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二级沉淀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177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二级沉淀系统,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排水时,容易夹带杂质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沉淀池、用于向沉淀池内排水的排污管以及设置在沉淀池内且用于过滤污水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与沉淀池底壁之间留有集泥区,所述排污管管口伸入集泥区内,所述沉淀池上且位于过滤组件上方设有排水管;当需要对污水进行沉淀时,将污水沿着排污管排入沉淀池内,利用过滤组件对污水进行过滤,通过过滤组件将污水中的污泥过滤在集泥区内,排水管再将过滤组件上方的经过过滤的水排出,以此可以减少排水管在排水时带出污泥中杂质的可能性,有利于减少降低水体水质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二级沉淀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二级沉淀系统。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而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池在污水处理中广为使用。授权公告号为CN20501978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一体化沉淀池,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水质检测器,第一沉淀池包括第一沉淀池内腔、第一沉淀池侧壁、沉淀池中壁和第一排污口,第二沉淀池包括第二沉淀池内腔、第二沉淀池侧壁、沉淀池中壁和第二排污口,水质检测器位于第二沉淀池侧壁的顶端。在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沉淀池时,污水进入第一沉淀池进行沉淀后,再进入第二沉淀池中,经过沉淀后,再将水体排出沉淀池;但是在实际实用中,由于第二连通管靠近沉淀池第二排污口,在排出水体时,容易将第二沉淀池中的部分杂质带出,降低水体的水质,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二级沉淀系统,其优势在于可以在输出水体时,减少带出沉淀池中的杂质的可能性,减少降低水体水质的可能性。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二级沉淀系统,包括沉淀池、用于向沉淀池内排水的排污管以及设置在沉淀池内且用于过滤污水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与沉淀池底壁之间留有集泥区,所述排污管管口伸入集泥区内,所述沉淀池上且位于过滤组件上方设有排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污水进行沉淀时,将污水沿着排污管排入沉淀池内,利用过滤组件对污水进行过滤,通过过滤组件将污水中的污泥过滤在集泥区内,排水管再将过滤组件上方的经过过滤的水排出,以此可以减少排水管在排水时带出污泥中杂质的可能性,有利于减少降低水体水质的可能性。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底层过滤层、第二支撑板、中层过滤层、第三支撑板以及上层过滤层,所述底层过滤层、中层过滤层以及上层过滤层的孔隙依次减小;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进水孔,所述进水孔的孔径大于或者等于底层过滤层的孔隙,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若干个透水孔,所述透水孔的孔径大于或者等于中层过滤层的孔隙,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孔,所述出水孔的孔径大于或者等于上层过滤层的孔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时,将第一支撑板、底层过滤层、第二支撑板、中层过滤层、第三支撑板以及上层过滤层依次铺设在沉淀池中,通过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对底层过滤层、中层过滤层以及上层过滤层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对污水进行过滤。进一步地,所述排污管包括水平管和竖直管,所述竖直管的顶部连通设有透气管,所述透气管的管口高度大于排水管管口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平管和竖直管将污水输入集泥区时,利用透气管与竖直管连通,集泥区中的气体从而可以从透气管逸出,减少污水输入集泥区的阻力,便于输入污水;利用透气管管口高度大于排水管管口高度,有利于减少水进入透气管的可能性。进一步地,所述竖直管底部设有喇叭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喇叭罩,污水中的污泥从而可以平摊在集泥区,减少污泥集中堆积在排污管下方,导致容易堵塞排污管的可能性。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的池底壁上设有排泥泵,所述排泥泵的输出端设有排泥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淀池长期沉淀后,排泥泵将集泥区中的污泥沿着排泥管排出,从而可以清理集泥区的污泥,沉淀池从而可以继续进行过滤污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底层过滤层、第二支撑板、中层过滤层、第三支撑板以及上层过滤层侧壁上设有检查缺口,所述检查缺口位于排泥泵上方,所述上层过滤层上且沿检查缺口的周向设有围板,所述围板顶壁的高度大于水平管底部的高度,所述沉淀池侧壁与沉淀池底壁之间且位于检查缺口内设有供工人行走的楼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排泥泵发生损坏,无法工作时,工人从而可以从楼梯进入集泥区对污泥进行清理或者排泥泵进行维修,沉淀池从而可以继续进行过滤污水。进一步地,所述围板顶壁与沉淀池的顶壁之间的距离大于50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围板与沉淀池顶壁之间的高度差,当工人进入检查缺口中,可以通过围板和沉淀池之间的距离,观察过滤组件上方的水面情况,也可以方便更换过滤介质。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内侧壁上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且位于检查缺口的上方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连接架的一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穿设有抵紧杆,所述抵紧杆靠近固定板的一端设有弧形杆,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上且位于连接架的两侧均设有腰型槽,所述弧形杆的两端分别插入两腰型槽内,所述弧形杆与连接板之间留有用于安装手电筒的夹持空间,所述抵紧杆伸出固定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排泥泵发生故障时,工人需要进入沉淀池中对排泥泵机芯维修,此时,工人进入沉淀池中,旋松锁紧螺母,移动弧形杆和抵紧杆,将手电筒安装在加持空间内,再移动弧形杆,并旋紧锁紧螺母,从而可以将手电筒安装在连接架上,通过手电筒为工人提供光亮,方便工人进入检测缺口中,有利于提高工人工作的便利性。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与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上且沿连接架的周向均布有若干个定位孔,所述连接管的侧壁上滑移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靠近连接板的一端设有插入定位孔的定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排泥泵的位置与手电筒的光有偏斜,所以此时,滑移连接板,转动连接板,调整手电筒的角度,将手电筒对准排泥泵收,再移动连接环,将定位块插入定位孔中,从而可以将连接板固定,以此可以调整手电筒的角度,增加工人维修时的便利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利用排污管将污水排入集泥区中,利用过滤组件将污水进行过滤,排水管再将经过过滤的水排出,以此可以减少在排水时带出污泥中杂质的可能性,从而减少降低水体水质的可能性;2、利用透气管,从而可以将将集泥区中的气体排出,减少集泥区中气体过多过杂,容易产生有害气体的可能性;3、利用排泥泵将集泥区中的污泥沿着排泥管排出,从而可以将集泥区中的污泥清理,沉淀池从而可以持续有效的进行过滤。附图说明图1为体现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体现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为体现图2中A部放大图。图4为体现图1中B-B向剖视图。图5为体现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体现实施例2中连接架、连接板以及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体现实施例2中连接环与连接板的爆炸示意图。图中:1、沉淀池;10、排泥泵;11、排泥管;12、围板;14、检查缺口;15、楼梯;16、连接架;17、连接板;18、固定板;19、抵紧杆;100、弧形杆;101、腰型槽;102、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二级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1)、用于向沉淀池(1)内排水的排污管(2)以及设置在沉淀池(1)内且用于过滤污水的过滤组件(3),所述过滤组件(3)与沉淀池(1)底壁之间留有集泥区(39),所述排污管(2)管口伸入集泥区(39)内,所述沉淀池(1)上且位于过滤组件(3)上方设有排水管(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二级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1)、用于向沉淀池(1)内排水的排污管(2)以及设置在沉淀池(1)内且用于过滤污水的过滤组件(3),所述过滤组件(3)与沉淀池(1)底壁之间留有集泥区(39),所述排污管(2)管口伸入集泥区(39)内,所述沉淀池(1)上且位于过滤组件(3)上方设有排水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二级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3)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撑板(30)、底层过滤层(31)、第二支撑板(32)、中层过滤层(33)、第三支撑板(34)以及上层过滤层(35),所述底层过滤层(31)、中层过滤层(33)以及上层过滤层(35)的孔隙依次减小;
所述第一支撑板(30)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进水孔(36),所述进水孔(36)的孔径大于或者等于底层过滤层(31)的孔隙,所述第二支撑板(32)上设有若干个透水孔(37),所述透水孔(37)的孔径大于或者等于中层过滤层(33)的孔隙,所述第三支撑板(34)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孔(38),所述出水孔(38)的孔径大于或者等于上层过滤层(35)的孔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二级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2)包括水平管(20)和竖直管(21),所述竖直管(21)的顶部连通设有透气管(22),所述透气管(22)的管口高度大于排水管(4)管口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二级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管(21)底部设有喇叭罩(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二级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池底壁上设有排泥泵(10),所述排泥泵(10)的输出端设有排泥管(11)。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圣江石玉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江花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