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1057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20
球囊导管(10)在前端侧具备能够膨胀以及收缩的球囊(13)。球囊(13)具有在膨胀时直径最大的直管区域(13c)、以及从该直管区域(13c)的前端部朝向前端侧而缩径的前端侧锥形区域(13d)。在球囊(13)的外表面设置有沿着球囊(13)的轴线方向呈线状地延伸的线状突出部(30)。线状突出部(30)具有配置于直管区域(13c)的第一突出部(31)和配置于前端侧锥形区域(13d)的第二突出部(32)。对于第二突出部(32)而言,在其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内,从球囊(13)外表面突出的突出高度(H2)比第一突出部(31)的突出高度(H1)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球囊导管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以在2018年7月9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编号2018-130087号为基础,并将其记载内容援引于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球囊导管。
技术介绍
以往,在PTA(经皮血管成形术)、PTCA(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这样的治疗等中使用球囊导管。球囊导管在其前端侧具备能够膨胀以及收缩的球囊。利用球囊导管,将球囊以收缩状态导入在血管内由于产生的病变部等而变得狭窄或者被堵塞的部位,之后,通过使该球囊膨胀而进行该部位的扩张。另外,球囊具有在膨胀时直径最大的直管区域、以及在该直管区域的基端侧以及前端侧设置并朝向远离直管区域的一侧缩径的一对锥形区域。在此,在血管内的病变部发生钙化等而变硬的情况下,存在难以利用球囊使该病变部扩张的风险。于是,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这样的情况下的对策而提出了在球囊的外表面突出设置有线状的元件的技术。该元件跨越球囊的直管区域以及各锥形区域并沿轴线方向延伸。根据该专利文献1的结构,通过使球囊膨胀,能够利用元件在病变部切出切口(裂口),因此能够以该切口为机会对病变部进行破坏。因此,即使在病变部变硬的情况下,也能够对病变部进行扩张。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对于从球囊外表面突出的元件的突出高度而言,锥形区域比直管区域低。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061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此外,假定在产生于血管内(血管壁)的较硬的病变部较大的情况下,不能将球囊顺畅地导入由于该病变部而变得狭窄的部位(换言之病变部的内侧)。例如,假定不能将球囊的直管区域配置在病变部的内侧。于是,在该情况下,首先,考虑仅将形成尖细形状的球囊前端侧的锥形区域(以下叫作前端侧锥形区域)导入病变部的内侧,并使球囊膨胀。然后,考虑首先利用该膨胀来仅使病变部的近位侧扩张。在此,在像这样仅将前端侧锥形区域导入病变部并使球囊膨胀时,在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的球囊导管的情况下,考虑利用在前端侧锥形区域设置的元件在病变部切出切口并且使球囊膨胀。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球囊导管中,在前端侧锥形区域内,元件的突出高度较低,因此存在无法顺畅地利用元件在病变部切出切口的风险。因此,认为难以适当地对病变部进行破坏。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产生于体内的病变部较大的情况下适当地对该病变部进行破坏的球囊导管。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专利技术的球囊导管在前端侧具备能够膨胀以及收缩的球囊,所述球囊具有在膨胀时直径最大的直管部、以及从该直管部的前端部朝向前端侧缩径的前端侧锥部,其中,所述球囊导管具备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球囊的外表面突出设置,并沿着该外表面呈线状地延伸,所述球囊导管具有配置于所述直管部的第一突出部以及配置于所述前端侧锥部的第二突出部来作为所述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成为从所述外表面突出的突出量比所述第一突出部大的高突出部。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球囊导管具有配置于直管部的第一突出部和配置于前端侧锥部的第二突出部,来作为在球囊的外表面突出设置的线状的突出部。在该情况下,第二突出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成为从球囊外表面突出的突出量比第一突出部大的高突出部。在这样的结构中,在产生于体内(例如血管内)的病变部较大的情况下,将形成尖细形状的前端侧锥部插入病变部的内侧并使球囊膨胀时,能够容易地利用第二突出部(高突出部)在病变部切出切口。因此,即使在病变部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以该切口为机会来适当地对病变部进行破坏。对于第二专利技术的球囊导管,在第一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所述高突出部的宽度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宽度大。根据本专利技术,突出量较大的高突出部的宽度比第一突出部大。由此,当利用高突出部在病变部切出切口时,能够抑制高突出部产生倾倒的情况,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容易地在病变部切出切口。对于第三专利技术的球囊导管,在第一或第二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突出部沿着所述前端侧锥部的外表面在所述球囊的轴线方向上延伸,在所述第二突出部中,通过使所述突出量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增大,从而至少前端侧成为所述高突出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突出部沿着前端侧锥部的外表面在球囊的轴线方向上延伸。另外,第二突出部的突出量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增大,由此至少前端侧成为高突出部。在此,假定在产生于体内的病变部较大的情况下,只能将前端侧锥部的前端侧插入病变部的内侧。关于这方面,根据上述的结构,即使在那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在前端侧锥部的前端侧设置的高突出部来适当地对病变部进行破坏。对于第四专利技术的球囊导管,在第三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突出部的所述突出量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连续地增大。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突出部的突出量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连续地增大,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二突出部的突出端部产生角部的情况。由此,能够对体内的管壁等由于第二突出部而受到损伤的情况进行抑制并且得到上述第三专利技术的效果。对于第五专利技术的球囊导管,在第三或第四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宽度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增大。认为当利用第二突出部在病变部切出切口时,其突出量越大的部位越容易产生倾倒。关于该方面,在本专利技术中,在第二突出部的突出量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增大的结构中,第二突出部的宽度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增大。在该情况下,当利用第二突出部在病变部切出切口时,能够适当地对在第二突出部的长度方向整个区域内产生倾倒的情况进行抑制。另外,还考虑在第二突出部的长度方向整个区域内增大宽度,由此对第二突出部的倾倒进行抑制。然而,在该情况下,存在产生球囊的柔软性降低等不良状况的风险。关于这方面,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避免该不良状况并且得到上述的效果。附图说明参照附图并通过下述的详细记述来进一步明确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图1是示出球囊导管的结构的概要整体侧视图。图2是膨胀状态下的球囊及其周边的侧视图,且以纵截面的状态示出了球囊以及外侧管。图3的(a)是示出膨胀状态下的球囊及其周边的结构的侧视图,图3的(b)是图3的(a)的A-A线剖视图,图3的(c)是图3的(a)的B-B线剖视图,图3的(d)是图3的(a)的C-C线剖视图。图4的(a)是示出收缩状态下的球囊及其周边的结构的侧视图,图4的(b)是图4的(a)的D-D线剖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球囊导管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球囊导管的一个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来说明球囊导管10的概要结构。图1是示出球囊导管10的结构的概要整体侧视图。如图1所示,球囊导管10具备:导管主体11;套节(Hub)12,其安装于导管主体11的基端部(近位端部);以及球囊13,其安装于导管主体11的前端侧(远位端侧)。导管主体11具备外侧管15和内侧管16,该内侧管16穿过外侧管15的内部。外侧管15由树脂材料形成,例如由聚酰胺弹性体形成。对于外侧管15而言,其基端部与套节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球囊导管,其在前端侧具备能够膨胀以及收缩的球囊,/n所述球囊具有在膨胀时直径最大的直管部、以及从该直管部的前端部朝向前端侧缩径的前端侧锥部,其中,/n所述球囊导管具备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球囊的外表面突出设置,并沿着该外表面呈线状地延伸,/n所述球囊导管具有配置于所述直管部的第一突出部以及配置于所述前端侧锥部的第二突出部来作为所述突出部,/n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成为从所述外表面突出的突出量比所述第一突出部大的高突出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709 JP 2018-1300871.一种球囊导管,其在前端侧具备能够膨胀以及收缩的球囊,
所述球囊具有在膨胀时直径最大的直管部、以及从该直管部的前端部朝向前端侧缩径的前端侧锥部,其中,
所述球囊导管具备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球囊的外表面突出设置,并沿着该外表面呈线状地延伸,
所述球囊导管具有配置于所述直管部的第一突出部以及配置于所述前端侧锥部的第二突出部来作为所述突出部,
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成为从所述外表面突出的突出量比所述第一突出部大的高突出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光正国定嵩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戈德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