吸油材料、“油扫帚”、旋涡式海面清洁器等进行处理,这种传统的装置设置不便,灵活度不高,既非常费力、效率低,操作成本很大,且布置围油栏易对海上运输船舶的正常行驶造成阻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海上油污治理的吸油球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成本高、设置不便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一种成本较低、设置简便且高效的用于海上油污治理的吸油球。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海上油污治理的吸油球,包括球形壳体,所述球形壳体内设有球形的吸附碳,所述吸附碳的球心处嵌设有磁铁块,所述球形壳体外套设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由柔性可形变材料制成,所述球形壳体和外壳体上均等距排布有多个吸油孔,所述吸油孔呈锥形设置,且所述吸油孔的进口端开口直径大于出口端开口之间,所述球形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紧密填充有热胀球,所述热胀球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热胀冷缩介质并嵌设有永磁块,所述永磁块与磁铁块之间同极相斥,所述热胀球采用密度小于水的橡胶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球形壳体上的吸油孔与外壳体上的吸油孔位置一一对应。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表面涂覆有吸热涂层。优选的,所述吸附碳的侧壁上阵列排布有多个伸缩气囊,所述伸缩气囊的另一端与球形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气囊的侧壁上开设有单向排水孔,所述伸缩气囊靠近球形壳体的端部与吸油孔连通。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用于海上油污治理的吸油球的优点在于:1、吸油球可漂浮在海面上随波浪浮动,使用时向海面漏油污染区域抛洒若干吸油球即可,操作简便快捷,成本较低,且不会对过往船舶造成影响。2、海浪波动时,推挤吸油球表面的外壳体发生形变,由于外壳体与球形壳体之间被填充的热胀球分隔为多个相互隔离的区域,则外壳体形变处的隔离区域内空间减小,隔离区域内的海水被由吸油孔被挤压至球形壳体内,海水中的油污被吸附碳吸附,起到良好的吸油净化效果。3、阳光照射外壳体上表面时,位于上方的热胀球受热,热胀冷缩介质膨胀,此时高温区域的热胀球体积膨胀,将附近的热胀球推挤至海面下方低温区域,则下方低温区域的永磁块排列较为密集,对磁铁块的排斥力作用较大,推动吸附碳向上移动,则此时吸油球整体的重心上移,带动吸油球整体翻转一定角度,直至吸附碳重新位于较低位置,则此时高温区域转动至海面下方冷却降温,低温区域转动至海面上方逐渐升温,如此往复,带动吸油球持续翻滚,使吸附碳各处充分、均匀吸附油污,提升了其油污处理能力。4、吸附碳在球形壳体内上下往复移动时,周期性拉伸和挤压伸缩气囊,伸缩气囊被拉伸时,内部压力降低,通过吸油孔将外界海水吸入,被挤压时,内部压力增大,海水通过单向排水孔排出至吸附碳表面,进一步促进吸附碳对海水中油污的吸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海上油污治理的吸油球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海上油污治理的吸油球实施例1中热胀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海上油污治理的吸油球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球形壳体;2吸附碳;3磁铁块;4外壳体;5吸油孔;6热胀球;7永磁块;8伸缩气囊;9单向排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海上油污治理的吸油球,包括球形壳体1,球形壳体1内设有球形的吸附碳2,吸附碳2的球心处嵌设有磁铁块3,球形壳体1外套设有外壳体4,外壳体4由柔性可形变材料制成,球形壳体1和外壳体4上均等距排布有多个吸油孔5,吸油孔5呈锥形设置,且吸油孔5的进口端开口直径大于出口端开口直径,球形壳体1上的吸油孔5与外壳体4上的吸油孔5位置一一对应,海水更易由吸油孔5开口直径较大的一端流向开口直径较小的一端,起到促进海水单向流动的作用。球形壳体1与外壳体4之间紧密填充有热胀球6,热胀球6内设有空腔,空腔内填充有热胀冷缩介质并嵌设有永磁块7,永磁块7与磁铁块3之间同极相斥,外壳体4的表面涂覆有吸热涂层,在阳光照射下吸热,热胀球6采用密度小于水的橡胶材料制成,可保证吸油球漂浮于海面上。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吸油球可漂浮在海面上随波浪浮动,使用时向海面漏油污染区域抛洒若干吸油球即可,操作简便快捷,成本较低,且不会对过往船舶造成影响。海浪波动时,推挤吸油球表面的外壳体4发生形变,由于外壳体4与球形壳体1之间被填充的热胀球6分隔为多个相互隔离的区域,则外壳体4形变处的隔离区域内空间减小,隔离区域内的海水被由吸油孔被挤压至球形壳体1内,海水中的油污被吸附碳2吸附,起到良好的吸油净化效果。阳光照射外壳体上表面时,位于上方的热胀球6受热,热胀冷缩介质膨胀,此时高温区域的热胀球6体积膨胀,将附近的热胀球6推挤至海面下方低温区域,则下方低温区域的永磁块7排列较为密集,对磁铁块3的排斥力作用较大,推动吸附碳2向上移动,则此时吸油球整体的重心上移,带动吸油球整体翻转一定角度,直至吸附碳2重新位于较低位置,则此时高温区域转动至海面下方冷却降温,低温区域转动至海面上方逐渐升温,如此往复,带动吸油球持续翻滚,使吸附碳2各处充分、均匀吸附油污,提升了其油污处理能力。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吸附碳2的侧壁上阵列排布有多个伸缩气囊8,伸缩气囊8的另一端与球形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伸缩气囊8的侧壁上开设有单向排水孔9,伸缩气囊8靠近球形壳体1的端部与吸油孔5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吸附碳2在球形壳体1内上下往复移动时,周期性拉伸和挤压伸缩气囊8,伸缩气囊8被拉伸时,内部压力降低,通过吸油孔5将外界海水吸入,被挤压时,内部压力增大,海水通过单向排水孔9排出至吸附碳2表面,进一步促进吸附碳2对海水中油污的吸附。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海上油污治理的吸油球,包括球形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壳体(1)内设有球形的吸附碳(2),所述吸附碳(2)的球心处嵌设有磁铁块(3),所述球形壳体(1)外套设有外壳体(4),所述外壳体(4)由柔性可形变材料制成,所述球形壳体(1)和外壳体(4)上均等距排布有多个吸油孔(5),所述吸油孔(5)呈锥形设置,且所述吸油孔(5)的进口端开口直径大于出口端开口之间,所述球形壳体(1)与外壳体(4)之间紧密填充有热胀球(6),所述热胀球(6)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热胀冷缩介质并嵌设有永磁块(7),所述永磁块(7)与磁铁块(3)之间同极相斥,所述热胀球(6)采用密度小于水的橡胶材料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上油污治理的吸油球,包括球形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壳体(1)内设有球形的吸附碳(2),所述吸附碳(2)的球心处嵌设有磁铁块(3),所述球形壳体(1)外套设有外壳体(4),所述外壳体(4)由柔性可形变材料制成,所述球形壳体(1)和外壳体(4)上均等距排布有多个吸油孔(5),所述吸油孔(5)呈锥形设置,且所述吸油孔(5)的进口端开口直径大于出口端开口之间,所述球形壳体(1)与外壳体(4)之间紧密填充有热胀球(6),所述热胀球(6)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热胀冷缩介质并嵌设有永磁块(7),所述永磁块(7)与磁铁块(3)之间同极相斥,所述热胀球(6)采用密度小于水的橡胶材料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丽艳于伟
申请(专利权)人:黄丽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