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气凝胶力学性能的改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0104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强气凝胶力学性能的改性方法。以三水合醋酸铅为铅源,钛酸四丁酯为钛源,正丙醇锆为锆源,乙二醇甲醚为溶剂。通过水浴加热反应形成锆钛酸铅前驱液,再加入去离子水,静置水解1‑3天后,再加入去离子水、环氧丙烷以及碳纳米管,从而制备出掺杂碳纳米管的锆钛酸铅溶胶,将制得的湿凝胶表面覆盖一层有机溶剂,老化静置1‑3天形成稳定网状结构的湿凝胶。老化后将湿凝胶置于乙醇溶剂中置换。最后将置换好的湿凝胶进行超临界干燥,得到隔热性能、力学性能、压电性能更加优异的复合气凝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气凝胶力学性能的改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机纳米多孔材料制备
,涉及一种增强气凝胶力学性能的改性方法。
技术介绍
气凝胶是一种纳米颗粒相互聚合形成的高分散多孔固体材料。气凝胶材料通常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隔热性能,高的孔隙率,非常低的表观密度、高的光学透明度、低的热导率。这些独特的结构使得气凝胶在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声学等方面具有不同寻常的性能。然而,气凝胶本身结构骨架较脆、排布较为分散导致其强度较低,这些不足限制了气凝胶在承载方面的应用,除此之外气凝胶高孔隙率,低固含量,造成气凝胶的力学性能差。气凝胶力学性能差影响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加工性能。所以,提高气凝胶的力学性能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提高气凝胶的力学性能主要通过选择合适的前驱体,制备柔性气凝胶或与纤维编织体复合,制备复合气凝胶来实现。目前研究发现各种纤维复合增强的气凝胶复合材料,能很好地达到增强气凝胶力学强度的目的,已经很好地满足了实际应用的需求。但是,这种纤维增强的气凝胶复合材料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复合纤维的尺寸是微米级,与纳米级气凝胶颗粒在复合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界面效应,结合并不是十分紧密,很容易产生裂纹缺陷,材料一旦受到破坏,应力传递会局部失效,对材料的隔热性能、压电性能有着破坏性的影响。碳纳米管是具有很好力学强度的纳米材料,与气凝胶纳米级的骨架颗粒,在微观结构上结合更紧密,对材料的力学稳定性是有益的。Ajayan等最早将碳纳米管作为填料添加到聚合物中,对聚合物进行增强改性,被改性后的聚合物被称为聚合物树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研究表明这种材料展现了很好的力学性能。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也对PZT气凝胶进行了复合,但是制备压电性能、力学性能、隔热性能好的气凝胶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种简单的掺杂改性使得PZT气凝胶力学性能增强。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步骤一:将16.25ml乙二醇甲醚和2.9875g三水合醋酸铅放入烧杯中,并在60℃水浴加热搅拌0.5-1小时。当三水合醋酸铅充分溶解后,取出溶液将其冷却至室温。步骤二:沿着杯壁缓慢地滴加1.23ml钛酸四丁酯溶液,边滴边搅拌,滴加完之后持续搅拌0.5-1小时,使其充分混合。充分混合后,沿着杯壁向溶液中加入1.725ml正丙醇锆溶液,边滴边搅拌,滴加完之后继续搅拌3-5分钟,从而形成锆钛酸铅前驱液。步骤三:向锆钛酸铅前驱液中加入2ml去离子水,边加边搅拌,进行水解。然后将其静置2-3天。步骤四:静置2-3天后,加入2ml去离子水,边加边搅拌,充分混合后加入4.2ml环氧丙烷,搅拌3-5分钟。混合均匀后分2-4次加入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2%、3%和4%,每次搅拌3-5分钟。然后将混合液密封放置在60℃烘箱里使其凝胶。步骤五:将湿凝胶表面覆盖一层乙二醇甲醚,在10-30℃条件下将其老化1-3天。步骤六:老化后将湿凝胶置于乙醇溶剂中置换1-2周,每隔12小时换一次乙醇。步骤七:将置换好的湿凝胶经超临界干燥工艺进行干燥,干燥介质为二氧化碳,超临界最终达到45℃,气压为7.5MPa,干燥时间为1-2小时。最终得到锆钛酸铅碳纳米管气凝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将16.25ml乙二醇甲醚和2.9875g三水合醋酸铅放入烧杯中,并在60℃水浴加热搅拌0.5-1小时。当三水合醋酸铅充分溶解后,取出溶液将其冷却至室温。沿着杯壁缓慢地滴加1.23ml钛酸四丁酯溶液,边滴边搅拌,滴加完之后持续搅拌0.5-1小时,使其充分混合。充分混合后,沿着杯壁向溶液中加入1.725ml正丙醇锆溶液,边滴边搅拌,滴加完之后继续搅拌3-5分钟,从而形成锆钛酸铅前驱液。向锆钛酸铅前驱液中加入2ml去离子水,边加边搅拌,进行水解。然后将其静置2-3天。静置2-3天后,加入2ml去离子水,边加边搅拌,充分混合后加入4.2ml环氧丙烷,搅拌3-5分钟。然后将混合液密封放置在60℃烘箱里使其凝胶。将湿凝胶表面覆盖一层乙二醇甲醚,在10-30℃条件下将其老化1-3天。老化后将湿凝胶置于乙醇溶剂中置换1-2周,每隔12小时换一次乙醇。将置换好的湿凝胶经超临界干燥工艺进行干燥,干燥介质为二氧化碳,超临界最终达到45℃,气压为7.5MPa,干燥时间为1-2小时。最终得到锆钛酸铅气凝胶。实施例2将16.25ml乙二醇甲醚和2.9875g三水合醋酸铅放入烧杯中,并在60℃水浴加热搅拌0.5-1小时。当三水合醋酸铅充分溶解后,取出溶液将其冷却至室温。沿着杯壁缓慢地滴加1.23ml钛酸四丁酯溶液,边滴边搅拌,滴加完之后持续搅拌0.5-1小时,使其充分混合。充分混合后,沿着杯壁向溶液中加入1.725ml正丙醇锆溶液,边滴边搅拌,滴加完之后继续搅拌3-5分钟,从而形成锆钛酸铅前驱液。向锆钛酸铅前驱液中加入2ml去离子水,边加边搅拌,进行水解。然后将其静置2-3天。静置2-3天后,加入2ml去离子水,边加边搅拌,充分混合后加入4.2ml环氧丙烷,搅拌3-5分钟。混合均匀后分2-4次加入0.0566g碳纳米管并搅拌3-5分钟。然后将混合液密封放置在60℃烘箱里使其凝胶。将湿凝胶表面覆盖一层乙二醇甲醚,在10-30℃条件下将其老化1-3天。老化后将湿凝胶置于乙醇溶剂中置换1-2周,每隔12小时换一次乙醇。将置换好的湿凝胶经超临界干燥工艺进行干燥,干燥介质为二氧化碳,超临界最终达到45℃,气压为7.5MPa,干燥时间为1-2小时。最终得到锆钛酸铅碳纳米管复合气凝胶。实施例3将16.25ml乙二醇甲醚和2.9875g三水合醋酸铅放入烧杯中,并在60℃水浴加热搅拌0.5-1小时。当三水合醋酸铅充分溶解后,取出溶液将其冷却至室温。沿着杯壁缓慢地滴加1.23ml钛酸四丁酯溶液,边滴边搅拌,滴加完之后持续搅拌0.5-1小时,使其充分混合。充分混合后,沿着杯壁向溶液中加入1.725ml正丙醇锆溶液,边滴边搅拌,滴加完之后继续搅拌3-5分钟,从而形成锆钛酸铅前驱液。向锆钛酸铅前驱液中加入2ml去离子水,边加边搅拌,进行水解。然后将其静置2-3天。静置2-3天后,加入2ml去离子水,边加边搅拌,充分混合后加入4.2ml环氧丙烷,搅拌3-5分钟。混合均匀后分2-4次加入0.1144g碳纳米管并搅拌3-5分钟。然后将混合液密封放置在60℃烘箱里使其凝胶。将湿凝胶表面覆盖一层乙二醇甲醚,在10-30℃条件下将其老化1-3天。老化后将湿凝胶置于乙醇溶剂中置换1-2周,每隔12小时换一次乙醇。将置换好的湿凝胶经超临界干燥工艺进行干燥,干燥介质为二氧化碳,超临界最终达到45℃,气压为7.5MPa,干燥时间为1-2小时。最终得到锆钛酸铅碳纳米管复合气凝胶。实施例4将16.25ml乙二醇甲醚和2.9875g三水合醋酸铅放入烧杯中,并在60℃水浴加热搅拌0.5-1小时。当三水合醋酸铅充分溶解后,取出溶液将其冷却至室温。沿着杯壁缓慢地滴加1.23ml钛酸四丁酯溶液,边滴边搅拌,滴加完之后持续搅拌0.5-1小时,使其充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气凝胶力学性能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进行制备:/n步骤一:将乙二醇甲醚和三水合醋酸铅放入烧杯中,并在60℃水浴加热搅拌0.5-1小时,当三水合醋酸铅充分溶解后,取出溶液将其冷却至室温;/n步骤二:沿着杯壁缓慢地滴加钛酸四丁酯溶液,边滴边搅拌,滴加完之后持续搅拌0.5-1小时,使其充分混合,充分混合后,沿着杯壁向溶液中加入正丙醇锆溶液,边滴边搅拌,滴加完之后继续搅拌3-5分钟,从而形成锆钛酸铅前驱液;/n步骤三:向锆钛酸铅前驱液中加入去离子水,边加边搅拌,进行水解,然后将其静置2-3天;/n步骤四:静置2-3天后,加入去离子水,边加边搅拌,充分混合后加入环氧丙烷,搅拌3-5分钟,混合均匀后加入碳纳米管,搅拌3-5分钟,然后将混合液密封放置在加热器中使其凝胶;/n步骤五:将湿凝胶表面覆盖一层有机溶剂,将其老化1-3天;/n步骤六:老化后将湿凝胶置于乙醇溶剂中置换1-2周,每隔12小时换一次乙醇;/n步骤七:将置换好的湿凝胶经超临界干燥工艺进行干燥,最终得到锆钛酸铅碳纳米管气凝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气凝胶力学性能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进行制备:
步骤一:将乙二醇甲醚和三水合醋酸铅放入烧杯中,并在60℃水浴加热搅拌0.5-1小时,当三水合醋酸铅充分溶解后,取出溶液将其冷却至室温;
步骤二:沿着杯壁缓慢地滴加钛酸四丁酯溶液,边滴边搅拌,滴加完之后持续搅拌0.5-1小时,使其充分混合,充分混合后,沿着杯壁向溶液中加入正丙醇锆溶液,边滴边搅拌,滴加完之后继续搅拌3-5分钟,从而形成锆钛酸铅前驱液;
步骤三:向锆钛酸铅前驱液中加入去离子水,边加边搅拌,进行水解,然后将其静置2-3天;
步骤四:静置2-3天后,加入去离子水,边加边搅拌,充分混合后加入环氧丙烷,搅拌3-5分钟,混合均匀后加入碳纳米管,搅拌3-5分钟,然后将混合液密封放置在加热器中使其凝胶;
步骤五:将湿凝胶表面覆盖一层有机溶剂,将其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红王港李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