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液着色包芯纱线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232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液着色包芯纱线及其制备工艺,所述原液着色包芯纱线包括芯纱和包覆纱,所述包覆纱位于所述芯纱的外层,所述芯纱为氨纶纤维,所述包覆纱由60‑70%涤纶纤维和40‑30%的粘胶纤维组成,所述涤纶纤维和粘胶纤维均为有色纤维,所述氨纶纤维的细度为30‑60D。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原液着色包芯纱线,弹性能力和强度高、抗皱耐烫而且易洗速干、防紫外线,光滑凉爽、透气、抗静电、染色绚丽、柔软舒适以及符合人体的皮肤生理科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液着色包芯纱线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原液着色包芯纱线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氨纶纤维是一种弹性纤维,有着优秀的拉伸性,不老化,在男女内衣、健美服、运动服、比赛服以及休闲服等面料加工上非常受欢迎,不过在这种纤维不能单独织布,需要与其他原料织在一起。涤纶纤维也称聚酯纤维,这种纤维有较高的弹性能力和强度,抗皱耐烫而且易洗速干、防紫外线,不过这种材质的吸湿性和透气性比较差,也比较容易吸附灰尘。而粘胶纤维具有光滑凉爽、透气、抗静电、染色绚丽等优良特性,而且有最符合人体生理科学的保湿性能,天热时透气且吸汗,在天冷时却又可以保湿且不产生静电,柔软舒适,特别符合人体皮肤生理科学。不过粘胶纤维也有缺点就是耐磨度和弹性比较差,而且缩水率高很容易变形。同时,现有的一些混纺工艺都是先混纺后染色,容易在后期染色的过程中对氨纶纤维的性能造成破坏,从而影响整个包芯纱线的品质。因此,结合上述三种纤维的优缺点以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原液着色包芯纱线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综合了三种不同材质纤维的优良特性,又最大限度保证了内芯纤维弹性的包芯纱线,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原液着色包芯纱线,包括芯纱和包覆纱,所述包覆纱位于所述芯纱的外层,所述芯纱为氨纶纤维,所述包覆纱由60-70%涤纶纤维和40-30%的粘胶纤维组成,所述涤纶纤维和粘胶纤维均为有色纤维,所述氨纶纤维的细度为30-60D。进一步地,所述包覆纱为70%涤纶纤维和30%粘胶纤维;所述氨纶纤维的细度为40D。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所述原液着色包芯纱线的制备工艺,所述工艺为赛络紧密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所述涤纶纤维和粘胶纤维混合并依次进行清梳联和梳棉工序,获得混合纤维;S2:将步骤S1获得的混合纤维与所述氨纶纤维以条混的方式在并条工序中进行复合,获得复合纤维;S3:将步骤S2获得的复合纤维经粗纱、细纱和络筒工序制成纱线。进一步地,所述清梳联工序依次使用自动抓棉机、混开棉机以及开棉机。进一步地,所述自动抓棉机打手速度为700-800rpm,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为3-7mm,小车回转速度为1-2rpm;所述混开棉机采用U型打手和豪猪打手双打手形式,所述U型打手速度为400-500rpm,所述豪猪打手的速度为800-900rpm;所述开棉机的打手速度为450-550rpm。进一步地,所述梳棉工序的棉层定量为350-400g/m,锡林速度为25-35rpm,刺辊速度为750-850rpm,盖板速度为150-200rpm,道夫速度为90-110rpm,所述锡林与盖板从进口到出口的隔距分别为9mm、8mm、8mm和8mm,所述锡林与道夫之间的隔距为3-7mm,所述锡林与刺辊之间的隔距为5-10mm,除尘刀的角度为80-90°,梳棉机的出条速度为95-105m/min,梳棉工序的总牵伸倍数为115-125倍,生条定量为20-25g/m。进一步地,所述并条工序采用三道并和的工序,头并采用六道并条,包括三道涤纶条和三道粘胶条,设计定量为15-20g/5m,设计隔距为12×25mm。二并为六道一并的条子进行并和,设计定量为15-20g/5m,设计隔距为12×23mm。三并为六道二并的条子,设计定量为15-20g/5m,设计隔距为11×23mm。头并牵伸倍数为5-8倍,二并和三并的牵伸倍数分别为6-7倍。进一步地,所述粗纱工序的罗拉隔距为12×28×38mm,捻系数为80-90,锭速为850-950rpm,设计定量为3-5g/m,总牵伸倍数为8.5-9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1.5倍,钳口隔距为5mm。进一步地,所述细纱工序的罗拉隔距为18×40mm,锭速为12500-13500rpm,牵伸倍数为45-50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1.5,捻系数为350-400,钳口隔距为2-3mm;所述氨纶纤维的牵伸倍数为3-5倍。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原液着色包芯纱线及其制备工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原液着色包芯纱线及其制备工艺,其通过在纤维纺丝原液中加入色母粒等赋予纤维一定的颜色,此原料生产的纱线既避免了后道染色造成的环境污染,又提高了原料的色牢度,同时还减少了后道染色加工工序对氨纶纤维弹性的破坏;(2)本专利技术的原液着色包芯纱线及其制备工艺,其具有所述涤纶纤维弹性能力和强度高、抗皱耐烫性好、易洗速干以及防紫外线的优良特性;(3)本专利技术的原液着色包芯纱线及其制备工艺,其具有所述粘胶纤维光滑凉爽、透气、抗静电、染色绚丽等优良特性,而且有最符合人体生理科学的保湿性能,天热时透气且吸汗,在天冷时却又可以保湿且不产生静电,柔软舒适,特别符合人体皮肤生理科学。(4)本专利技术的原液着色包芯纱线及其制备工艺,其采用赛络紧密纺加工工艺,结合了赛络纺和紧密纺的优点,条干CV值、粗节、细节指标非常好,单纱强力高,结构紧密,耐磨性好,毛羽更少,3mm以上有害毛羽极少,纱线光洁,织物品质高而且纺纱工艺简洁,机器占地面积小,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了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原液着色包芯纱线,包括芯纱和包覆纱,所述包覆纱位于所述芯纱的外层,所述芯纱为氨纶纤维,所述包覆纱由60-70%涤纶纤维和40-30%的粘胶纤维组成,所述涤纶纤维和粘胶纤维均为有色纤维,所述氨纶纤维的细度为30-60D。所述包覆纱为70%涤纶纤维和30%粘胶纤维;所述氨纶纤维的细度为40D。本专利技术的原液着色包芯纱线所采用的制备工艺为赛络紧密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所述涤纶纤维和粘胶纤维混合并依次进行清梳联和梳棉工序,获得混合纤维;S2:将步骤S1获得的混合纤维与所述氨纶纤维以条混的方式在并条工序中进行复合,获得复合纤维;S3:将步骤S2获得的复合纤维经粗纱、细纱和络筒工序制成纱线。所述清梳联工序依次使用自动抓棉机、混开棉机以及开棉机。所述自动抓棉机打手速度为730rpm,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为5mm,小车回转速度为1.66rpm;所述混开棉机采用U型打手和豪猪打手双打手形式,所述U型打手速度为450rpm,所述豪猪打手的速度为850rpm;所述开棉机的打手速度为500rpm。所述梳棉工序的棉层定量为380g/m,锡林速度为30rpm,刺辊速度为780rpm,盖板速度为160rpm,道夫速度为100rpm,所述锡林与盖板从进口到出口的隔距分别为9mm、8mm、8mm和8mm,所述锡林与道夫之间的隔距为5mm,所述锡林与刺辊之间的隔距为7mm,除尘刀的角度为85°,梳棉机的出条速度为100m/min,梳棉工序的总牵伸倍数为120倍,生条定量为23g/m。所述并条工序采用三道并和的工序,头并采用六道并条,包括三道涤纶条和三道粘胶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液着色包芯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纱和包覆纱,所述包覆纱位于所述芯纱的外层,所述芯纱为氨纶纤维,所述包覆纱由60-70%涤纶纤维和40-30%的粘胶纤维组成,所述涤纶纤维和粘胶纤维均为有色纤维,所述氨纶纤维的细度为30-60D。/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液着色包芯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纱和包覆纱,所述包覆纱位于所述芯纱的外层,所述芯纱为氨纶纤维,所述包覆纱由60-70%涤纶纤维和40-30%的粘胶纤维组成,所述涤纶纤维和粘胶纤维均为有色纤维,所述氨纶纤维的细度为30-60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液着色包芯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纱为70%涤纶纤维和30%粘胶纤维;所述氨纶纤维的细度为40D。


3.一种对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原液着色包芯纱线进行纺纱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工艺为赛络紧密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所述涤纶纤维和粘胶纤维混合并依次进行清梳联和梳棉工序,获得混合纤维;
S2:将步骤S1获得的混合纤维与所述氨纶纤维以条混的方式在并条工序中进行复合,获得复合纤维;
S3:将步骤S2获得的复合纤维经粗纱、细纱和络筒工序制成纱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梳联工序依次使用自动抓棉机、混开棉机以及开棉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抓棉机打手速度为700-800rpm,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为3-7mm,小车回转速度为1-2rpm;
所述混开棉机采用U型打手和豪猪打手双打手形式,所述U型打手速度为400-500rpm,所述豪猪打手的速度为800-900rpm;
所述开棉机的打手速度为450-550rp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棉工序的棉层定量为350-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印厉红英刘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纺织集团大丰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