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风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7996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康复训练辅助行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风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康复装置康复效果较差、对上肢支撑力要求较高和容易疲劳侧翻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风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壁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框架外壁相背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框架内壁相对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行走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相配合,使两个行走装置中的活动杆可分别在两个滑槽内滑动,达到带动患者腿部的交替匀速行进,从而可以有效的对中风病人的协调性、力量性等功能辅助康复,让病人逐渐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风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
本技术涉及康复训练辅助行走
,具体为一种中风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
技术介绍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脑中风临床主要表现是神志障碍和运动、感觉以及语言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除神智清醒外,其余仍然会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症状成为后遗症,常见的后遗症包括:中枢性瘫痪、周围性瘫痪、偏瘫,目前认为脑中风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者减轻瘫痪后遗症,脑中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通常使用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器,对患者的上下肢或者其他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以保证较好的康复效果。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目前主要采用由别人搀扶走平路或在室内扶着栏杆在专用走道上进行行走训练,这种康复方式费时费力且康复效果较差;2、对于患颈椎病、关节炎病、肩周炎、肌肉萎缩等症状的老年人来说,依靠上肢支撑来辅助行走,这样的动作可能要忍受难以想象的疼痛,可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对于腿脚和胳膊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并不实用;3、在行走康复训练中,患者容易疲惫,发生重心不稳侧翻,摔伤。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风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解决了目前的康复装置康复效果较差、对上肢支撑力要求较高和容易疲劳侧翻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中风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壁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框架外壁相背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框架内壁相对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行走装置,所述框架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承载装置,所述框架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扶手装置,且两个扶手装置通过横杆固定连接,所述框架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感器和控制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两个转杆,且两个转杆分别活动连接在框架内壁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分别贯穿框架并与其内侧的两个转杆相背一侧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转杆的另一端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中部和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短杆和活动杆,两个所述短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框架内壁相对的一侧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杆上均套接有套管,且两个套管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内,两个所述活动杆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佩戴件。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承载装置包括定位板,且定位板固定连接在框架内壁的一侧,所述定位板内壁相对的一侧从下到上依次活动连接有第一液压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且第一液压杆的顶端与第二支撑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部与第二支撑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杆活动连接,且第一连杆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支撑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支撑座。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扶手装置包括两个第二液压杆,且两个第二液压杆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在框架顶部的两侧,所述第二液压杆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托架,且托架底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杆,四个所述插杆两个为一组分别插接在框架顶部两侧开设的两个插孔内,所述托架的顶部开设有插槽,且横杆底部的两侧分别插接在两个插槽内。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踏板,且两个活动杆分别位于两个滑槽的前后两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佩戴件为魔术贴绑带结构,且佩戴件位于滑槽上方。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且控制器与第一液压杆、两个第二液压杆、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之间电连接。一种中风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首先患者进入框架内,背靠定位板的一侧站立,将两只脚分别前后交错踏在两个活动杆底部固定连接的踏板上,并将两个佩戴件分别绑缚在患者左右腿的小腿部,然后启动第二液压杆,将两个扶手装置同时顶升至合适位置,患者两侧的小臂分别平行支撑于两个托架的顶面,并将横杆插接在两个插槽内。S2、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配合运转,使两个转杆同时交错转动,分别带动两个连接杆和两个短杆配合活动,从而使两个活动杆可分别在套管内上下滑动,两个套管随之分别在两个滑槽内滑动,使得两个活动杆可带动患者的双腿上下抬动交替前行运动,起到辅助行走的作用。S3、当患者行走疲惫时,可屈膝向下缓慢坐下,传感器感知到患者动作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液压杆的开启,使第一液压杆推动第一连杆伸展,并通过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二连杆之间的配合向上伸展打开,使支撑座移动至与托架平行状态,可使患者方便休息,当患者站立时,控制器反向操纵第一液压杆,使支撑座向下旋转90°收缩折叠,节省空间,避免阻碍患者活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风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相配合,使两个行走装置中的活动杆可分别在两个滑槽内滑动,达到带动患者腿部的交替匀速行进,从而可以有效的对中风病人的协调性、力量性等功能辅助康复,让病人逐渐康复。(2)、通过第二液压杆调整托架的高度以达到适应患者的身高,使患者的小臂可大面积的搭接在托架上,通过插接的横杆,使患者可小面积灵活趴伏与其上,使患者用较小的肘部力量就可以支撑站立,适合于腿脚和胳膊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使老年人可以独自训练,减少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和舒适性。(3)、通过承载装置,可使患者在康复训练的中途,可得到有效的休息,避免体力不支发生侧翻,通过框架底部安装的支撑辅助轮,可将框架进行原地固定抬升,使行走装置可原地进行康复训练,使康复训练不受空间大小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背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俯剖视图。图中:1、框架;2、滑槽;3、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5、行走装置;501、转杆;502、连接杆;503、短杆;504、活动杆;505、套管;506、佩戴件;6、承载装置;601、定位板;602、第一液压杆;603、第一支撑杆;604、第二支撑杆;605、第一连杆;606、第二连杆;607、支撑座;7、扶手装置;701、第二液压杆;702、托架;703、插杆;704、插槽;8、横杆;9、传感器;10、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风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包括框架1,框架1内壁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2,框架1外壁相背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框架1内壁相对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行走装置5,框架1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风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内壁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2),所述框架(1)外壁相背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所述框架(1)内壁相对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行走装置(5),所述框架(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承载装置(6),所述框架(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扶手装置(7),且两个扶手装置(7)通过横杆(8)固定连接,所述框架(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感器(9)和控制器(10)。/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721 CN 20201070723451.一种中风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内壁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2),所述框架(1)外壁相背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所述框架(1)内壁相对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行走装置(5),所述框架(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承载装置(6),所述框架(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扶手装置(7),且两个扶手装置(7)通过横杆(8)固定连接,所述框架(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感器(9)和控制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风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5)包括两个转杆(501),且两个转杆(501)分别活动连接在框架(1)内壁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的输出端分别贯穿框架(1)并与其内侧的两个转杆(501)相背一侧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转杆(501)的另一端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杆(502),所述连接杆(502)的中部和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有短杆(503)和活动杆(504),两个所述短杆(503)的另一端分别与框架(1)内壁相对的一侧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杆(504)上均套接有套管(505),且两个套管(505)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2)内,两个所述活动杆(504)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佩戴件(5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风康复训练用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6)包括定位板(601),且定位板(601)固定连接在框架(1)内壁的一侧,所述定位板(601)内壁相对的一侧从下到上依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宁蔡琛张红利赵玉伟孙晓东车文生王艳侯丽敏寇洋洋李晓兵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医疗管理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