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低刮痕可见度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0117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显示装置包含导光板、光源、棱镜式增光片及反射式偏光增光片。导光板的第一边沿第一方向延伸,而光源则邻近于导光板的第二边配置,且第一边与第二边相邻。棱镜式增光片设置于导光板上,且其上具有多个棱柱沿第二方向延伸,其自第一方向逆时针旋转0°至90°的方向。反射式偏光增光片具有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穿透轴,其亦自第一方向逆时针旋转0°至90°的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 。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如液晶电视、计算机、行动电话及个人数 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等各式电子产品上。拥有轻薄、省电、 低辐射等优点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尺寸越做越大、产品规格越来越好,市场 应用范围得以不断地扩大。然而,由于液晶显示装置里的液晶材料,其本身并 不具有发光性,因此需要藉助背光模块提供光线,来达到显示效果,故背光模 块实为液晶显示装置中,最重要的零组件之一。随着液晶显示装置,其面板尺 寸的差异性及应用层面不断地扩大,更可预期背光模块的产业趋势长期向上发 展。特别是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的市场需求大幅成长,为配合液晶显示装置在 功能上及外观上的要求,液晶显示装置所使用的背光模块设计也日趋多元化。如图la所示,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包含导光板13、光源15、棱镜式增光 片31、反射式偏光增光片33及显示面板20。光源15设置对应于导光板13 的端缘,以朝导光板13内入射光线。光线经导光板13传导后向上进入棱镜式 增光片31。棱镜式增光片31上形成有棱镜37,可将大角度入射的光线回收再 利用,以达光线集中增亮的效果。光线接着进入反射式偏光增光片33;反射 式偏光增光片33具有穿透轴35,可允许穿透轴35方向的偏极光通过,但将 非穿透轴35方向的偏极光反射回收再利用。在现有的设计中,穿透轴35—般 均垂直于棱镜37的走向。通过的光线最后进入显示面板20中,并于显示面板 20协助显像。上述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其辉度表现会随着观察方向及视角的改变而有 所不同。其中,视角表示观察者偏离面板中心轴的角度。如图lb所示,在圆 周上30° —210。的观察方向上,随着视角自中央0°向两旁20° 、 40°、 60°等视角移动时,液晶显示装置的辉度亦随之降低。然而在圆周上120°-300°的观 察方向上,则如图lc的实心曲线所示,随着视角(横轴)自中央0。向两旁20。、 40°、 60°、 90。等视角移动时,液晶显示装置的辉度(纵轴)先由200逐渐降低至 50左右;但在视角超过60。后,辉度却先明显地增强后再降低,约在视角70。' 时形成另一辉度峰值90。由于反射式偏光增光片33的硬度较低,往往会于生产或组装过程中形成 刮痕。如图lc的虚线部分所示,其显示通过刮痕部分的光线辉度,其分布会 随着视角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由于实线所示的整体辉度分布曲线,其在大视角 上的辉度峰值有显著的上升,故会超出虚线所示的刮痕部分的视角辉度。因此, 刮痕部分的整体光学表现与未刮伤的正常部分光学表现明显不一致,使得使用 者于观察时容易发现刮痕部分的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可降低反射式偏光增 光片刮痕的可见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可提高整体影像 的表现。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块及设置于背光模块上的显示面板。背光模块包含导 光板、光源及数片光学膜片。导光板具有相邻的第一边与第二边;其中第一边 沿第一方向延伸。光源邻近于导光板的第二边配置。光学膜片包含相叠合的第 一棱镜式增光片及反射式偏光增光片。第一棱镜式增光片设置于导光板上,且 其上具有多个棱柱并列平行设置。棱柱的走向沿第二方向延伸,而第二方向则 为自第一方向逆时针旋转介于0°至90。间的第一角度。反射式偏光增光片设置 于第一棱镜式增光片上,且具有穿透轴。穿透轴沿第三方向延伸,而第三方向 则为自第一方向逆时针旋转介于0°至90。间的第二角度。藉由组合上述第一棱镜式增光片的棱柱走向及反射式偏光增光片的穿透 轴走向,得以使大视角状况下的辉度增强现象降低。由于大视角上的辉度峰值 降低,因此整体分布曲线较可接近刮痕部分视角辉度的分布趋势。如此,刮痕 部分的整体光学表现与未刮伤的正常部分光学表现接近,使得使用者于观察时 较不易发现刮痕部分的存在。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导光板,其可依序区分为第一 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及第四象限;提供光源,并使其邻近于导光板的第 三象限与第四象限;设置第一棱镜式增光片于导光板上,并使其上的棱柱沿第 二象限与第四象限的方向延伸;设置反射式偏光增光片于导光板上,并使其穿 透轴沿第二象限与第四象限的方向延伸;以及设置显示面板于反射式偏光增光 片上。附图说明图la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组件分解示意图lb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辉度分布示意图lc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在120°-300°观察方向上的辉度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3a为图2第一棱镜式增光片的配向示意图; 图3b为图2反射式偏光增光片的配向示意图; 图4a为图2显示装置的辉度分布示意图4b为图2显示装置在60°-240°观察方向上的辉度分布示意图4c为显示装置刮痕部分视角辉度分布示意图5a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5b为图5a所示显示装置的辉度分布示意图5c为图5a所示显示装置在60°-240°观察方向上的辉度分布示意图6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7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8a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组件分解示意图8b为图8a所示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9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流程图io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的组件分解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背光模块 111系统壳体 130导光板131第一边132第二边 '150光源170光学膜片200显示面板201上基板203下基板210显示面310第一棱镜式增光片 311棱柱320第二棱镜式增光片 321棱柱330反射式偏光增光片331穿透轴333表面层335光学层350下偏光膜351凸出结构370上偏光膜390扩散膜510第一方向520第二方向530第三方向700棱镜式增光片710棱柱750直下式背光源 755发光二极管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较佳实施例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家用的液晶电视、个人计算机及膝上型计算机的液晶监视器、 行动电话及数字相机的液晶显示屏等电子产品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块100及显示面板200。显 示面板200设置于背光模块100上,且其背面对应于背光模块100的出光面。 背光模块100自出光面输出光线进入显示面板200,以协助显示面板200的显 示面210显示影像。如图2所示,背光模块100包含导光板130、光源150及多个片光学膜片 170。导光板130可为一矩形或一不规则多边形,且具有相邻的第一边131与 第二边132。第一边131沿第一方向510延伸,而第二边132可垂直于第一边 131,或可与第一边131夹一特定角度,或可透过一斜边与第一边131相接。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边131为矩形导光板130的短边,而第二边132则为矩形 导光板130的长边;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作相反或其它的设置。光源 150邻近于导光板130的第二边132配置,且可平行于导光板130的第二边132。 上述光源150邻近于导光板130的第二边132配置,并非专指光源150需固定 于导光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导光板,具有相邻的一第一边与一第二边,该第一边沿一第一方向延伸; 一光源,邻近于该第二边配置,且可发出沿该第一方向入射至该第二边的光线; 一第一棱镜式增光片,设置于该导光板上,该第一棱镜式增光片具有多个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的棱柱,该第二方向自该第一方向逆时针旋转一第一角度,该第一角度的范围介于0°与90°之间;以及 一反射式偏光增光片,设置于该第一棱镜式增光片上,该反射式偏光增光片具有一穿透轴,该穿透轴沿一第三方向延伸,该第三方向自该第一方向逆时针旋转一第二角度,该第二角度的范围介于0°与90°之间;以及 一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反射式偏光增光片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光华林士斌陈柏宏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