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井用砂样自动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0334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7:03
一种钻井用砂样自动收集装置,包括横移部分、流砂槽、提升部分、支撑部分、清砂部分、接料部分和CPU;所述横移部分、提升部分和流砂槽均设置在支撑部分上;所述清砂部分设置在横移部分上;所述接料部分设置在流砂槽一端的下方;所述支撑部分包括形状相同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且其对立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砂样收集的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井用砂样自动收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收集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岩屑录井的自动收集岩屑的装置,属于岩屑录井

技术介绍
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岩屑录井是极为重要的了解地质构造的一种方法;在钻头在地底将路径上的岩石破碎后,破碎岩石随着钻井液来到地表,这些岩石即岩屑,也称之为砂样;在钻井的过程中,地质工作人员根据岩屑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来分析地质剖面的结构,这个过程被称之为岩屑录井;由于岩屑录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及时了解地质结构的优点,在地质勘探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的地质勘探作业中,岩屑捞取一般都是采用人工采集的方法来进行采集,地质工作人员在振动筛下摆放一块挡板接取岩屑,每隔一段时间就将挡板内的岩屑倒到料盆里,然后将料盆内的岩屑清洗干净,在洗干净后再将岩屑转移到荧光室进行观察分析;随着科技的进步,钻头的钻进速度越来越快,采集岩屑间隔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人工进行采集岩屑的方法变得不可行,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变得极大,而且效率低下;故需要一种采集装置,它能够根据钻井的深度来进行砂样的采集作业,提高了采集砂样数据的精度,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钻井用砂样自动收集装置,它不仅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能够提高砂样收集效率和精度。本专利技术所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钻井用砂样自动收集装置,包括横移部分、流砂槽、提升部分、支撑部分、清砂部分、接料部分和CPU;所述横移部分、提升部分和流砂槽均设置在支撑部分上;所述清砂部分设置在横移部分上;所述接料部分设置在流砂槽一端的下方;所述支撑部分包括形状相同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且其对立设置;所述提升部分包括第一电动机、第一轴承、转杆和齿轮;所述第一电动机的信号控制端连接CPU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上方在相同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的正下方;所述第一通孔内壁和第一轴承的外圈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轴承之间设置有转杆,且转杆两端的外壁和第一轴承内圈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一电动机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外侧;所述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转杆的一端;所述齿轮设置在转杆的两端;所述横移部分包括第二电动机、丝杠、丝杠螺母、第二轴承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内侧壁上,且压力传感器和丝杠螺母配合设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CPU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动机的信号控制端连接CPU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通孔内壁和第二轴承的外圈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轴承之间设置有丝杠,且丝杠的两端的外壁和第二轴承内圈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电动机设置在第二支撑架的外侧;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丝杠的一端。上述钻井用砂样自动收集装置,所述清砂部分包括方形杆、齿条、清砂板、磁块、感应开关和限位块;所述磁块镶嵌在方形杆内;所述感应开关设置在限位块上;所述限位块设置在丝杠螺母上,且限位块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有方形通孔,方形杆穿设在此方形通孔内;所述方形杆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且此正方形的边长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方形杆的上端设置有齿条,方形杆的下端设置有清砂板;所述清砂板设置在流砂槽的正上方,且清砂板与流砂槽配合设置;所述清砂板的宽度和流砂槽内腔的宽度相同。上述钻井用砂样自动收集装置,所述流砂槽形状为长方体,且其去除上端面板和一个侧面板,接料部分位于流砂槽去除了侧面板的一端的正下方;所述接料部分包括单头气缸、卸料板、接料斗和砂样箱;所述单头气缸的控制端连接CPU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砂样箱设置在流砂槽去除了侧面板的一端的正下方;所述砂样箱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有贯穿通孔;所述砂样箱两端侧壁在横向方向上设置有长方形的通孔,且此长方形通孔内穿设有卸料板;所述卸料板的一端连接单头气缸;所述接料斗位于砂样箱靠近单头气缸的一端的正下方;所述卸料板的两端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有长方形状的通孔。上述钻井用砂样自动收集装置,增设有冲洗部分;所述冲洗部分包括鸭嘴状喷淋头和水管;所述鸭嘴状喷淋头的出水口设置在接料斗的上方,且鸭嘴状喷淋头的进水口连接水管;所述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且此电磁阀的控制端连接CPU的信号输出端;所述接料斗的底端设置有滤网。本专利技术通过横移部分、提升部分和清砂部分自动将钻井液中的砂样汇集到接料部分内,大大提高了砂样收集的效率,避免了以往人工取样所带来的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另外,接料部分能够自动收集指定深度的砂样,另一部分不需要的砂样可以自动排放,这提高了灵活性,可以根据勘探人员的需要来选择性的收集砂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接料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横移部分,1-1.第二电动机,1-2.丝杠,1-3.丝杠螺母,1-4.第二轴承,1-5.压力传感器,2.流砂槽,3.提升部分,3-1.第一电动机,3-2.第一轴承,3-3.转杆,3-4.齿轮,4.支撑部分,4-1.第一支撑架,4-2.第二支撑架,5.清砂部分,5-1.方形杆,5-2.齿条,5-3.清砂板,5-4.限位块,6.接料部分,6-1.单头气缸,6-2.卸料板,6-3.接料斗,6-4.砂样箱,7.冲洗部分。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2和图3,本专利技术包括包括横移部分1、流砂槽2、提升部分3、支撑部分4、清砂部分5、接料部分6和CPU;CPU用于控制各个零件协同作业;所述横移部分1、提升部分3和流砂槽2均设置在支撑部分4上;所述清砂部分5设置在横移部分1上;横移部分1用于带动清砂部分5实现横向移动的目的;所述接料部分6设置在流砂槽2一端的下方,当流砂槽2内的砂样积累够一定数量时,清砂部分5将流砂槽2内的砂样推到接料部分6内;所述支撑部分4包括形状相同的第一支撑架4-1和第二支撑架4-2,且其对立设置,两块支撑架设置在彼此的对立面;所述提升部分3包括第一电动机3-1、第一轴承3-2、转杆3-3和齿轮3-4;提升部分用于抬升清砂部分5;所述第一电动机3-1的信号控制端连接CPU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支撑架4-1和第二支撑架4-2的上方在相同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的正下方;所述第一通孔内壁和第一轴承3-2的外圈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轴承3-2之间设置有转杆3-3,且转杆3-3两端的外壁和第一轴承3-2内圈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一电动机3-1设置在第一支撑架4-1的外侧;所述第一电动机3-1的输出轴连接转杆3-3的一端,第一电动机3-1为转杆3-3提供转动动力;所述齿轮3-4设置在转杆3-3的两端,齿轮3-4通过和清砂部分5内的齿条5-2齿轮咬合从而实现抬升清砂部分5;所述横移部分1用于带动清砂部分5在水平方向上横向往复移动,从而使得清砂部分5内的清砂板5-3能够将流砂槽2内的砂样推到砂样箱6-4内;所述横移部分1包括第二电动机1-1、丝杠1-2、丝杠螺母1-3、第二轴承1-4和压力传感器1-5;所述压力传感器1-5设置在第一支撑架4-1和第二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井用砂样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移部分(1)、流砂槽(2)、提升部分(3)、支撑部分(4)、清砂部分(5)、接料部分(6)和CPU;所述横移部分(1)、提升部分(3)和流砂槽(2)均设置在支撑部分(4)上;所述清砂部分(5)设置在横移部分(1)上;所述接料部分(6)设置在流砂槽(2)一端的下方;所述支撑部分(4)包括形状相同的第一支撑架(4-1)和第二支撑架(4-2),且其对立设置;所述提升部分(3)包括第一电动机(3-1)、第一轴承(3-2)、转杆(3-3)和齿轮(3-4);所述第一电动机(3-1)的信号控制端连接CPU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支撑架(4-1)和第二支撑架(4-2)的上方在相同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的正下方;所述第一通孔内壁和第一轴承(3-2)的外圈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轴承(3-2)之间设置有转杆(3-3),且转杆(3-3)两端的外壁和第一轴承(3-2)内圈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一电动机(3-1)设置在第一支撑架(4-1)的外侧;所述第一电动机(3-1)的输出轴连接转杆(3-3)的一端;所述齿轮(3-4)设置在转杆(3-3)的两端;所述横移部分(1)包括第二电动机(1-1)、丝杠(1-2)、丝杠螺母(1-3)、第二轴承(1-4)和压力传感器(1-5);所述压力传感器(1-5)设置在第一支撑架(4-1)和第二支撑架(4-2)的内侧壁上,且压力传感器(1-5)和丝杠螺母(1-3)配合设置;所述压力传感器(1-5)的信号输出端连接CPU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动机(1-1)的信号控制端连接CPU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通孔内壁和第二轴承(1-4)的外圈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轴承(1-4)之间设置有丝杠(1-2),且丝杠(1-2)的两端的外壁和第二轴承(1-4)内圈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电动机(1-1)设置在第二支撑架(4-2)的外侧;所述第二电动机(1-1)的输出轴连接丝杠(1-2)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井用砂样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移部分(1)、流砂槽(2)、提升部分(3)、支撑部分(4)、清砂部分(5)、接料部分(6)和CPU;所述横移部分(1)、提升部分(3)和流砂槽(2)均设置在支撑部分(4)上;所述清砂部分(5)设置在横移部分(1)上;所述接料部分(6)设置在流砂槽(2)一端的下方;所述支撑部分(4)包括形状相同的第一支撑架(4-1)和第二支撑架(4-2),且其对立设置;所述提升部分(3)包括第一电动机(3-1)、第一轴承(3-2)、转杆(3-3)和齿轮(3-4);所述第一电动机(3-1)的信号控制端连接CPU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支撑架(4-1)和第二支撑架(4-2)的上方在相同位置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的正下方;所述第一通孔内壁和第一轴承(3-2)的外圈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轴承(3-2)之间设置有转杆(3-3),且转杆(3-3)两端的外壁和第一轴承(3-2)内圈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一电动机(3-1)设置在第一支撑架(4-1)的外侧;所述第一电动机(3-1)的输出轴连接转杆(3-3)的一端;所述齿轮(3-4)设置在转杆(3-3)的两端;所述横移部分(1)包括第二电动机(1-1)、丝杠(1-2)、丝杠螺母(1-3)、第二轴承(1-4)和压力传感器(1-5);所述压力传感器(1-5)设置在第一支撑架(4-1)和第二支撑架(4-2)的内侧壁上,且压力传感器(1-5)和丝杠螺母(1-3)配合设置;所述压力传感器(1-5)的信号输出端连接CPU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动机(1-1)的信号控制端连接CPU的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通孔内壁和第二轴承(1-4)的外圈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轴承(1-4)之间设置有丝杠(1-2),且丝杠(1-2)的两端的外壁和第二轴承(1-4)内圈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电动机(1-1)设置在第二支撑架(4-2)的外侧;所述第二电动机(1-1)的输出轴连接丝杠(1-2)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井用砂样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施山山李宽王跃伟尹浩闫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