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振动能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9683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振动能收集装置,包括底座和竖直设置的支架;发电机构,包括电磁感应模块、压电发电模块和弹力部件,电磁感应模块包括磁力部件和感应部件,感应部件围绕磁力部件,压电发电模块包括压电板和挤压部件,挤压部件包括支撑端和与支撑端相对的作用端,压电板设在支撑端;弹力部件包括第一弹力组件和第二弹力组件,第一弹力组件与挤压部件和磁力部件连接,第二弹力组件与底座和磁力部件连接;电量收集模块连接发电机构;此振动能收集装置通过磁力部件感应振动并挤压第一弹力组件和第二弹力组件,使挤压部件与压电板产生压电效应,磁力部件与感应部件产生电磁感应,吸收振动能转化为电能,转化率高,安全且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振动能收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仪器科学与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振动能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一种分布式传感网络,系统的末端是由无数个可感知和监测外部的传感器组成。传感器之间通过无线方式组成网络通信系统,构成可以协作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的环境参数。而监测设备或环境的各类参数,如温度、压力、应力、湿度等需要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每个传感器节点均需要提供一定的电能。目前,传感器节点大多采用化学电池供电,但节点的使用寿命与容量有限的电池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一方面传感器节点往往尺寸较小,无法配置大容量的电池,这就导致节点的使用寿命受到了制约;另一方面,频繁的更换电池也为网络的维护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间接提升了网络部署的成本。尤其是对于一些部署在艰苦恶劣环境中的监测网络来说,每次维护都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甚至由于所处环境位置偏远或难以进行二次维护等原因导致根本无法进行电池的更换或充电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振动能收集装置,能够通过吸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动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n支架,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n第一发电机构,包括第一电磁感应模块、第一压电发电模块和弹力部件;/n所述第一电磁感应模块包括第一磁力部件和第一感应部件,所述第一感应部件围绕所述第一磁力部件设置;/n所述第一压电发电模块包括压电板和挤压部件,所述挤压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挤压部件包括作用端和支撑端,所述压电板设置在所述支撑端上,所述作用端与所述支撑端相对设置;/n所述弹力部件包括第一弹力组件和第二弹力组件,所述第一弹力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挤压部件连接,所述第一弹力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磁力部件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弹力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支架,竖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第一发电机构,包括第一电磁感应模块、第一压电发电模块和弹力部件;
所述第一电磁感应模块包括第一磁力部件和第一感应部件,所述第一感应部件围绕所述第一磁力部件设置;
所述第一压电发电模块包括压电板和挤压部件,所述挤压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挤压部件包括作用端和支撑端,所述压电板设置在所述支撑端上,所述作用端与所述支撑端相对设置;
所述弹力部件包括第一弹力组件和第二弹力组件,所述第一弹力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挤压部件连接,所述第一弹力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磁力部件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弹力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弹力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磁力部件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磁力部件上下活动驱动所述第一弹力组件形变,所述第一弹力组件带动所述作用端间歇地接触所述压电板;
电量收集模块,与所述第一发电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件包括四个连杆,四个连杆首尾相连并铰接形成闭合框架,所述闭合框架上端的铰接处悬挂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闭合框架下端的铰接处与所述第一弹力组件连接,所述支撑端和所述作用端分别设置在所述闭合框架的两侧的铰接处,所述第一弹力组件带动所述闭合框架的两侧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继阳吴楠何运成刘爱荣吴玖荣邓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