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严志平专利>正文

一种制备有机载体透明玻璃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938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有机载体透明玻璃反应釜,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腿,所述底座的上方放置有透明反应釜外壳,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每个所述固定腿的上表面均与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该制备有机载体透明玻璃反应釜,能够对有机载体进行第一次混合,通过第二旋转电机所提供的动力,能够使第二转杆进行转动,通过第二转杆的转动,配合第二混合杆,能够对第一次混合后的有机载体再次混合,有效的避免了混合不够理想的问题,通过液压缸所提供的动力,能够对液压杆进行调节,从而,通过液压杆的调节,能够使盖底与透明反应釜外壳分离,达到了排料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有机载体透明玻璃反应釜
本技术属于反应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有机载体透明玻璃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和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和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和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和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在有机载体中会利用到反应釜,但是,目前的反应釜在使用的时候还存在不足,混合效果不够理想,多数反应釜只进行单次混合,存在不均匀的现象,同时,在向外排料的时候较为繁琐,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供了一种制备有机载体透明玻璃反应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旨在解决上述存在反应釜在使用的时候混合效果不够理想,多数反应釜只进行单次混合,存在不均匀的现象,同时,在向外排料的时候较为繁琐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制备有机载体透明玻璃反应釜,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腿,所述底座的上方放置有透明反应釜外壳,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每个所述固定腿的上表面均与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料管和药剂管,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的内部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左右两侧面均与透明反应釜外壳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的内部放置有支撑板,所述定位板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第一密封轴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第二密封轴承,所述定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远离第一旋转电机的一端贯穿第一密封轴承并与第二密封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混合杆,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右侧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电机,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右侧面的下部固定镶嵌有第三密封轴承,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第四密封轴承,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远离第二旋转电机的一端贯穿第三密封轴承并与第四密封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的第二混合杆,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相对称的下料口,每个所述第一混合杆远离第一转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块。每个所述固定腿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两个所述固定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的下方放置有盖底,且盖底的上表面与透明反应釜外壳的底面相接触,所述盖底的左右两端均卡接在滑槽的内部,每个所述空腔的内顶壁均开设有插口,且插口与滑槽相连通,每个所述空腔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每个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每个所述液压杆的顶端均贯穿插口并与盖底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分别与两个固定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方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底面与底座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加固块,每个所述加固块的左侧面均与透明反应釜外壳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导流板,每个所述导流板的底面均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的底面开设有相对称的插孔,所述盖底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插杆,每个所述插杆远离盖底的一端均延伸至插孔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进料管和药剂管,能够将所需要混合的有机载体注入到透明反应釜外壳内部,将第一旋转电机与电源连通,通过第一旋转电机所提供的动力能够使第一转杆转动,通过第一转杆的转动,配合第一混合杆和旋转块,能够对有机载体进行第一次混合,通过第二旋转电机所提供的动力,能够使第二转杆进行转动,通过第二转杆的转动,配合第二混合杆,能够对第一次混合后的有机载体再次混合,有效的避免了混合不够理想的问题,通过液压缸所提供的动力,能够对液压杆进行调节,从而,通过液压杆的调节,能够使盖底与透明反应釜外壳分离,达到了排料的效果,有效的避免了排料较为困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反应釜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反应釜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腿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底座;2、收集箱;3、盖底;4、第二旋转电机;5、加固块;6、固定腿;7、连接杆;8、药剂管;9、透明反应釜外壳;10、进料管;11、固定板;12、定位板;13、第一旋转电机;14、第一密封轴承;15、第一混合杆;16、第二密封轴承;17、支撑板;18、下料口;19、第三密封轴承;20、插孔;21、第二转杆;22、第二混合杆;23、插杆;24、第四密封轴承;25、导流板;26、第一转杆;27、旋转块;28、滑槽;29、液压杆;30、插口;31、液压缸;32、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3,一种制备有机载体透明玻璃反应釜,包括底座1,底座1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腿6,底座1的上方放置有透明反应釜外壳9,透明反应釜外壳9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每个固定腿6的上表面均与固定板11的底面固定连接。透明反应釜外壳9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料管10和药剂管8,透明反应釜外壳9的内部放置有定位板12,定位板12的左右两侧面均与透明反应釜外壳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透明反应釜外壳9的内部放置有支撑板17,定位板12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第一密封轴承14,支撑板17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第二密封轴承16,定位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电机13,第一旋转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26,第一转杆26远离第一旋转电机13的一端贯穿第一密封轴承14并与第二密封轴承16的内圈固定连接,第一转杆2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混合杆15,透明反应釜外壳9右侧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电机4,透明反应釜外壳9右侧面的下部固定镶嵌有第三密封轴承19,透明反应釜外壳9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第四密封轴承24,第二旋转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21,第二转杆21远离第二旋转电机4的一端贯穿第三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有机载体透明玻璃反应釜,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腿(6),所述底座(1)的上方放置有透明反应釜外壳(9),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9)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每个所述固定腿(6)的上表面均与固定板(11)的底面固定连接;/n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9)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料管(10)和药剂管(8),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9)的内部放置有定位板(12),所述定位板(12)的左右两侧面均与透明反应釜外壳(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9)的内部放置有支撑板(17),所述定位板(12)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第一密封轴承(14),所述支撑板(17)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第二密封轴承(16),所述定位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电机(13),所述第一旋转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26),所述第一转杆(26)远离第一旋转电机(13)的一端贯穿第一密封轴承(14)并与第二密封轴承(16)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2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混合杆(15),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9)右侧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电机(4),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9)右侧面的下部固定镶嵌有第三密封轴承(19),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9)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第四密封轴承(24),所述第二旋转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21),所述第二转杆(21)远离第二旋转电机(4)的一端贯穿第三密封轴承(19)并与第四密封轴承(24)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的第二混合杆(22),所述支撑板(17)的上表面开设有相对称的下料口(18),每个所述第一混合杆(15)远离第一转杆(2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块(27);/n每个所述固定腿(6)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32),两个所述固定腿(6)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滑槽(28),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9)的下方放置有盖底(3),且盖底(3)的上表面与透明反应釜外壳(9)的底面相接触,所述盖底(3)的左右两端均卡接在滑槽(28)的内部,每个所述空腔(32)的内顶壁均开设有插口(30),且插口(30)与滑槽(28)相连通,每个所述空腔(32)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液压缸(31),每个所述液压缸(31)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29),每个所述液压杆(29)的顶端均贯穿插口(30)并与盖底(3)的底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有机载体透明玻璃反应釜,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腿(6),所述底座(1)的上方放置有透明反应釜外壳(9),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9)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每个所述固定腿(6)的上表面均与固定板(11)的底面固定连接;
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9)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料管(10)和药剂管(8),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9)的内部放置有定位板(12),所述定位板(12)的左右两侧面均与透明反应釜外壳(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9)的内部放置有支撑板(17),所述定位板(12)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第一密封轴承(14),所述支撑板(17)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第二密封轴承(16),所述定位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电机(13),所述第一旋转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26),所述第一转杆(26)远离第一旋转电机(13)的一端贯穿第一密封轴承(14)并与第二密封轴承(16)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2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混合杆(15),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9)右侧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电机(4),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9)右侧面的下部固定镶嵌有第三密封轴承(19),所述透明反应釜外壳(9)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第四密封轴承(24),所述第二旋转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21),所述第二转杆(21)远离第二旋转电机(4)的一端贯穿第三密封轴承(19)并与第四密封轴承(24)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的第二混合杆(22),所述支撑板(17)的上表面开设有相对称的下料口(18),每个所述第一混合杆(15)远离第一转杆(2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块(27);
每个所述固定腿(6)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32),两个所述固定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严志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