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0916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1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电装置,该发电装置包括:连接件,用于与人体可拆卸连接;发电组件,连接连接件,发电组件包括:导管;线圈,套设于导管外;磁体,设置于导管内,用于根据人体的运动姿态在导管内移动,以使线圈切割磁体的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发电装置在不同环境下与人体进行结合,进一步产生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电装置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可穿戴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设备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通常这些电子设备基本都采用电池进行供电,但由于电池提供的电量有限,在日常使用中需要频繁更换电池或者及时充电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特别是在户外的情况下,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工作时间受到限制,将极大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人体正是这样一个未被完全开发的能量库,它包含机械能、热能、静电能以及各种物质的化学能,其中最容易被开发的就是动能,例如手指运动会产生0.33W的能量,双臂大幅运动会产生60W能量,以及人体行走时会产生约67W的能量,说明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可以产生大量的动能,而在生活中则几乎没有将这部分能量利用起来。因此,如何对人体动能进行有效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发电装置,能够将发电装置在不同环境下与人体进行结合,进一步产生电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电装置,该发电装置包括:连接件,用于与人体可拆卸连接;发电组件,连接连接件,发电组件包括:导管;线圈,套设于导管外;磁体,设置于导管内,用于根据人体的运动姿态在导管内移动,以使线圈切割磁体的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其中,发电组件还包括:转换电路,连接线圈,用于将线圈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稳压电路,连接转换电路,用于对直流电进行稳压操作,以输出稳压电流。其中,发电装置还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形成一容置腔,发电组件设置于容置腔,连接件连接壳体组件。其中,壳体组件包括:管状壳体;第一盖体,盖设于管状壳体的一端;第二盖体,盖设于管状壳体的另一端;管状壳体、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形成密封的容置腔。其中,发电组件还包括输出端口,第一盖体上设置有通孔,输出端口设置于通孔内,并通过导线连接稳压电路。其中,第一盖体远离第二盖体的一侧设置有导线管,导线管与通孔连通,输出端口设置于导线管内,并通过导线连接稳压电路;壳体组件还包括密封组件,用于对输出端口和导线管进行密封。其中,密封组件包括:螺母,螺母为中空结构,螺母的中空结构内设置有内螺纹,用于与导线管的外螺纹配合固定;密封帽,密封帽为中空结构,密封帽连接螺母;其中,输出端口设置于通孔、导线管、螺母和密封帽形成的通道中,并通过导线连接稳压电路。其中,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设置于壳体组件靠近第一盖体的一端;第二连接件,设置于壳体组件靠近第二盖体的一端;其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人体鞋形件。其中,发电组件还包括:电池,连接稳压电路,用于在直流电的作用下进行充电;输出端口连接电池,以利用电池对外部设备进行供电。其中,线圈套设于导管的中部,且线圈的轴向长度小于导管的轴向长度。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电装置,发电装置包括:连接件,用于与人体可拆卸连接;发电组件,连接连接件,发电组件包括:导管;线圈,套设于导管外;磁体,设置于导管内,用于根据人体的运动姿态在导管内移动,以使线圈切割磁体的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通过这样的装置,一方面,能够根据人体的运动姿态产生感应电流,以将人体运动的动能转换为电能,从而实现能源的有效转化;另一方面,利用连接件与人体可拆卸连接,能够根据不同的运动环境,将发电装置与人体进行结合,具有一定的兼容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发电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发电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发电装置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发电装置的穿戴示意图;图7是初始着地期对应的发电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图8是支撑反应期对应的发电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图9是中点支撑期对应的发电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图10是支撑后期对应的发电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图11是摆动前期对应的发电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图12是摆动早期对应的发电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图13是摆动中期对应的发电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图14是摆动后期对应的发电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在日常的运动、生活中,人体每天会以热能和动能等形式消耗约1.07*107J的能量,如果将人体消耗的能量进行收集转换将会是对新能源技术的有利补充。相比于利用热电材料收集人体的热能,收集人体运动时的机械能具有能源密度大、转换效率高、收集系统简单等特点。现有的能量收集装置通常具有较大的重量,在使用过程中会干涉穿戴者的运动,并会增加穿戴使用者额外的体力消耗,特别是将能量收集装置布置在传递着肢体的末端时,消耗能量的增加会愈加明显;并且现有的能量收集装置大多不能与穿戴使用者的穿戴衣物进行有机结合,需要单独定制,导致成本较高,且无法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使用;进一步,部分能量收集装置在使用中会受限于某种特定的场合与运动,例如有些能量收集装置只能在平地行走时进行工作,如果运动地形发生变化(例如上下楼梯、爬坡)或运动方式发生变化(例如快走、跑步),则能量收集装置将无法正常工作。基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实施例: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发电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发电装置10包括连接件11、发电组件12和壳体组件13,其中,连接件11可以与发电组件12连接,也可以与壳体组件1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3形成有一容置腔,发电组件12设置于壳体组件13的容置腔内,因此连接件11可以直接与壳体组件13连接;其中,连接件11用于与人体可拆卸连接,其一部分与壳体组件13连接固定,另一部分与人体连接,用于将发电装置10固定于人体,壳体组件13则用于保护整个发电组件12,避免发电组件12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其中,发电组件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包括:/n连接件,用于与人体可拆卸连接;/n发电组件,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发电组件包括:/n导管;/n线圈,套设于所述导管外;/n磁体,设置于所述导管内,用于根据所述人体的运动姿态在所述导管内移动,以使所述线圈切割所述磁体的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包括:
连接件,用于与人体可拆卸连接;
发电组件,连接所述连接件,所述发电组件包括:
导管;
线圈,套设于所述导管外;
磁体,设置于所述导管内,用于根据所述人体的运动姿态在所述导管内移动,以使所述线圈切割所述磁体的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电组件还包括:
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线圈,用于将所述线圈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稳压电路,连接所述转换电路,用于对所述直流电进行稳压操作,以输出稳压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电装置还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形成一容置腔,所述发电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壳体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管状壳体;
第一盖体,盖设于所述管状壳体的一端;
第二盖体,盖设于所述管状壳体的另一端;
所述管状壳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形成密封的所述容置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电组件还包括输出端口,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输出端口设置于所述通孔内,并通过导线连接稳压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电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新宇陈春杰王卓张宇刘友福曹武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