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诸侯专利>正文

一种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552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水稻种子进行晒种并筛选外形饱满的种子;对外形饱满的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再将增产菌置于浸泡后的种子中进行搅拌,然后,将搅拌后的种子播种于秧田上;待秧苗长至5至6片叶期时,调节施有基肥、钴肥和硒肥的大田土壤pH值并移栽秧苗,随后引水入田;在秧苗生长至60~80cm时,再次施加基肥;该种植方法通过选择特定的菌种进行拌种,能够更好的提高水稻对各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抗病性;通过基肥和硒肥的添加,能够为有机水稻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能够满足水稻各个生长期间的营养需求,并使得种植的有机水稻富含硒元素,进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A planting method of organic r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稻米是人们的主要食物之一,稻米的种植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到化肥、农药及其他各种功能的制剂,虽然能够防治病虫害、提高产量,但同时导致化肥和农药的残留,影响种植稻米的品质。目前,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了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然而,现有种植方法由于施肥和管理的不合理,导致有机水稻的产量较低。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饮食营养、微量元素和饮食健康越来越重视,例如,硒在人体内能够形成一种硒酶,影响人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些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对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具有保护作用,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性能;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富硒的有机水稻以实现安全补硒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但现有种植方法得到的富硒水稻含硒量较低,且硒源的利用率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无需农药和化肥的添加,使得有机水稻五毒无害且产量较高,而且富含硒元素,能够满足人体对硒元素的需求。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水稻种子进行晒种并筛选外形饱满的种子;(b)对外形饱满的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再将增产菌置于浸泡后的种子中进行搅拌,然后,将搅拌后的种子播种于秧田上,所述增产菌包括木醋酸菌、芽孢杆菌、植物源乳酸菌、黑曲霉和固氮菌;(c)待秧苗长至5至6片叶期时,调节施有基肥、钴肥和硒肥的大田土壤pH值至6.2~6.6,并移栽秧苗,随后引水入田,所述硒肥由复合氨基酸与亚硒酸钠螯合制得,所述钴肥为氨基酸螯合钴;(d)在秧苗生长至60~80cm时,再次施加基肥。本专利技术上述种植方法通过选择特定的菌种进行拌种,能够更好的提高水稻对各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抗病性;此外,通过基肥和硒肥的添加,能够为有机水稻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能够满足水稻各个生长期间的营养需求,并使得种植的有机水稻富含硒元素,进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此外,通过将复合氨基酸与亚硒酸钠进行螯合制得硒肥,能够更好的被水稻吸收利用,有效提高有机水稻中的硒含量以及硒肥的利用率。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浸泡时间为24~36h,温度为20~28℃。通过浸泡处理,能够更好的促进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优选地,所述增产菌与浸泡后的种子的质量比为1∶600~1∶300;更优选地,所述增产菌包括木醋酸菌10~20份、芽孢杆菌10~15份、植物源乳酸菌5~10份、黑曲霉10~20份和固氮菌20~30份。优选地,所述基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水稻秸秆20~40份、豆饼10~15份、人粪5~10份、鸡粪10~15份、猪粪10~20份、海藻粉5~10份、沼渣30~40份和复合氨基酸3~5份。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基肥的施肥量为600~800kg/亩。优选地,所述步骤(d)中,基肥的施肥量为300~400kg/亩。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硒肥的施肥量为5~10kg/亩。优选地,所述硒肥通过将复合氨基酸与亚硒酸钠进行螯合制得。优选地,所述螯合温度为30~38℃,时间为20~30min。通过对螯合参数的限定,能够更好的提高硒肥的螯合率。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钴肥的施肥量为3~6kg/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专利技术上述种植方法通过选择特定的菌种进行拌种,能够更好的提高水稻对各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抗病性;此外,通过基肥和硒肥的添加,能够为有机水稻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能够满足水稻各个生长期间的营养需求,并使得种植的有机水稻富含硒元素,进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实施例1本实施例为一种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水稻种子置于阳光下晒种4天,随后筛选外形饱满的种子;(b)对外形饱满的种子在25℃下浸泡30h,再将增产菌置于浸泡后的种子中进行搅拌,然后,将搅拌后的种子播种于秧田上,增产菌与浸泡后的种子的质量比为1∶600,增产菌包括木醋酸菌20份、芽孢杆菌15份、植物源乳酸菌5份、黑曲霉10份和固氮菌30份;(c)待秧苗长至5至6片叶期时,调节施有基肥、钴肥和硒肥的大田土壤pH值至6.4,并移栽秧苗,随后引水入田,钴肥为氨基酸螯合钴,其中,基肥的施肥量为600kg/亩,硒肥的施肥量为10kg/亩,钴肥施肥量为5kg/亩;硒肥通过将复合氨基酸与亚硒酸钠按照质量比1∶1置于水中,在搅拌、35℃螯合25min,随后采用乙醇进行螯合物提取得到;(d)在秧苗生长至60~80cm时,按照400kg/亩再次施加基肥;上述种植方法中采用的基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水稻秸秆40份、豆饼10份、人粪10份、鸡粪10份、猪粪10份、海藻粉10份、沼渣30份和复合氨基酸3份。实施例2本实施例为一种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水稻种子置于阳光下晒种3天,随后筛选外形饱满的种子;(b)对外形饱满的种子在25℃下浸泡30h,再将增产菌置于浸泡后的种子中进行搅拌,然后,将搅拌后的种子播种于秧田上,增产菌与浸泡后的种子的质量比为1∶300,增产菌包括木醋酸菌10份、芽孢杆菌10份、植物源乳酸菌10份、黑曲霉20份和固氮菌20份;(c)待秧苗长至5至6片叶期时,调节施有基肥、钴肥和硒肥的大田土壤pH值至6.2,并移栽秧苗,随后引水入田,钴肥为氨基酸螯合钴,其中,基肥的施肥量为800kg/亩,硒肥的施肥量为5kg/亩,钴肥施肥量为6kg/亩;硒肥通过将复合氨基酸与亚硒酸钠按照质量比1∶1置于水中,在搅拌、35℃螯合25min,随后采用乙醇进行螯合物提取得到;(d)在秧苗生长至60~80cm时,按照300kg/亩再次施加基肥;上述种植方法中采用的基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水稻秸秆20份、豆饼15份、人粪5份、鸡粪15份、猪粪20份、海藻粉5份、沼渣40份和复合氨基酸5份。实施例3本实施例为一种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水稻种子置于阳光下晒种4天,随后筛选外形饱满的种子;(b)对外形饱满的种子在25℃下浸泡30h,再将增产菌置于浸泡后的种子中进行搅拌,然后,将搅拌后的种子播种于秧田上,增产菌与浸泡后的种子的质量比为1∶400,增产菌包括木醋酸菌15份、芽孢杆菌12份、植物源乳酸菌8份、黑曲霉15份和固氮菌25份;(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a)将水稻种子进行晒种并筛选外形饱满的种子;/n(b)对外形饱满的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再将增产菌置于浸泡后的种子中进行搅拌,然后,将搅拌后的种子播种于秧田上,所述增产菌包括木醋酸菌、芽孢杆菌、植物源乳酸菌、黑曲霉和固氮菌;/n(c)待秧苗长至5至6片叶期时,调节施有基肥、钴肥和硒肥的大田土壤pH值至6.2~6.6,并移栽秧苗,随后引水入田,所述硒肥由复合氨基酸与亚硒酸钠螯合制得,所述钴肥为氨基酸螯合钴;/n(d)在秧苗生长至60~80cm时,再次施加基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水稻种子进行晒种并筛选外形饱满的种子;
(b)对外形饱满的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再将增产菌置于浸泡后的种子中进行搅拌,然后,将搅拌后的种子播种于秧田上,所述增产菌包括木醋酸菌、芽孢杆菌、植物源乳酸菌、黑曲霉和固氮菌;
(c)待秧苗长至5至6片叶期时,调节施有基肥、钴肥和硒肥的大田土壤pH值至6.2~6.6,并移栽秧苗,随后引水入田,所述硒肥由复合氨基酸与亚硒酸钠螯合制得,所述钴肥为氨基酸螯合钴;
(d)在秧苗生长至60~80cm时,再次施加基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浸泡时间为24~36h,温度为20~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产菌与浸泡后的种子的质量比为1∶600~1∶3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产菌包括木醋酸菌10~20份、芽孢杆菌10~15份、植物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诸侯
申请(专利权)人:杜诸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