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带液并防飞溅的气液接触塔内分区的集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859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1
一种减少带液并防飞溅的气液接触塔内分区的集液器于,每个集液器单元为圆帽或矩形帽状,包括底板、直侧板、顶板、气流出口、除雾沫区、进气口、上集液区、下集液区、斜侧板;所述的底板为开孔的平板,气体从开孔进入,开孔根据集液器下部的形式为圆形或矩形形式;所述的侧板的下部为无孔板,与底板共同形成下集液区;所述的除雾沫区置于集液器侧板下部的内部,所述的直侧板的上方位置设置斜侧板,斜侧板上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的顶板盖住侧板,为无孔板;圆帽或矩形帽状液器单元对应的顶板是圆形或矩形形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液器设置除雾沫结构、防溶液飞溅串流结构,可以实现低阻力、有效分区的目的,适用于化工、环保等领域的气液接触塔配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带液并防飞溅的气液接触塔内分区的集液器
本技术属于化工、环境保护等
,属于烟气吸收、净化装置塔内件结构,涉及在烟气吸收、净化装置塔内为分区分段需要而设置的收集上部吸收液避免吸收液之间串流并允许气体从上而上通过的集液器。
技术介绍
集液器也称集液升气帽、集液塔盘等。主要用于在烟气吸收、净化装置塔内为分区、分段需要而设置的收集上部吸收液避免吸收液之间串流并允许气体从上而上通过的装置。如湿法烟气脱硫主要是利用吸收剂为液体浆液进行脱硫的过程,随着脱硫标准提高,脱硫需要分区多循环工艺,如氨法脱硫分为浓缩区、吸收区、水洗区和除雾除沫区,钙法脱硫分为高pH区、低pH区等等。塔内各区之间需分别设置集液器,防止塔体喷淋浆液与各层清洗液体的混合,形成有效的气液分流过程,液体收集回流循环使用,烟气通过集液器在塔体内正常流通。“一种脱硫塔用升气帽、CN201920191020.X”、“一种氨法脱硫塔用升气帽、CN201520166669.8”等中国专利提供了一些脱硫塔使用的集液器升气帽形式与结构。然而,目前现有的这些集液器仍存在烟气阻力大、漏液、带液等问题,造成运行费用高、塔分区困难、溶液不平衡、工艺不稳定等问题,甚至影响到整体运行效果,迫切需要在低阻力的条件下解决这些问题,提升装置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带液并防飞溅的气液接触塔内分区的集液器,以用经济、高效的方法解决集液器烟气阻力大、漏液、带液等问题,从而提高塔装置的整体可靠性、稳定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少带液并防飞溅的气液接触塔内分区的集液器,每个集液器单元为圆帽或矩形帽状,包括底板、直侧板、顶板、气流出口、除雾沫区、进气口、上集液区、下集液区、侧板排气孔;所述的底板为开孔的平板,气体从开孔进入,开孔根据集液器下部的形式圆形或矩形形式;所述的侧板的下部为无孔板,与底板共同形成下集液区;可以是圆形、矩形等形式;所述的除雾沫区置于集液器侧板下部的内部,用于除去集液器下部来气体中的带液,阻止下部溶液对上部溶液的影响。所述的斜侧板的上设置若干排气孔,排气孔开孔为圆孔、椭圆孔、矩形孔、T型孔等形式或这些形式的组合,气体通过排气孔从集液器中排出;集液器外侧飞溅来的溶液被此上方斜侧板捕集沿外侧流入集液区,阻止了外侧飞溅来的溶液进入集液器内造成对集液器下部工艺溶液的影响。所述的顶板盖住侧板,为不开孔板,用于防止下落的溶液直接进入集液器内;顶板为平顶或坡顶;圆帽或矩形帽状对应的顶板是圆形或矩形等形式;选用平顶顶板时,顶板、上方侧板上形成上集液区,从侧板上部流出到下集液区;选用坡顶时,溶液直接顶板落入下集液区。底板上方集液器侧板外侧形成的通道为下集液区,喷淋液收集于此通过排液口排出。上方侧板可以为倾斜的斜侧板(非完全垂直于底板,而是向外倾斜);顶侧板、端头侧板为不开孔的平板,底板为开孔的平板,底板即是塔区间的分隔板。按塔截面按塔每个截面(塔区间的分割平面)上布置一定量的集液器单元组合成所述的气液接触塔内分区的集液器。所述集液器的斜侧板的开孔率为20%~85%,优选30%~60%;圆孔孔直径为1mm~20mm,优选2mm~9mm;长孔宽度为1mm~20mm,优选2mm~9mm。斜侧板与垂直面的斜角0°~60°,优选5°~30°。所述集液器的除雾沫区的除雾沫器采用折流板、管式、丝网、填料、孔板等形式或这些形式除雾沫器的组合,优选2通道折流板。塔下层设置有除雾沫器等雾沫夹带量少或对除雾沫要求不高时集液器可不设除雾沫区。所述的坡顶与水平面的角度为0°~60°,优选5°~30°;平顶的顶侧板和坡顶的顶板边缘超出侧板大于2mm,优选5mm~8mm。所述的按塔每个截面布置一定量的集液器单元组合成一套集液器,整套(所有)集液器所有底板合计的总开孔率为20%~85%,优选30%~60%。所述集液器,为避免漏液和减少阻力,下侧板的高度高于下集液区液位5mm以上,优选15mm。本技术的重点是消除下层烟气带液即消除烟气雾沫、防上层吸收液漏液、提供结构优化的整体结构,保持烟气吸收、净化装置塔内优良的烟气动力学特性。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具体表现在如下:1)集液器设置了除雾沫区,解决了烟气带液的问题。2)集液器设置了防上层溶液飞溅的结构,解决了溶液向下串流的问题。3)集液器结构简单、功能齐全、流道顺畅,可以在低阻力下提供高效的集液、分区效果。运行阻力不设除雾区一般为250Pa以下,设除雾区一般小于350Pa。4)集液器结构强度大,可靠性更高,结构安全也有较好的保障。附图说明:图1A和图1B两图分别为本技术一种减少带液并防飞溅的气液接触塔内分区的集液器的单元的正面示意图,分别为平顶(图1A)和坡顶(图1B)两形式。图2A和图2B两图分别为本技术一种减少带液并防飞溅的气液接触塔内分区的集液器的单元的侧面示意图,分别为平顶(图2A)和坡顶(图2B)两形式及斜侧板圆孔和长孔两形式。图3A和图3B两图分别为本技术一种减少带液并防飞溅的气液接触塔内分区的集液器的整体示意图,分别为平顶(图3A)和坡顶(图3B)两形式。图中,1-底板、2-下侧板、3-斜侧板、4-顶板、5-顶侧板、6-气流出口、7-除雾沫区、8-进气口、9-上集液区、10-下集液区、11-斜侧板排气孔、12-端头侧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为本技术实施方法的说明,凡是采用本技术的相似处理流程及其相似变化,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A、图1B、图2A、图2B、图3A、图3B所示,减少带液并防飞溅的气液接触塔内分区的集液器主要有1-底板、2-下侧板、3-斜侧板、4-顶板、5-顶侧板、6-气流出口、7-除雾沫区、8-进气口、9-上集液区、10-下集液区、11-斜侧板排气孔、12-端头侧板等组成部分。1)本技术的减少带液并防飞溅的气液接触塔内分区的集液器,集液器单元主要包括底板1、下侧板2、斜侧板3、顶板4、顶侧板5、气流出口6、除雾沫区7、进气口8、上集液区9、下集液区10、斜侧板排气孔11、端头侧板12等组成部分。按塔截面布置一定量的集液器单元组合成一套集液器。所述的底板1为开孔板,为集液器支撑,气体从开孔通过,底板上集液器形成的通道为下集液区10,喷淋液收集于此通过排液口排出。开孔根据集液器下部的形式,可以是圆形、长方形等形式。所述的下侧板2为无孔板,与底板共同形成下集液区10,可以是圆形、长方形等形式。所述的斜侧板3(上部侧板)设置排气孔11(上部设置若干排气孔可以是均匀分布在四周或分布在两侧),开孔为圆孔、椭圆孔、长条形孔、T型孔等形式或这些形式的组合,气体通过此开孔中从集液器中排出,集液器外侧飞溅来的溶液被此斜侧板捕集沿外侧流入集液区,阻止了外侧飞溅来的溶液进入集液器内造成对集液器下部工艺溶液的影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少带液并防飞溅的气液接触塔内分区的集液器,其特征在于,每个集液器单元为圆帽或矩形帽状,包括底板、直侧板、顶板、气流出口、除雾沫区、进气口、上集液区、下集液区、斜侧板;/n所述的底板为开孔的平板,气体从开孔进入,开孔根据集液器下部的形式为圆形或矩形形式;所述的侧板的下部为无孔板,与底板共同形成下集液区;/n所述的除雾沫区置于集液器侧板下部的内部,所述的直侧板的上方位置设置斜侧板,斜侧板上设有若干排气孔,排气孔开孔为圆孔、椭圆孔、矩形孔、T型孔形式或这些形式的组合;所述的顶板盖住侧板,为无孔板;顶板为平顶或坡顶;圆帽或矩形帽状液器单元对应的顶板是圆形或矩形形式;/n底板上方集液器侧板外侧形成的通道为下集液区;塔区间的分隔平板上排列布置一定量的集液器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带液并防飞溅的气液接触塔内分区的集液器,其特征在于,每个集液器单元为圆帽或矩形帽状,包括底板、直侧板、顶板、气流出口、除雾沫区、进气口、上集液区、下集液区、斜侧板;
所述的底板为开孔的平板,气体从开孔进入,开孔根据集液器下部的形式为圆形或矩形形式;所述的侧板的下部为无孔板,与底板共同形成下集液区;
所述的除雾沫区置于集液器侧板下部的内部,所述的直侧板的上方位置设置斜侧板,斜侧板上设有若干排气孔,排气孔开孔为圆孔、椭圆孔、矩形孔、T型孔形式或这些形式的组合;所述的顶板盖住侧板,为无孔板;顶板为平顶或坡顶;圆帽或矩形帽状液器单元对应的顶板是圆形或矩形形式;
底板上方集液器侧板外侧形成的通道为下集液区;塔区间的分隔平板上排列布置一定量的集液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带液并防飞溅的气液接触塔内分区的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器的斜侧板的开孔率为20%~85%;圆孔孔直径为1mm~20mm;长孔宽度为1mm~20mm;斜侧板与垂直面的斜角0°~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少带液并防飞溅的气液接触塔内分区的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器的斜侧板的开孔率为30%~60%;圆孔孔直径为2mm~9mm;长孔宽度为2mm~9mm;斜侧板与垂直面的斜角5°~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书尧邱之涵徐天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圣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