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磨机回料溜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986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棒磨机回料溜槽结构,包括溜槽体,所述溜槽体由第一料斗、第二料斗和第三料斗组成,所述第一料斗固定在第二料斗的上端,所述第三料斗固定在第二料斗的下端,所述第三料斗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震动机构,所述震动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三料斗底部的U型安装框,所述金属环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呈均匀分布的半球状金属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将第三料斗的底部内壁均设置为弧形面,使得潮湿的细颗粒不易粘附在溜槽边并形成堵料状态,也可以使溜槽体震动,使潮湿的细颗粒不易黏在内壁上,不易粘附在溜槽边并形成堵料状态,作业生产可以连续进行,大大减小年均设备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棒磨机回料溜槽结构
本技术涉及棒磨机
,尤其涉及一种棒磨机回料溜槽结构。
技术介绍
棒磨机是异步电动机通过减速器与小齿轮联接,直接带动周边大齿轮减速转动,驱动回转部旋转,筒体内部装有适当的磨矿介质——钢棒,磨矿介质在离心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欲磨制的物料由给料部连续地进入筒体内部吗,被运动着的磨矿介质粉碎,并通过溢流和连续给料的力量将产品排出机外,以进行下一段工序处理。目前炼钢渣场用棒磨机溜槽是粗细颗粒分离后细颗粒下放皮带上的通道,由于颗粒细小潮湿,极容易粘附在溜槽边并形成堵料状态,危机作业生产的连续进行,造成重大安全漏料事故或棒磨机停产,年均损失设备、安全综合费用在5-10万元,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棒磨机回料溜槽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出的一种棒磨机回料溜槽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溜槽边堵料,造成作业损失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棒磨机回料溜槽结构,包括溜槽体,所述溜槽体由第一料斗、第二料斗和第三料斗组成,所述第一料斗固定在第二料斗的上端,所述第三料斗固定在第二料斗的下端,所述第三料斗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震动机构,所述震动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三料斗底部的U型安装框,所述U型安装框内安装有滚动轮,所述滚动轮的外部固定套设有金属环,所述金属环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呈均匀分布的半球状金属球。优选地,所述第一料斗通过焊接与第二料斗的上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料斗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45°。优选地,所述第三料斗通过焊接与第二料斗的下端焊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三料斗的上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75°。优选地,所述滚动轮的中心过盈配合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贯穿U型安装框的两侧并与其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半球状金属球通过热熔与金属环相连接,且所述半球状金属球的数量为8-12个。优选地,所述第三料斗的底部内壁均设置为弧形面。优选地,所述U型安装框上端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方设有中空杆,所述中空杆内设有中空腔,所述固定杆贯穿中空杆的底部并延伸至中空腔内且滑动连接,所述中空杆上贯穿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栓,所述螺栓与固定杆相抵。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1、滚动轮滚动带动金属环滚动,半球状金属球与下侧棒磨机细料回选皮带相抵时会产生震动,该震动通过金属环、滚动轮和U型安装框传递至溜槽体上,使得溜槽体震动,使潮湿的细颗粒不易黏在内壁上。2、将第三料斗的底部内壁均设置为弧形面,使得潮湿的细颗粒不易粘附在溜槽边并形成堵料状态,作业生产可以连续进行,大大减小年均设备损失。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合理,将第三料斗的底部内壁均设置为弧形面,使得潮湿的细颗粒不易粘附在溜槽边并形成堵料状态,也可以使溜槽体震动,使潮湿的细颗粒不易黏在内壁上,不易粘附在溜槽边并形成堵料状态,作业生产可以连续进行,大大减小年均设备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提出的一种棒磨机回料溜槽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实施例1中提出的一种棒磨机回料溜槽结构中减震机构的立体图;图3为实施例1中提出的一种棒磨机回料溜槽结构的截面图;图4为实施例2中提出的一种棒磨机回料溜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溜槽体、11第一料斗、12第二料斗、13第三料斗、131震动机构、132弧形面、1311U型安装框、1312转轴、1313滚动轮、1314金属环、1315半球状金属球、1316固定杆、1317中空杆、1318中空腔、1319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棒磨机回料溜槽结构,包括溜槽体1,溜槽体1由第一料斗11、第二料斗12和第三料斗13组成,第一料斗11固定在第二料斗12的上端,第三料斗13固定在第二料斗12的下端,第一料斗11通过焊接与第二料斗12的上端相连接,且第一料斗1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45°,第三料斗13通过焊接与第二料斗12的下端焊接在一起,且第三料斗13的上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75°,第一料斗11与第二料斗12的焊接处和第二料斗12和第三料斗13的焊接处均经过打磨处理,保证焊接处更加光滑不易堆积细颗粒。第三料斗13的底部内壁均设置为弧形面132,从而使细颗粒不易积存在溜槽体1的底部边缘;第三料斗13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震动机构131,震动机构131包括固定在第三料斗13底部的U型安装框1311,U型安装框1311内安装有滚动轮1313,滚动轮1313的中心过盈配合有转轴1312,转轴1312的两端贯穿U型安装框1311的两侧并与其转动连接;滚动轮1313的外部固定套设有金属环1314,金属环1314通过螺丝与滚动轮1313的外壁相连接,金属环1314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呈均匀分布的半球状金属球1315,半球状金属球1315通过热熔与金属环1314相连接,且半球状金属球1315的数量为8-12个,滚动轮1313滚动带动金属环1314滚动,则半球状金属球1315转动时与下侧的皮带相抵,由于相邻的两个半球状金属球1315之前具有较大空隔,则半球状金属球1315与下侧皮带相抵时,会产生震动,通过金属环1314、滚动轮1313和U型安装框1311传递至溜槽体1上,使得溜槽体1震动,使潮湿的细颗粒不易黏在内壁上。实际使用时,通过支架将溜槽体1进行安装固定,使四个震动机构131的底部与棒磨机细料回选皮带相抵;棒磨机细料回选皮带移动时会带动滚动轮1313滚动,滚动轮1313滚动带动金属环1314滚动,则半球状金属球1315转动时与下侧的皮带相抵,由于相邻的两个半球状金属球1315之前具有较大空隔,则半球状金属球1315与下侧棒磨机细料回选皮带相抵时会产生震动,该震动通过金属环1314、滚动轮1313和U型安装框1311传递至溜槽体1上,使得溜槽体1震动,使潮湿的细颗粒不易黏在内壁上;将第三料斗13的底部内壁均设置为弧形面132,使得潮湿的细颗粒不易粘附在溜槽边并形成堵料状态,作业生产可以连续进行,大大减小年均设备损失。实施例2参照图1-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例包括U型安装框1311上端的固定杆1316,固定杆1316的上方设有中空杆1317,中空杆1317内设有中空腔1318,固定杆13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棒磨机回料溜槽结构,包括溜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体(1)由第一料斗(11)、第二料斗(12)和第三料斗(13)组成,所述第一料斗(11)固定在第二料斗(12)的上端,所述第三料斗(13)固定在第二料斗(12)的下端,所述第三料斗(13)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震动机构(131),所述震动机构(131)包括固定在第三料斗(13)底部的U型安装框(1311),所述U型安装框(1311)内安装有滚动轮(1313),所述滚动轮(1313)的外部固定套设有金属环(1314),所述金属环(1314)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呈均匀分布的半球状金属球(13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棒磨机回料溜槽结构,包括溜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体(1)由第一料斗(11)、第二料斗(12)和第三料斗(13)组成,所述第一料斗(11)固定在第二料斗(12)的上端,所述第三料斗(13)固定在第二料斗(12)的下端,所述第三料斗(13)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震动机构(131),所述震动机构(131)包括固定在第三料斗(13)底部的U型安装框(1311),所述U型安装框(1311)内安装有滚动轮(1313),所述滚动轮(1313)的外部固定套设有金属环(1314),所述金属环(1314)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呈均匀分布的半球状金属球(13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磨机回料溜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斗(11)通过焊接与第二料斗(12)的上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料斗(1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磨机回料溜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料斗(13)通过焊接与第二料斗(12)的下端焊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三料斗(13)的上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三波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业兴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