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101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1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在该方法中,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是由终端侧设备根据每个逻辑信道的上行数据传输质量确定的,这样,当每个逻辑信道的上行数据传输质量较好时,则终端侧设备可以选用其中的一部分逻辑信道进行重复传输,从而在空口侧同一个数据包只进行少数几次重复传输,从而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当每个逻辑信道的上行数据传输质量较差时,终端侧设备可以使用所有的逻辑信道进行重复传输,以保证传输质量,从而可以实现传输质量和资源利用率的均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支持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ilityandlowlatencycommunication,URLLC)业务,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5thgeneration,5G)系统中引入了分组数据聚合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的重复(duplication)传输的功能。所述PDCP层的重复传输是:将无线承载的同一PDCP数据包复制成至少两个相同的数据包(也就是重复包),然后这至少两个相同的数据包分别递交给至少两个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RLC)实体进行传输。所述至少两个相同的数据包通过与每个RLC实体一一对应的逻辑信道(logicalchannel,LCH)再被传输到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control,MAC)层。传输到MAC层的所述至少两个相同数据包可以被封装在不同的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unit,PDU)中,进而在与每个LCH对应的小区上进行传输。目前,为了使得duplication传输能够具有较好的传输质量,基站可以为一个无线承载配置大于2个LCH用于duplication传输。然而,当用于duplication传输的LCH较多时,可能会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例如,基站为终端设备的某一个无线承载配置4个LCH进行duplication传输时,终端设备将这个无线承载的同一PDCP数据包复制为4个相同的数据包,然后分别通过这个4个LCH在空口传输给所述基站。然而,当这4个LCH的数据传输质量都较好时,可能只需要使用其中的2个LCH进行重复传输即可保证数据包的传输可靠性,但实际上却进行了4个LCH进行重复传输,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如何均衡duplication功能中的传输质量和资源利用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用以在为无线承载配置多个逻辑信道的情形下,实现传输质量和资源利用率的均衡。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在该方法中,终端侧设备的无线承载配置有在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上重复传输的功能,当终端侧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之前,终端侧设备首先获取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上行数据传输质量,然后,根据每个逻辑信道的上行数据传输质量确定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在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的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则终端侧设备在该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上进行该重复传输。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是由终端侧设备根据每个逻辑信道的上行数据传输质量确定的,这样,当每个逻辑信道的上行数据传输质量较好时,则终端侧设备可以只选用其中的一部分逻辑信道进行重复传输,从而在空口侧一个数据包只进行少数几次重复传输,从而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当每个逻辑信道的上行数据传输质量较差时,终端侧设备可以使用所有的逻辑信道进行重复传输,以保证传输质量,从而可以实现传输质量和资源利用率的均衡。进一步,相较于由网络侧设备通过感知信道质量变化然后控制逻辑信道是否用于数据传输的方式,由于网络侧设备生成指示信息,指示数据传输以及重传,以及终端侧处理该指示信息均需要一定的时长,而由终端侧设备来确定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可以节省前述过程所需的时长,因此,可以更快地响应信道条件的变化。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逻辑信道分别与不同的小区组关联,针对该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的任意一个逻辑信道,可以称为第一逻辑信道,该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数据传输质量为该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小区组的信道质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每个逻辑信道中传输的数据是通过与该逻辑信道对应的小区发送的,因此,可以通过与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小区组的信道质量来表明每个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质量,实现方式简单且有效。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侧设备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参考信号测量与该至少两个逻辑信道分别对应的小区组的信道质量,这样,终端侧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用于测量的参考信号,增加方案的灵活性。其中,当该终端侧设备使用不同类型的参考信号测量与该至少两个逻辑信道分别对应的小区组的信道质量时,例如,参考信号的类型可以分为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则终端侧设备可以使用其中一种类型的参考信号(例如第二类型的参考信号)作为基准,从而当终端侧设备使用除基准参考信号之外的参考信号(例如第一类型的参考信号)进行测量时,终端侧设备则确定使用第一类型的参考信号进行测量的小区的信道质量为该终端侧设备在该小区获取的测量结果与预设偏移量的和值,该第一类型的参考信号为该不同类型的参考信号中的其中一种类型的参考信号。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终端侧设备还可以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传输质量门限的第一指示,该至少一个传输质量门限用于该终端侧设备确定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当终端侧设备接收该第一指示,则终端侧设备可以确定由终端侧设备确定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也就是说,该第一指示隐式指示终端侧设备确定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至少一个传输质量门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该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包括一个主逻辑信道和至少一个辅逻辑信道,该至少一个传输质量门限包括N个第一传输质量门限和M*N个第二传输质量门限,该N个第一传输质量门限与该主逻辑信道关联,该M*N个第二传输质量门限与该至少一个辅逻辑信道关联,M、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二种情况:该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的数量为K个,该至少一个传输质量门限分为K组,每组传输质量门限中包括至少一个传输质量门限,该K个逻辑信道与该K组传输质量门限一一对应,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的区别在于,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是否设置有主逻辑信道,相应地,该至少一个传输质量门限中是否设置有对主逻辑信道的一组传输质量门限。第三种情况:该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包括一个主逻辑信道和至少一个辅逻辑信道,该至少一个传输质量门限与该主逻辑信道关联。也就是说,只针对主逻辑信道设置至少一个质量传输门限。第四种情况:该至少一个传输质量门限分别与该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的每个逻辑信道对应。也就是说,不论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是否设置有主逻辑信道,都会给每一个逻辑信道设置至少一个传输质量门限。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终端侧设备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用于指示该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是否用于数据传输的第二指示,该第二指示包括该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用于指示该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的比特序列。当终端侧设备确定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后,可以将确定结果通知给网络侧设备,以网络侧设备获知终端侧设备在哪个或哪些逻辑信道上进行数据传输。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终端侧设备首先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该第三指示用于指示该终端侧设备至少使用该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的第一部分逻辑信道进行重复传输,然后,终端侧设备获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终端侧设备获取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上行数据传输质量,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无线承载配置有在所述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上重复传输的功能;/n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述每个逻辑信道的上行数据传输质量确定所述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n在所述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的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侧设备在所述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上进行所述重复传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侧设备获取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上行数据传输质量,所述终端侧设备的无线承载配置有在所述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上重复传输的功能;
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述每个逻辑信道的上行数据传输质量确定所述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
在所述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的数量大于1的情况下,所述终端侧设备在所述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上进行所述重复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逻辑信道分别与不同的小区组关联,其中,所述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的任意一个逻辑信道为第一逻辑信道,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上行数据传输质量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小区组的信道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侧设备使用不同类型的参考信号测量与所述至少两个逻辑信道分别对应的小区组的信道质量;
其中,所述终端侧设备确定使用第一类型的参考信号进行测量的小区的信道质量为所述终端侧设备在所述小区获取的测量结果与预设偏移量的和值,所述第一类型的参考信号为所述不同类型的参考信号中的其中一种类型的参考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侧设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传输质量门限,所述至少一个传输质量门限用于所述终端侧设备确定所述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包括一个主逻辑信道和至少一个辅逻辑信道,所述至少一个传输质量门限包括N个第一传输质量门限和M*N个第二传输质量门限,所述N个第一传输质量门限与所述主逻辑信道关联,所述M*N个第二传输质量门限与所述至少一个辅逻辑信道关联,M、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或,
所述至少两个逻辑信道的数量为K个,所述至少一个传输质量门限分为K组,每组传输质量门限中包括至少一个传输质量门限,所述K个逻辑信道与所述K组传输质量门限一一对应,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或,
所述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包括一个主逻辑信道和至少一个辅逻辑信道,所述至少一个传输质量门限与所述主逻辑信道关联;或,
所述至少一个传输质量门限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的每个逻辑信道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侧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包括所述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比特序列,所述比特序列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所述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侧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侧设备至少使用所述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的第一部分逻辑信道进行重复传输;
其中,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述每个逻辑信道的上行数据传输质量确定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包括:
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述每个逻辑信道的上行数据传输质量,确定第二部分逻辑信道中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所述至少两个逻辑信道包括所述第一部分逻辑信道和所述第二部分逻辑信道;以及,
所述终端侧设备在所述用于重复传输的逻辑信道上进行重复传输,包括:
所述终端侧设备使用所述第一部分逻辑信道和所述第二部分逻辑信道中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进行所述重复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侧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第四指示,所述第四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侧设备至多使用所述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的第一部分逻辑信道进行重复传输;
其中,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述每个逻辑信道的上行数据传输质量确定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包括:
所述终端侧设备根据所述每个逻辑信道的上行数据传输质量,确定所述第一部分逻辑信道中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
以及,
所述终端侧设备在所述用于重复传输的逻辑信道上进行重复传输,包括:
在所述第一部分逻辑信道中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的数量大于1时,所述终端侧设备在所述第一部分逻辑信道中用于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上进行所述重复传输。


9.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侧设备根据至少两个小区中每个小区的信道质量,确定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与所述至少两个小区的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配置有在所述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上重复传输的功能,所述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的每个逻辑信道分别通过在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所映射的小区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终端侧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包括:
所述至少两个小区按照信道质量升序或降序排列;
排列后的至少两个小区按照预设规则与所述至少两个逻辑信道映射;
其中,所述预设规则为与所述每个逻辑信道映射的小区中包括第一类小区和/或第二类小区,所述第一类小区为位于所述排列后的至少两个小区中的前半部分的小区,所述第二类小区为位于所述排序后的至少两个小区中的后半部分的小区。


1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获取至少两个逻辑信道中每个逻辑信道的上行数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强娄崇黄曲芳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