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脲复合层抗拉防水涂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220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脲复合层抗拉防水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异氰酸酯50‑75份、氨基化合物20‑38份、聚酰胺21‑39份、聚碳酸酯18‑29份、二异氰酸酯7‑19份、尿素27‑43份、壬二胺19‑28份,端氨基聚醚33‑49份、端氨基树脂18‑34份、液态胺扩链剂7‑19份、异氰酸铵8‑15份、低聚物二元醇39‑51份、低聚物三元醇18‑33份、炭催化剂19‑26份、氟碳树脂11‑25份,水5‑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在生产原料中投入了液态胺扩链剂和氟碳树脂,其可以与线型聚合物链上的官能团反应而使分子链扩展、分子量增大,进而有效的提高了聚脲防水涂料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因而聚脲防水涂料不会受外部温度而影响自身的物理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脲复合层抗拉防水涂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脲复合层抗拉防水涂料。
技术介绍
聚脲是由异氰酸酯组份与氨基化合物组份反应生成的一种弹性体物质。分为纯聚脲和半聚脲,他们的性能都是不一样的,聚脲的最基本的特性就是防腐、防水、耐磨等。现有的聚脲是它疏水性极强,对环境湿度不敏感,甚至可以在水(或者冰)上喷涂成膜,在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可正常施工,表现特别突出。聚脲的出现,完全打破了传统的防腐和防护观念,为材料保护行业树立了一个更高的标准,现有的建筑物在生产完毕之后,会将在其表面喷涂聚脲防水涂料,现有的聚脲防水涂料最常使用的建筑外表面的防水涂层,而现有聚脲防水涂料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其抗拉系数低,当建筑物外表面发生温度差异时,会造成外层的聚脲防水涂料发生热胀冷缩的情况,所以建筑外侧的聚脲防水涂料容易发生裂缝,影响了聚脲复合层防水涂料的使用,易造成建筑外层渗水的情况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聚脲复合层抗拉防水涂料,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聚脲复合层抗拉防水涂料。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聚脲复合层抗拉防水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异氰酸酯50-75份、氨基化合物20-38份、聚酰胺21-39份、聚碳酸酯18-29份、二异氰酸酯7-19份、尿素27-43份、壬二胺19-28份,端氨基聚醚33-49份、端氨基树脂18-34份、液态胺扩链剂7-19份、异氰酸铵8-15份、低聚物二元醇39-51份、低聚物三元醇18-33份、炭催化剂19-26份、氟碳树脂11-25份,水5-15份。制备过程中,将低聚物二元醇、低聚物三元醇、氨基化合物加入反应容器中,真空度-0.12MPa和119℃-129℃下脱水2-3小时(脱水后以卡尔费休法测得含水率0.014%)后,通氮气或干燥空气解除真空,降温至73℃;加入异氰酸酯和炭催化剂,恒温反应20-35min后,升温至75℃恒温反应1-3小时,反应完成后降温至45℃,加入异氰酸铵、聚酰胺、聚碳酸酯和二异氰酸酯搅拌10-25min均匀后,通过甲苯-二正丁胺(GB/T12009.4-1989)法测检测到混合物中含有异氰酸根,然后将混合物投入混合釜,此时便可以将端氨基聚醚、端氨基树脂份、液态胺扩链剂投入到混合釜中,设置混合物的温度为45-55℃之间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后,将搅拌混合均匀的材料投入到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然后再加入氟碳树脂经卧式砂磨机研磨分散,最后再加入水混合拌匀,最终得到聚脲复合层抗拉防水涂料。优选的,所述异氰酸酯和氨基化合物的重量比为50-75:20-38。优选的,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异氰酸酯51-74份、氨基化合物21-36份、聚酰胺23-36份、聚碳酸酯19-24份、二异氰酸酯8-16份、尿素29-42份、壬二胺20-27份,端氨基聚醚34-48份、端氨基树脂19-33份、液态胺扩链剂9-18份、异氰酸铵9-14份、低聚物二元醇40-50份、低聚物三元醇19-32份、炭催化剂20-25份、氟碳树脂13-25份,水5-13份。优选的,制备过程中,将低聚物二元醇、低聚物三元醇、氨基化合物加入反应容器中,真空度-0.12MPa和120℃-128℃下脱水2.1-2.8小时(脱水后以卡尔费休法测得含水率0.014%)后,通氮气或干燥空气解除真空,降温至73℃;加入异氰酸酯和炭催化剂,恒温反应21-34min后,升温至75℃恒温反应1.3-2.9小时,反应完成后降温至45℃,加入异氰酸铵、聚酰胺、聚碳酸酯和二异氰酸酯搅拌12-23min均匀后,通过甲苯-二正丁胺(GB/T12009.4-1989)法测检测到混合物中含有异氰酸根,然后将混合物投入混合釜,此时便可以将端氨基聚醚、端氨基树脂份、液态胺扩链剂投入到混合釜中,设置混合物的温度为46-53℃之间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后,将搅拌混合均匀的材料投入到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然后再加入氟碳树脂经卧式砂磨机研磨分散,最后在加入水混合搬运,最终得到聚脲复合层抗拉防水涂料。优选的,所述水为自来水,且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含量小于0.3mg/L。优选的,所述氟碳树脂由聚四氟乙烯树脂、聚偏二氟乙烯树脂和聚三氟氯乙烯组成,且聚四氟乙烯树脂、聚偏二氟乙烯树脂和聚三氟氯乙烯百分比为3:2:5。优选的,所述液态胺扩链剂由双酚F型环氧树脂和二乙基甲苯二胺组成,且双酚F型环氧树脂和二乙基甲苯二胺比例为1:1。优选的,所述混合釜的顶部设置有开口,且混合釜内设置有搅拌轴,而搅拌轴连接有电机,进而电机可以带动搅拌轴对混合料进行转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异氰酸铵、聚酰胺、聚碳酸酯和二异氰酸酯搅拌完毕之后,然后通过通过甲苯-二正丁胺(GB/T12009.4-1989)法测检测到混合物中含有异氰酸根;再将混合物投入混合釜,此时便可以将端氨基聚醚、端氨基树脂份、液态胺扩链剂投入到混合釜中,设置混合物的温度为45-55℃之间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后,将搅拌混合均匀的材料投入到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然后再加入氟碳树脂经卧式砂磨机研磨分散,最后在加入水混合搬运,最终得到聚脲复合层抗拉防水涂料。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生产原料中投入了液态胺扩链剂和氟碳树脂,其可以与线型聚合物链上的官能团反应而使分子链扩展、分子量增大,进而有效的提高了聚脲防水涂料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因而聚脲防水涂料不会受外部温度而影响自身的物理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实施例一聚脲复合层抗拉防水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异氰酸酯50份、氨基化合物20份、聚酰胺21份、聚碳酸酯18份、二异氰酸酯7份、尿素27份、壬二胺19份,端氨基聚醚33份、端氨基树脂18份、液态胺扩链剂7份、异氰酸铵8份、低聚物二元醇39份、低聚物三元醇18份、炭催化剂19份、氟碳树脂11份,水5份。制备过程中,将低聚物二元醇、低聚物三元醇、氨基化合物加入反应容器中,真空度-0.12MPa和119℃下脱水2小时(脱水后以卡尔费休法测得含水率0.014%)后,通氮气或干燥空气解除真空,降温至73℃;加入异氰酸酯和炭催化剂,恒温反应20min后,升温至75℃恒温反应1小时,反应完成后降温至45℃,加入异氰酸铵、聚酰胺、聚碳酸酯和二异氰酸酯搅拌10min均匀后,通过甲苯-二正丁胺(GB/T12009.4-1989)法测检测到混合物中含有异氰酸根,然后将混合物投入混合釜,此时便可以将端氨基聚醚、端氨基树脂份、液态胺扩链剂投入到混合釜中,设置混合物的温度为45℃之间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后,将搅拌混合均匀的材料投入到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然后再加入氟碳树脂经卧式砂磨机研磨分散,最后再加入水混合拌匀,最终得到聚脲复合层抗拉防水涂料。实施例二聚脲复合层抗拉防水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异氰酸酯55份、氨基化合物25份、聚酰胺25份、聚碳酸酯20份、二异氰酸酯10份、尿素32份、壬二胺24份,端氨基聚醚36份、端氨基树脂25份、液态胺扩链剂11份、异氰酸铵12份、低聚物二元醇42份、低聚物三元醇25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聚脲复合层抗拉防水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异氰酸酯50-75份、氨基化合物20-38份、聚酰胺21-39份、聚碳酸酯18-29份、二异氰酸酯7-19份、尿素27-43份、壬二胺19-28份,端氨基聚醚33-49份、端氨基树脂18-34份、液态胺扩链剂7-19份、异氰酸铵8-15份、低聚物二元醇39-51份、低聚物三元醇18-33份、炭催化剂19-26份、氟碳树脂11-25份,水5-15份。/n制备过程中,将低聚物二元醇、低聚物三元醇、氨基化合物加入反应容器中,真空度-0.12MPa和119℃-129℃下脱水2-3小时(脱水后以卡尔费休法测得含水率0.014%)后,通氮气或干燥空气解除真空,降温至73℃;加入异氰酸酯和炭催化剂,恒温反应20-35min后,升温至75℃恒温反应1-3小时,反应完成后降温至45℃,加入异氰酸铵、聚酰胺、聚碳酸酯和二异氰酸酯搅拌10-25min均匀后,通过甲苯-二正丁胺(GB/T12009.4-1989)法测检测到混合物中含有异氰酸根,然后将混合物投入混合釜,此时便可以将端氨基聚醚、端氨基树脂份、液态胺扩链剂投入到混合釜中,设置混合物的温度为45-55℃之间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后,将搅拌混合均匀的材料投入到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然后再加入氟碳树脂经卧式砂磨机研磨分散,最后再加入水混合拌匀,最终得到聚脲复合层抗拉防水涂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聚脲复合层抗拉防水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异氰酸酯50-75份、氨基化合物20-38份、聚酰胺21-39份、聚碳酸酯18-29份、二异氰酸酯7-19份、尿素27-43份、壬二胺19-28份,端氨基聚醚33-49份、端氨基树脂18-34份、液态胺扩链剂7-19份、异氰酸铵8-15份、低聚物二元醇39-51份、低聚物三元醇18-33份、炭催化剂19-26份、氟碳树脂11-25份,水5-15份。
制备过程中,将低聚物二元醇、低聚物三元醇、氨基化合物加入反应容器中,真空度-0.12MPa和119℃-129℃下脱水2-3小时(脱水后以卡尔费休法测得含水率0.014%)后,通氮气或干燥空气解除真空,降温至73℃;加入异氰酸酯和炭催化剂,恒温反应20-35min后,升温至75℃恒温反应1-3小时,反应完成后降温至45℃,加入异氰酸铵、聚酰胺、聚碳酸酯和二异氰酸酯搅拌10-25min均匀后,通过甲苯-二正丁胺(GB/T12009.4-1989)法测检测到混合物中含有异氰酸根,然后将混合物投入混合釜,此时便可以将端氨基聚醚、端氨基树脂份、液态胺扩链剂投入到混合釜中,设置混合物的温度为45-55℃之间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后,将搅拌混合均匀的材料投入到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然后再加入氟碳树脂经卧式砂磨机研磨分散,最后再加入水混合拌匀,最终得到聚脲复合层抗拉防水涂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脲复合层抗拉防水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和氨基化合物的重量比为50-75:20-3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脲复合层抗拉防水涂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异氰酸酯51-74份、氨基化合物21-36份、聚酰胺23-36份、聚碳酸酯19-24份、二异氰酸酯8-16份、尿素29-42份、壬二胺20-27份,端氨基聚醚34-48份、端氨基树脂19-33份、液态胺扩链剂9-18份、异氰酸铵9-14份、低聚物二元醇40-50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仁兴顾秋琴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大使涂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