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肢体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1656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肢体训练装置,包括扶手、升降杆和底座,所述扶手底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底座顶部连接有升降箱,所述升降杆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卡块,且同一水平线上的卡块两两对应,所述升降箱顶部开设有通槽,所述升降杆通过通槽伸入升降箱内部,所述升降箱靠近顶部两侧贯穿有螺杆,两个所述螺杆位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螺杆的延伸端连接有C形卡板,两个所述C形卡板的开口端卡接在卡块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调节C形卡板与升降杆上的不同高度的卡块进行卡接,从而调节升降杆距离地面的高度,便于病人使用,同时该用于高度调节的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会过度加大装置整体重量,便于病人推动助行器,来进行腿部行走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肢体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肢体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心胸外科包含了心脏外科和普胸外科的疾病,心外科主要进行心脏大血管创伤、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瓣膜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大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疗技术、心律失常等方面的治疗,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器具称为助行器,现有的心胸外科在患者手术完成后,患者需要进行保健护理,对于肢体方面的训练也属于其中一种保健护理方式,而其中助行器属于肢体训练装置的其中一种,帮助病人锻炼腿部行走能力。然而,首先,现有的心胸外科护理用助行器大多结构固定,高度不能调节,不方便患者使用,部分可调节高度的助行器结构复杂,导致助行器较为沉重,不便于移动,给病人的肢体训练方面带来困难阻碍,其次,患者在助行装置的配合下进行康复保健时,容易疲劳,导致需要不断的间隔休息,而现有助行装置没有可以让患者进行端坐休息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肢体训练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肢体训练装置,包括扶手、升降杆和底座,所述扶手底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底座顶部连接有升降箱,所述升降杆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卡块,且同一水平线上的卡块两两对应,所述升降箱顶部开设有通槽,所述升降杆通过通槽伸入升降箱内部,所述升降箱靠近顶部两侧贯穿有螺杆,两个所述螺杆位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螺杆的延伸端连接有C形卡板,两个所述C形卡板的开口端卡接在卡块外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螺杆与升降箱贯穿处设有螺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所述扶手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一侧设有休息椅,所述休息椅由背板、座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组成,所述连接杆与背板背面连接,所述背板和座板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背板两侧靠近顶部处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座板两侧靠近前端处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扶手和座板顶部均设有软垫。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底座底部设有多个万向轮。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调节C形卡板与升降杆上的不同高度的卡块进行卡接,从而调节升降杆距离地面的高度,便于病人使用,同时该用于高度调节的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会过度加大装置整体重量,便于病人推动助行器,来进行腿部行走训练。2、本技术中,通过向下拉动座板,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作用下与背板构成休息椅,在病人训练疲劳时,进行休息使用,通过向上拉动座板,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作用下,与背板贴合,减少空间占用,结构简单,收纳方便,且不会影响病人肢体训练。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俯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A处的剖视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休息椅的侧视示意图;图例说明:1、扶手;2、升降杆;201、卡块;3、升降箱;301、通槽;4、底座;5、万向轮;6、连接杆;7、软垫;8、休息椅;801、背板;802、座板;803、第一连杆;804、第二连杆;9、螺杆;10、C形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肢体训练装置,包括扶手1、升降杆2和底座4,扶手1底部连接有升降杆2,底座4顶部连接有升降箱3,升降箱3一侧为透明材料制成,可以用来观察C形卡板10和卡块201的卡接情况,升降杆2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卡块201,且同一水平线上的卡块201两两对应,升降箱3顶部开设有通槽301,升降杆2通过通槽301伸入升降箱3内部,通槽301的内径大于升降杆2上的卡块201的外径,保证升降杆2可以在升降箱3内移动,不受阻碍,升降箱3靠近顶部两侧贯穿有螺杆9,螺杆9与升降箱3贯穿处设有螺纹,两个螺杆9位于同一中心线上,螺杆9的延伸端连接有C形卡板10,两个C形卡板10的开口端卡接在卡块201外侧,旋合螺杆9,在螺纹传动作用下,螺杆9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在对升降杆2的高度进行调节时,使两个螺杆9向升降箱3外侧移动,保证升降杆2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高度调节,高度调节合适后,使两个螺杆9向升降箱3内部移动,使得C形卡板10卡接在卡块201外侧,从而固定升降杆2停留在合适高度,从而实现助行器的高度调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会过度加大装置整体重量,便于病人推动助行器,来进行腿部行走训练。具体的,如图1和图4所示,两个扶手1之间通过连接杆6连接,连接杆6一侧设有休息椅8,供病人训练疲劳时端坐休息,休息椅8由背板801、座板802、第一连杆803和第二连杆804组成,连接杆6与背板801背面连接,背板801和座板802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座板802可以绕着背板801转动,即座板802可向下拉动使用,也可向上拉动收纳,背板801两侧靠近顶部处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803,座板802两侧靠近前端处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804,第一连杆803和第二连杆804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使用休息椅8时,背板801和座板802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第一连杆803和第二连杆804被拉直,二者处于同一直线上,限制座板802的位置,不使用休息椅8时,背板801和座板802重合,面面贴合,第一连杆803和第二连杆804重合,休息椅8被收纳,减少空间占用,其中,销轴可以满足休息椅8打开和关闭时的结构功能要求,销轴转动时带有一定阻尼,就像笔记本计算机的屏幕和键盘之间的转动连接一样,可以停留在某一位置,不受外力时,不会自由转动,保证休息椅8关闭时的稳定性。具体的,如图2和图4所示,扶手1和座板802顶部均设有软垫7,病人在推动助行器移动进行腿部行走训练时,手臂或者手放在扶手1上,或者在休息时使用休息椅8时,软垫7可以提高病人训练时或者休息时的舒适度。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底座4底部设有多个万向轮5,底座4支撑着助行器整体,万向轮5可以在地面上任意方向滚动行走,助行器整体的移动通过万向轮5实现。工作原理:使用时,根据病人身高特征或者使用舒适度需求,对其中一个升降杆2的高度进行调节,向外旋转螺杆9,螺杆9向升降箱3外侧外移动,进而带动C形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肢体训练装置,包括扶手(1)、升降杆(2)和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1)底部连接有升降杆(2),所述底座(4)顶部连接有升降箱(3),所述升降杆(2)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卡块(201),且同一水平线上的卡块(201)两两对应,所述升降箱(3)顶部开设有通槽(301),所述升降杆(2)通过通槽(301)伸入升降箱(3)内部,所述升降箱(3)靠近顶部两侧贯穿有螺杆(9),两个所述螺杆(9)位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螺杆(9)的延伸端连接有C形卡板(10),两个所述C形卡板(10)的开口端卡接在卡块(201)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肢体训练装置,包括扶手(1)、升降杆(2)和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1)底部连接有升降杆(2),所述底座(4)顶部连接有升降箱(3),所述升降杆(2)两侧分别设有多个卡块(201),且同一水平线上的卡块(201)两两对应,所述升降箱(3)顶部开设有通槽(301),所述升降杆(2)通过通槽(301)伸入升降箱(3)内部,所述升降箱(3)靠近顶部两侧贯穿有螺杆(9),两个所述螺杆(9)位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螺杆(9)的延伸端连接有C形卡板(10),两个所述C形卡板(10)的开口端卡接在卡块(201)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肢体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9)与升降箱(3)贯穿处设有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肢体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扶手(1)之间通过连接杆(6)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凤霞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