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0040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用于安装一支撑装置于一背板上,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包括一形成于背板上并与背板平行的固定板及一设置于该支撑装置的凸环,该支撑装置具有一支撑杆、一设置于支撑杆底端的固定柱及一设置于固定柱底端的凸台,且凸环设置于固定柱上,凸台直径及凸环直径均大于固定柱的直径。这样可以构成多层结构的固定方式,提高结构安全性。背板设置有一第一固定孔,固定板设置有一第二固定孔,支撑装置的固定柱是被收容并固定于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中,可以防止固定柱在孔内晃动,防止出现异音现象。支撑装置的凸台凸伸于固定板之外,凸环是被紧密卡持于背板与固定板之间的间隙中,这样可防止支撑装置纵向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来将支 撑装置固定于背板上的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已成为目前搭配大型液晶显示器的技术主流,背光模组的性能 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品质。 一般而言,背光模组(尤其是直下 式的背光模组)包括有背板、位于背板上方的反射板、设置于反射板上方的 若干灯管,以及位于灯管上方的扩散板等,其中由灯管产生的光线经由反射 板及扩散板等的作用,直接均匀地照射至液晶显示面板。但随着液晶显示器 (例如液晶电视)屏幕尺寸的加大,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的尺寸也要加 大,其中背光模组的扩散板会加大,扩散板在重力作用下极易向下凹陷,尤 其是在液晶显示器的移动或运输的过程中,扩散板更易于因为晃动而向下凹 陷,这种凹陷情况不但会影响到扩散板应有的光学性能,严重时更有可能会 导致其破裂,从而无法确保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的品质。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会在扩散板的下方设置一支撑装置,以提供一适当的支撑力。请参照图1所示的现有支撑装置8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现有支撑 装置8包括有一基板80、 一设置于基板80上表面的支撑杆81、 一凸台82及一连 接于凸台82与基板80下表面之间的固定柱83。请参照图2所示的现有背光模组9已安装支撑装置8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背 光模组9自下而上依次包括有一背板卯、 一反光板91、支撑装置8、若干个灯 管92、 一扩散板93及多个光学膜片94。请再参照图3所示背板90的部分结构示 意图,背板90上还设置有一固定结构,其包括一通孔901、 一固定孔902及一 连接通孔901与固定孔902的颈部903 ,其中通孔901直径大于支撑装置8的凸台 82直径,而固定孔902直径基本上等于或略小于支撑装置8的固定柱83的直径, 且固定孔902的直径小于通孔901直径,颈部903宽度小于固定?L902的直径。 因此如图2所示,已安装好的支撑装置8的支撑杆81是位于背光模组9的扩散板 93与反射板91之间,且支撑杆81的顶端接触扩散板90的底面,用以支撑扩散板90,防止扩散板90向下凹陷;其基板80贴靠于反射板91上;凸台82的设置 是先自背板90的通孔901中穿过,然后再横向移动支撑装置8并使其固定柱83 经过颈部903后到达固定孔902内,这样固定柱83就会卡止于固定孔902中,而 凸台82就会卡合于背板90的底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该现有的支撑装置8 固定于背板93上,从而提供支撑扩散板93的作用。但是,由图1至图3所示的这种现有支撑装置8存在有很多缺陷,例如支撑 装置8的固定柱83是经过颈部903横向移至固定孔902内,而为防止固定柱83 自颈部903脱出,颈部903宽度尺寸必须设置为小于固定柱83的直径,以能足 以将固定柱83保持于固定孔902内为佳,因此固定柱83在经过颈部903时必定 会受到很大的干涉力,这种由于巨大干涉而产生的横向切应力极易使得固定 柱83或颈部903断裂,而如何化解或减小这种横向切应力正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 的其中一个技术问题。此外,当支撑装置8安装于背板90上时,由于只有单层 背板90能够对支撑装置8提供固定作用,而单层背板90仅能依靠一个固定孔 902的孔壁对固定柱83提供夹持力,所以固定效果比较差,在使用中经常会出 现异音现象,影响背光模组9的品质,因此现有固定结构对支撑装置8的稳定 性及安全性均不够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 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能够安全地将支 撑装置组装于背板上,并且支撑装置与背板之间的结合稳固,从而提高背光 模组的结构稳定性及光学品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 的了解。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 模组的固定机构,用于安装一支撑装置于一背板上。支撑装置包含一支撑杆、 一固定柱及一凸台,其中固定柱设置于支撑杆的底端;凸台设置于固定柱的 底端,且凸台的特征尺寸大于固定柱的特征尺寸。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具有 一形成于背板上的固定板及一设置于该支撑装置的固定柱上的凸环,固定板 与背板之间具有一间隙。背板设置有一第一固定孔,固定板设置有一第二固 定孔,支撑装置的固定柱是被收容并固定于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中,而支撑装置的凸台则凸伸于固定板之外。设置于支撑装置的固定柱上的凸环的 特征尺寸大于固定柱的特征尺寸,且凸环是被紧密卡持于背板与固定板之间 的间隙中。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固定板平行于背板。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固定板是经由冲压折弯工艺而形成于背板上的一 个弯折边。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特征尺寸是指直径。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模组的固定机 构,用于安装一支撑装置于一背板上,支撑装置包含一支撑杆、 一固定柱及 一凸台,其中固定柱设置于支撑杆的底端;凸台设置于固定柱的底端,且凸 台的特征尺寸大于固定柱的特征尺寸。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具有一内层固定 板与一外层固定板,内层固定板与外层固定板均形成于该背板上。内层固定 板与背板之间具有一内侧间隙,外层固定板与内层固定板之间则具有一外侧 间隙。于背板上设置有一第一固定孔,于内层固定板上设置有一第二固定孔, 于外层固定板上设置有一第三固定孔,支撑装置的固定柱是被收容并固定于 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及第三固定孔中,而支撑装置的凸台则凸伸于外层 固定板之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还具有一凸环设置于支撑装 置的固定柱上,凸环的特征尺寸大于固定柱的特征尺寸,且凸环是被紧密卡 持于内侧间隙与外侧间隙其中之一 中。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特征尺寸是指直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通过设置多层固定板结构, 例如在背板之外还设置有至少一层固定板,以增加固定机构的安全性,且能 够有效防止支撑装置晃动,从而提高固定机构的稳定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 提高整个背光模组的结构稳定性及光学品质。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 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l为一现有支撑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现有支撑装置安装于背光模组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位于背板上的固定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凸环设置于支撑装置上的结构示 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固定板形成于背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利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固机结构使支撑装置与背板相结合的结 构示意图。图7A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多个凸环设置于支撑装置上的 结构示意图。图7B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多层固定板形成于背板上的结构 示意图。图7C为利用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固定机构使背板与支撑装置相结合的结 构示意图。图8A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B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支撑装置与第二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多层固 定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9A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凸环设置于支撑装置上的结构 示意图。图9B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凸环与第二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 多层固定板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用于安装一支撑装置于一背板上,该支撑装置包含一支撑杆、一固定柱及一凸台,其中该固定柱设置于该支撑杆的底端;该凸台设置于该固定柱的底端,且该凸台的特征尺寸大于该固定柱的特征尺寸;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的固定机构具有一形成于该背板上的固定板及一设置于该支撑装置的固定柱上的凸环,该固定板与该背板之间具有一间隙,该背板设置有一第一固定孔,该固定板设置有一第二固定孔,该支撑装置的固定柱是被收容并固定于该第一固定孔及该第二固定孔中,而该支撑装置的凸台则凸伸于该固定板之外,该凸环的特征尺寸大于该固定柱的特征尺寸,且该凸环是被紧密卡持于该背板与该固定板之间的间隙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冬明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