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分配器、热交换器及空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1119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22
制冷剂分配器是具备内管和外管的双重管构造的制冷剂分配器,其中,外管设置有多个,在多个外管中的相邻的外管之间形成有间隔,内管相对于多个外管连续地设置有1个,在外管,在外管的延伸方向上连接有多个传热管,将流入内管与外管之间的制冷剂分配到多个传热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冷剂分配器、热交换器及空气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供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分配器、热交换器及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利用节流装置对在作为搭载于室内机的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热交换器中冷凝了的液体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且,制冷剂成为气体制冷剂与液体制冷剂混合存在的气液两相状态而流入作为搭载于室外机的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热交换器。当制冷剂在气液两相状态下流入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热交换器时,制冷剂向热交换器的分配性能变差。因此,为了改善制冷剂的分配性能,存在将搭载于室外机的热交换器的扁平管铅垂向上配置,将制冷剂分配器水平配置,减轻重力的影响,改善分配的方法等。可是,如上所述,即使在制冷剂分配器水平配置的情况下,也存在取决于在制冷剂分配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流量或干燥度,分配性能发生变动等课题。因此,存在如下的课题:制冷剂的流动条件仅稍微偏离设计中心值,就会引起分配性能降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变差,能量效率降低。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提出了将制冷剂分配器构成为双重管,且在内管上并列设置有多个制冷剂流出孔,从而改善制冷剂分配性能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0350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传热管使用扁平管的情况下,需要至少使用宽度比扁平管的长轴大的外管,存在双重管的外管容积变大的课题。另外,在冷凝运转时,制冷剂液大量滞留于制冷剂分配器,由此存在热交换效率降低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剂分配器的容积小、热交换效率得到改善的制冷剂分配器、热交换器及空气调节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分配器,其是具备内管和外管的双重管构造的制冷剂分配器,其中,所述外管设置有多个,在多个所述外管中的相邻的所述外管之间形成有间隔,所述内管相对于多个所述外管连续地设置有1个,在所述外管在所述外管的延伸方向上连接有多个传热管,将流入到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的制冷剂分配到多个所述传热管。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具备上述制冷剂分配器。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装置具备上述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的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所述内管将管延伸方向保持为水平,从所述内管的一端导入包含液体制冷剂的制冷剂。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分配器、热交换器及空气调节装置,外管设置有多个,在多个外管中的相邻的外管之间形成有间隔,内管相对于多个外管连续地设置有1个。因此,在制冷剂分配器向多个热交换器分配制冷剂时,制冷剂仅在与内管相邻的外管流动。因此,能够削减制冷剂量。另外,在相邻的外管之间形成有间隔,内管相对于多个外管连续地设置有1个,因此制冷剂分配器小型化,能够高密度地安装热交换器。并且,在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时,能够抑制制冷剂在制冷剂分配器的内部因液体制冷剂的滞留而引起的热交换效率的降低。因此,制冷剂分配器的容积小,热交换效率得到改善。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以图3的A-A线的截面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剂分配器的一例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剂分配器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剂分配器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侧视示意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内管中的制冷剂的流动状态与分配特性的关系的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另一例的侧视示意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另一例的侧视示意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另一例的侧视示意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器的一例的侧视示意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器的一例的俯视示意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器的另一例的俯视示意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的一例的俯视示意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的热交换器的一例的侧视示意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6的热交换器的一例的侧视示意图。图1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7的热交换器的一例的侧视示意图。图1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7的热交换器的另一例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构件相同或与其相当,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共通的。另外,在剖视图的附图中,鉴于视觉识别性而适当省略了截面线。并且,说明书全文中所示的构成要素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实施方式1<空气调节装置100的结构>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图。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100通过气体制冷剂配管103和液体制冷剂配管104连接室外机101和室内机102。室外机101具有压缩机105、四通阀106、室外热交换器107以及膨胀阀108。压缩机105对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压缩机105例如也可以通过变频电路等使运转频率任意地变化,使压缩机105的每单位时间的送出制冷剂的容量变化。四通阀106例如是根据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切换制冷剂的流动的阀。室外热交换器107进行制冷剂与室外的空气的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107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使制冷剂冷凝而液化。室外热交换器107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使制冷剂蒸发而气化。膨胀阀108是流量控制阀,对制冷剂进行减压而使其膨胀。膨胀阀108例如在由电子式膨胀阀等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基于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等的指示进行开度调整。室内机102具有室内热交换器109。室内热交换器109例如进行空调对象的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109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使制冷剂蒸发而气化。室内热交换器109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使制冷剂冷凝而液化。通过如以上那样构成空气调节装置100,能够通过室外机101的四通阀106切换制冷剂的流动,实现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空气调节装置100的室外机101的结构>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100的室外机101的侧视图。图中的虚线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空气调节装置100的室外机101搭载有室外热交换器107。空气调节装置100的室外机101是顶流型,通过使制冷剂在与室内机102之间循环,从而构成制冷循环回路。另外,室外机101例如用于大厦用多联的室外机等,设置在大厦的屋顶等。如图2所示,室外机101具备形成为箱状的壳体101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剂分配器,其是具备内管和外管的双重管构造的制冷剂分配器,其中,/n所述外管设置有多个,/n在多个所述外管中的相邻的所述外管之间形成有间隔,/n所述内管相对于多个所述外管连续地设置有1个,/n在所述外管在所述外管的延伸方向上连接有多个传热管,将流入到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的制冷剂分配到多个所述传热管。/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制冷剂分配器,其是具备内管和外管的双重管构造的制冷剂分配器,其中,
所述外管设置有多个,
在多个所述外管中的相邻的所述外管之间形成有间隔,
所述内管相对于多个所述外管连续地设置有1个,
在所述外管在所述外管的延伸方向上连接有多个传热管,将流入到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的制冷剂分配到多个所述传热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分配器,其中,
在所述内管,在由多个所述外管中的每一个和所述内管构成双重管构造的多个双重管部形成有在所述内管的延伸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剂分配器,其中,
所述内管的管径在由多个所述外管中的每一个和所述内管构成双重管构造的多个双重管部中的每一个中区分开而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冷剂分配器,其中,
多个所述孔的孔径在由多个所述外管中的每一个和所述内管构成双重管构造的多个双重管部中的每一个中区分开而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分配器,其中,
多个所述孔的位置在由多个所述外管中的每一个和所述内管构成双重管构造的多个双重管部中的每一个中区分开而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分配器,其中,
所述内管的管径在所述内管的延伸方向上区分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尾中洋次松井繁佳松本崇足立理人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