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炳极专利>正文

一种管式抽吸发电机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0360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一种管式抽吸发电机组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管筒结构,管筒结构依次设置有送风电机、发电装置和吸风电机,发电装置具有若干且通过电线与逆变器连接。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机、与发电机连接的增速器、设置在发电机和增速器外侧的锥形受风叶轮,锥形受风叶轮的外侧呈圆形阵列设置有若干锥形受风叶轮叶片,锥形受风叶轮的尖端部朝向进风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提供的管式抽吸发电机组装置,增加了风力强度以及增加发电量,通过设置有管式抽吸结构,减少了占地面积,增加了发电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式抽吸发电机组装置
本专利技术专利属于自然风力发电
,具体为一种管式抽吸发电机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开发新能源,人们对风能越来越重要。而现有的风能发电装置是需要自然风力推动风叶旋转,带动发电装置发电,无自然风时则就不能发电,自然风利用率很低,平均180天左右,影响了风力发电的发展。此外,现有的发电装置常常占用大量的耕地及居民用地,投资大,见效慢,资源浪费大。专利号为ZL2008201143553的专利公布了免维护风筒式发电组群,通过压差效应,使得气体快速向上流动,然而筒内发电结构不能支持更多的发电装置,导致筒内的风力强度有限。因此,如何改善筒内结构,增强筒内的风力强度,增加发电量,成为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式抽吸发电机组装置,解决了如何增加风力强度以及增加发电量的技术难题,通过设置有管式抽吸结构、锥形受风叶轮和增速器,减少了占地面积,强力的增加了发电的效果。一种管式抽吸发电机组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管筒结构,所述管筒结构依次设置有送风电机、发电装置和吸风电机,所述发电装置具有若干且通过电线与逆变器连接。送风电机,设置在筒状的最前端,起到向筒内送风的作用;中间设置有吸风电机,增加向筒内送风风速;末端设置有吸风电机,所有的发电装置转速均衡;风通过锥形受风叶轮的尖锥扩散,风被吸引到锥形受风叶轮叶片外侧,抽吸的原理是:送风+管道+吸风。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机、与所述发电机连接的增速器、设置在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增速器外侧的锥形受风叶轮,所述锥形受风叶轮的外侧呈圆形阵列设置有若干锥形受风叶轮叶片,所述锥形受风叶轮的尖端部朝向进风方向。若干所述发电装置等间距分布,所述锥形受风叶轮叶片的外端靠近所述管筒结构的内侧面,通过杠杆原理带动锥形受风叶轮转动,增加了风能的利用效率。所述管筒结构包括圆台形罩体一、设置在所述圆台形罩体一上端的筒罩以及设置在所述筒罩顶端的圆台形罩体二,所述筒罩具有若干且从下到上依次累加设置,所述筒罩内设置有所述发电装置;所述圆台形罩体一的一端设置有下圆台形罩体,所述下圆台形罩体内设置有所述送风电机;所述圆台形罩体二的另一端端设置有上圆台形罩体,所述圆台形罩体二内设置有所述吸风电机。所述圆台形罩体一的下底小面与所述下圆台形罩体的上底小面连接,所述圆台形罩体二的上底小面与所述上圆台形罩体的下底小面连接。所述下圆台形罩体和所述上圆台形罩体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管筒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管筒结构通过所述圆台形罩体一和所述圆台形罩体二对接。相邻的两个管筒结构中间还设置有吸风电机。相邻的两个筒罩通过法兰盘连接,形成可拆卸结构,所述筒罩通过螺栓与所述法兰盘连接。所述管筒结构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紧固件为卡箍结构,所述卡箍结构包括两个半环,两个所述半环的一端可铰接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两个所述半环的另一端通过螺栓或者定位销连接,所述管筒结构设置在两个所述半环围成的空间内。所述逆变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下圆台形罩体和圆台形罩体一的作用,当外界的空气被抽吸到筒内后,外界的空气会向两边扩散,即向筒罩的内壁扩散,并驱动锥形受风叶轮叶片旋转,根据杠杆原理,锥形受风叶轮叶片快速旋转,并且产生的气流向上流动,紧接着与上端的锥形受风叶轮叶片接触,在节省能源的前提下,使得若干个发电装置旋转,若干个发电装置旋转,形成超大气流,更加有利于锥形受风叶轮叶片的旋转,进一步节省能源,形成正反馈效果;(2)在上圆台形罩体和圆台形罩体二的作用下,在吸风电机的抽吸效果下,底部的气流源源不断的向上运动,保证了持续不断的强大气流促使锥形受风叶轮叶片旋转;(3)本专利设置有增速器,在锥形受风叶轮叶片的带动作用下,增速器运转,并使得发电机的转速大幅度增加,增加了发电的效果;(4)本专利可以增设较多的发电装置,且不影响到发电效率,也不会造成能源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专利实施例中管式抽吸发电机组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专利实施例中管式抽吸发电机组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专利实施例中管式抽吸发电机组装置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专利实施例中管式抽吸发电机组装置的底部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专利实施例中管式抽吸发电机组装置的顶部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专利实施例中锥形受风叶轮、锥形受风叶轮叶片的结构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支架;2、下圆台形罩体;2-1、送风电机;3、圆台形罩体一;4、筒罩;4-1、锥形受风叶轮;4-2、锥形受风叶轮叶片;5、法兰盘;6、圆台形罩体二;6-1、吸风电机;7、电线;8、逆变箱;9、上圆台形罩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管式抽吸发电机组装置,包括支架1、竖直设置在支架1上管筒结构,管筒结构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送风电机2-1、发电装置和吸风电机6-1,发电装置具有若干且通过电线7与逆变箱8连接。本专利中,空气进入风口后连续工作,安装在管子里的若干发电机均能发出电来,即管子能量,也就是产生了电力种子,并按照10比1的启动法,送风电机的气流和因为管道高度差虹吸进去的气流,进入设备,连续发电。空气进入送风电机带动管内所有的发电装置(发电机组)转动,在尾部再安装一台吸风电机,此办法能保证安装在管内的每一台发电机组转速均衡,此为送风和吸风原理。参见图4和图5,送风电机2-1,设置在筒状的最低端,起到向筒内送风的作用;中间设置有吸风电机6-1,增加向上送风风速;顶端设置有吸风电机6-1,所有的发电装置转速均衡;风通过尖锥扩散,风被吸引到叶片侧,抽吸的原理是:送风+管道+吸风。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机、与发电机连接的增速器、设置在发电机和增速器外侧的锥形受风叶轮4-1,锥形受风叶轮4-1的外侧呈圆形阵列设置有若干锥形受风叶轮叶片4-2,锥形受风叶轮4-2的尖端部朝向进风方向。参见图6,若干发电装置竖直等间距分布,锥形受风叶轮叶片4-2的外端靠近管筒结构的内侧面。管筒结构包括圆台形罩体一3、设置在圆台形罩体一3上端的筒罩4以及设置在筒罩4顶端的圆台形罩体二6,筒罩4具有若干且从下到上依次累加设置,筒罩4内设置有发电装置;圆台形罩体一3的底端设置有下圆台形罩体2,下圆台形罩体2内设置有送风电机2-1;圆台形罩体二6的顶端设置有上圆台形罩体9,圆台形罩体二6内设置有吸风电机6-1。本专利中,管筒结构的总长度为24.7m长,而筒罩的直径为1.5m左右。圆台形罩体一3的下底小面与下圆台形罩体2的上底小面连接,圆台形罩体二6的上底小面与上圆台形罩体9的下底小面连接。下圆台形罩体2和上圆台形罩体9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管筒结构,相邻的两个管筒结构通过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式抽吸发电机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管筒结构,所述管筒结构依次设置有送风电机、发电装置和吸风电机,所述发电装置具有若干且通过电线与逆变器连接;/n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机、与所述发电机连接的增速器、连接在增速器上的锥形受风叶轮、与锥形受风叶轮连接的锥形受风叶轮叶片,所述锥形受风叶轮的外侧呈圆形阵列设置有若干锥形受风叶轮叶片,所述锥形受风叶轮的尖端部朝向进风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式抽吸发电机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管筒结构,所述管筒结构依次设置有送风电机、发电装置和吸风电机,所述发电装置具有若干且通过电线与逆变器连接;
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机、与所述发电机连接的增速器、连接在增速器上的锥形受风叶轮、与锥形受风叶轮连接的锥形受风叶轮叶片,所述锥形受风叶轮的外侧呈圆形阵列设置有若干锥形受风叶轮叶片,所述锥形受风叶轮的尖端部朝向进风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抽吸发电机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发电装置竖直等间距分布,所述锥形受风叶轮叶片的外端靠近所述管筒结构的内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抽吸发电机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筒结构包括圆台形罩体一、设置在所述圆台形罩体一上端的筒罩以及设置在所述筒罩顶端的圆台形罩体二,所述筒罩具有若干且从下到上依次累加设置,所述筒罩内设置有所述发电装置;
所述圆台形罩体一的底端设置有下圆台形罩体,所述下圆台形罩体内设置有所述送风电机;所述圆台形罩体二的顶端设置有上圆台形罩体,所述圆台形罩体二内设置有所述吸风电机。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炳极
申请(专利权)人:叶炳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