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苗抛秧补缺的再生稻增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12225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苗抛秧补缺的再生稻增产方法,头季稻休眠芽再生诱导,抛秧长秧龄大苗培育,农机压痕处理,抛秧补苗,苗期生长势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秧苗生长进程与有效积温的对应关系,并充分考虑再生苗与播种苗应基础根系支持能力不同,导致叶片生长速度的差异,科学确定补栽苗的播种时间在头季收割前40‑45天,可实现田间生长进程同步。在灌水深度5cm条件下,割除农机碾压痕内杂草,同时利用机器运转打松和平整表土,形成深5cm左右的泥浆层,以利抛秧立苗与成活。每亩补苗1500‑2000株实现平衡生长同步成熟,实现每亩有效穗增加1‑1.5万,产量增加10%‑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苗抛秧补缺的再生稻增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大苗抛秧补缺的再生稻增产方法,利用秧龄40-45天的大苗抛秧补足因头季收割时农技操作造成的再生苗空缺,以实现再生季增产的栽培技术。
技术介绍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成熟收割后,稻桩植株叶芽再生形成的水稻,是水稻一种二收的新水稻栽培模式,是提高单位面积,增产增效的方法。再生稻适合光温资源种植两季稻不足,种植一季稻又有余的地区。当前在单季稻地区为增加量产量,发展再生稻生产。早期的再生稻生产中头季稻主要采用人工收割,但是近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动力本高,头季稻及再生稻大多采用机械收获。头季稻机械收获中农机运作易对稻桩造成两类损伤,一是收割机轮子碾压,导致稻桩损伤叶芽缓发和少发生,这部分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每六行中有二行被压);二是农机调头处稻桩被反复碾压导致无法再生,造成缺苗,此部分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5%;两部分相加对二季再生稻单位产量造成显著影响。为挽回损失,提高再生季产量,特创新再生稻二季抛秧补苗技术,以实现增产增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长秧龄容器育苗方式,培育同品种水稻大苗,在对农机碾压痕作相应处理后,进行抛秧补缺,并通过适宜的田间栽培管理,平衡田间植株的生长,实现再生季增产。一种大苗抛秧补缺的再生稻增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头季稻休眠芽再生诱导:头季稻每亩施氮肥10-12kg,基肥:追肥为7:3,一基一追。浅水插秧,干湿交替促分蘖,分蘖至足苗后(5月中下旬)搁田控苗促根,6月上旬幼穗分化期复水,抽穗期田间保持水层利孕穗抽穗,7月下旬至头季稻收割前,干湿交替的灌水方式,保证植株生长的需水量。头季稻割前10-15d结合施再生稻促芽肥灌一次水,每亩使用尿素10kg。于稻株上无露水时撒施防止损伤叶片,最好是选择在下午5点以后,天气比较凉爽时施用效果最好。施肥后,最好保持田间有3-4cm水层,防止高温干旱造成开裂伤根,稻株不能正常吸收水份和吸收养分而致使腋芽呈始终休眠状态,或死亡不能萌发。当全田谷粒黄熟90%以上,倒二、三芽70%以上伸长到3~5厘米时收割头季。头季稻收割的留桩高度为35-40cm,可防止收割时损伤基部的再生芽。选阴天或晴天的下午收割也有利芽保护。2、抛秧长秧龄大苗培育:(1)选种:选用同品种优质商品种子,种子在清水中漂洗,上浮的种子捞出,留下饱满种子;(2)播种期选择:据品种头季稻及再生芽生长发育及叶龄特性,经试验比较确定于头季稻收割前40-45天播种;(3)播种:种子浸种48小时,催芽24-36小时,破胸后播种;用硬扫帚扫压穴面形成基质表面下凹,每穴播2颗种子,覆盖基质至与盘面平齐,用软扫帚清扫盘面,以保持穴间无基质残留,防止穴间根系串连,导致秧穴黏连;(4)育秧:播种后盖上防鸟网,出苗后拿掉防鸟网,上水建立水层;分别一叶一心期和三叶期喷多效唑多效唑500倍液控制秧苗高度,每平方米秧板100ml药液。;根据秧苗生长高度,采用移动秧盘断根的方法控制秧苗高度。S2中容器为聚苯乙烯材料制作穴盘,规格为545*280*38mm,穴数7*15穴,穴密度693穴/m2,每穴容积23cc,穴底孔径10mm。S2中育苗基质,包括50%市售水稻育苗基质,50%干燥粉碎种植土,每个秧盘基质中均匀拌入6g15-15-15三元复合肥。3、农机压痕处理:头季收割后立即灌水,深度5cm,次日采用稻田割草机割除农机碾压痕内杂草,同时利用机器运转打松和平整表土,形成深5cm左右的泥浆层,以利抛秧立苗与成活。4、抛秧补苗:保持3-5cm水层,将秧苗均匀抛于土面,可适当增加密度,以保证后补群体的有效穗数。5、苗期生长势调节:分别收后1天用尿素5kg,收后7天用15-15-15专用复合肥20kg。割后1-7d保持2-3cm浅水层,促进再生芽发生和抛秧苗着地生根,之后干湿交替,9月中下旬孕穗抽穗浅水层管理。注意不要断水过早,影响籽粒灌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苗抛秧补缺的再生稻增产方法,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秧苗生育期匹配技术:根据不同品种秧苗生长进程与有效积温的对应关系,并充分考虑再生苗与播种苗应基础根系支持能力不同,导致叶片生长速度的差异,科学确定补栽苗的播种时间在头季收割前40-45天,可实现田间生长进程同步。(2)创新抛秧大苗的容器育苗方式:通过试验比较,确定适宜40-45天秧龄大苗培育的育秧盘规格和基质配方,特别是通过大量试验比较确定秧穴容量,有利立苗的基质配方和适宜大秧龄苗生长的养分供应量,以及壮苗培育与苗高控制技术。(3)大苗抛秧技术创新:创新利用稻田割草机,在灌水深度5cm条件下,割除农机碾压痕内杂草,同时利用机器运转打松和平整表土,形成深5cm左右的泥浆层,以利抛秧立苗与成活。(4)增产效果显著:每亩补苗1500-2000株实现平衡生长同步成熟,实现每亩有效穗增加1-1.5万,产量增加10%-15%。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农机调头处压痕;图2为实施例农机轮压情况;图3为实施例的补苗后情况。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一种大苗抛秧补缺的再生稻增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头季稻休眠芽再生诱导:头季稻施氮肥10-12kg,7:3一基一追。浅水插秧,干湿交替促分蘖,分蘖至足苗后(5月中下旬)搁田控苗促根,6月上旬幼穗分化期复水,抽穗期田间保持水层利孕穗抽穗,7月下旬至头季稻收割前,干湿交替的灌水方式,保证植株生长的需水量。头季稻割前10-15d结合施再生稻促芽肥灌一次水,使用尿素10kg。于稻株上无露水时撒施防止损伤叶片,最好是选择在下午5点以后,天气比较凉爽时施用效果最好。施肥后,最好保持田间有3cm左右水层,防止高温干旱造成开裂伤根,稻株不能正常吸收水份和吸收养分而致使腋芽呈始终休眠状态,或死亡不能萌发。当全田谷粒黄熟90%以上,倒二、三芽70%以上伸长到3~5厘米时收割头季。头季稻收割的留桩高度为35-40cm,可防止收割时损伤基部的再生芽。选阴天或晴天的下午收割也有利芽保护。2、长秧龄大苗培育:(1)选种:选用同品种优质商品种子,种子在清水中漂洗,上浮的种子捞出,留下饱满种子;(2)播种期选择:根据再生芽生长发育速度,结合品种生长特性,经试验比较确定于头季稻收割前40-45天播种;(3)播种:种子浸种48小时,催芽24-36小时,破胸后播种;用硬扫帚扫压穴面形成基质表面下凹,每穴播2颗种子,覆盖基质至与盘面平齐,用软扫帚清扫盘面,以保持穴间无基质残留,防止穴间根系串连,导致秧穴黏连;(4)育秧:播种后盖上防鸟网,出苗后拿掉防鸟网,上水建立水层;分别一叶一心期和三叶期喷多效唑多效唑500倍液控制秧苗高度;每平方米秧板100ml药液。S2中容器为聚苯乙烯材料制作穴盘,规格为545*280*38mm,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苗抛秧补缺的再生稻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头季稻休眠芽再生诱导:/n头季稻每亩施氮肥10-12kg,基肥:追肥为7:3,一基一追;浅水插秧,干湿交替灌溉促进分蘖产生,分蘖至足苗后搁田控苗促根,6月上旬幼穗分化期复水,抽穗期田间保持水层以利孕穗抽穗,7月下旬至头季稻收割前,采用干湿交替的灌水方式,保证植株生长的需水量;/n头季稻割前10-15d每亩施尿素10kg促芽肥,并灌一次水;/n当全田谷粒黄熟90%以上,倒二、三节位腋芽70%以上伸长到3~5厘米时收割头季;/nS2、抛秧长秧龄大苗培育:/n(1)选种:根据当地水稻生态环境条件,选择再生稻安全期齐穗的品种。选用同品种优质商品种子,种子在清水中漂洗,上浮的种子捞出,留下饱满种子;/n(2)播种期选择:根据品种头季稻及再生芽生长发育及叶龄特性,经试验比较确定于头季稻收割前40-45天播种;/n(3)播种:种子浸种48小时,催芽24-36小时,破胸后播种;用硬扫帚扫压穴面形成基质表面下凹,每穴播2颗种子,覆盖基质至与盘面平齐,用软扫帚清扫盘面,以保持穴间无基质残留,防止穴间根系串连,导致秧穴黏连;/n(4)育秧:播种后盖上防鸟网,出苗后拿掉防鸟网,上水建立水层;分别一叶一心期和三叶期喷施多效唑多效唑500倍液控制秧苗高度;根据秧苗生长高度,采用移动秧盘断根的方法控制秧苗高度;/nS3、农机压痕处理:/n头季收割后立即灌水,深度5cm,次日采用稻田割草机割除农机碾压痕内杂草,同时利用机器运转打松和平整表土,形成深3-5cm的泥浆层,以利抛秧立苗与成活;/nS4、抛秧补苗:/n保持3-5cm水层,将秧苗均匀抛于土面,适当增加密度;/nS5、苗期生长势调节:/n分别收后1天用尿素10kg,收后7天用15-15-15三元复合肥20kg;割后1-7d保持2-3cm浅水层,促进再生芽发生和抛秧苗着地生根,之后干湿交替,9月中下旬孕穗抽穗浅水层管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苗抛秧补缺的再生稻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头季稻休眠芽再生诱导:
头季稻每亩施氮肥10-12kg,基肥:追肥为7:3,一基一追;浅水插秧,干湿交替灌溉促进分蘖产生,分蘖至足苗后搁田控苗促根,6月上旬幼穗分化期复水,抽穗期田间保持水层以利孕穗抽穗,7月下旬至头季稻收割前,采用干湿交替的灌水方式,保证植株生长的需水量;
头季稻割前10-15d每亩施尿素10kg促芽肥,并灌一次水;
当全田谷粒黄熟90%以上,倒二、三节位腋芽70%以上伸长到3~5厘米时收割头季;
S2、抛秧长秧龄大苗培育:
(1)选种:根据当地水稻生态环境条件,选择再生稻安全期齐穗的品种。选用同品种优质商品种子,种子在清水中漂洗,上浮的种子捞出,留下饱满种子;
(2)播种期选择:根据品种头季稻及再生芽生长发育及叶龄特性,经试验比较确定于头季稻收割前40-45天播种;
(3)播种:种子浸种48小时,催芽24-36小时,破胸后播种;用硬扫帚扫压穴面形成基质表面下凹,每穴播2颗种子,覆盖基质至与盘面平齐,用软扫帚清扫盘面,以保持穴间无基质残留,防止穴间根系串连,导致秧穴黏连;
(4)育秧:播种后盖上防鸟网,出苗后拿掉防鸟网,上水建立水层;分别一叶一心期和三叶期喷施多效唑多效唑500倍液控制秧苗高度;根据秧苗生长高度,采用移动秧盘断根的方法控制秧苗高度;
S3、农机压痕处理:
头季收割后立即灌水,深度5cm,次日采用稻田割草机割除农机碾压痕内杂草,同时利用机器运转打松和平整表土,形成深3-5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若霞朱德峰谌江华汪峰王亚梁史骏戴水高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