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氧化的负氧离子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97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负氧离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抗氧化的负氧离子材料,包括材料本体,材料本体的两侧外壁上分别开设有呈交错式结构分布的凸耳和耳槽,且凸耳和耳槽之间相契合,材料本体远离凸耳和耳槽的另外两侧外壁的中心处分别开设有插条和插槽,且插条插接在插槽的内部,材料本体包括负氧离子层和基材层,负氧离子层压制在基材层的顶部外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使得基材层具有了很好的抗氧化能力,质量好,寿命长,不易失效和脱落,并且配方简单,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锗稀土负离子产生材料可释放出负氧离子,可使细胞活化,使老死细胞排泄或赋予再生能力,可增强细胞能量,增强细胞的功能和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氧化的负氧离子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负氧离子材料
,具体是一种抗氧化的负氧离子材料。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比较通用的室内墙面装饰材料主要分为几大类:壁纸类、涂料类、石材类、布艺类以及柔性高分子材料类等,受限于传统壁纸类、涂料类、石材类、布艺类室内墙面装饰材料的缺点,柔性高分子材料类逐渐兴起,其具有施工稳定性更好,热稳定性和强度高,具备优异的阻燃、保温、防潮、防霉等特性,使用寿命长,产品表面的花色丰富多样的优点。中国专利号CN206957095U提供一种由可释放负氧离子材料制成的装饰墙板,它包括上层板、间隔设于上层板下方的下层板以及设于上层板与下层板之间的至少一层强化板;所述上层板与下层板固定连接且中间形成内腔,所述强化板设于内腔中;所述上层板上设有若干个释放孔;所述上层板、下层板以及强化板均由可释放负氧离子的复合材料制成。但是一种由可释放负氧离子材料制成的装饰墙板,一般室内墙面装饰材料主要起装饰功能,不具有抗氧化能力,在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脱落,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氧化的负氧离子材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室内墙面装饰材料主要起装饰功能,不具有抗氧化能力,在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脱落,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氧化的负氧离子材料,包括材料本体,所述材料本体的两侧外壁上分别开设有呈交错式结构分布的凸耳和耳槽,且凸耳和耳槽之间相契合,所述材料本体远离凸耳和耳槽的另外两侧外壁的中心处分别开设有插条和插槽,且插条插接在插槽的内部,所述材料本体包括负氧离子层和基材层,所述负氧离子层压制在基材层的顶部外壁上,所述基材层包括保护层、装饰层、泡孔层和连接层,所述泡孔层压制在连接层的顶部外壁上,且装饰层压制在泡孔层的顶部外壁上,所述保护层压制在装饰层的顶部外壁上。进一步地,所述负氧离子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成:锗50-80份,铁10-12份、氧化钕1-3份、氧化镨0.1-1份、氧化铈1-2份、氧化钇0.2-0.3份、氧化钷1.5-2.5份、氧化钬1-2份。进一步地,所述锗50-80份,铁10-12份、氧化钕1-3份、氧化镨0.1-1份、氧化铈1-2份、氧化钇0.2-0.3份、氧化钷1.5-2.5份和氧化钬1-2份各原料按配方粉碎,再研磨至纳米级后混合均匀,然后加水,均匀混合,做成直径3—5mm的小球,将小球放入1500-2500度的加热炉里煅烧5-10小时,冷却,即得成品。进一步地,所述研磨至纳米级后的原料加入至搅拌机内部混合1-2h,且搅拌机的转速为500-800r/min。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成:树脂10-19份、木质素3-8份、甲醇20-50份、四氢呋喃3-6份、陶瓷粉末3-9份、硅藻土8-12份和多酚6-10份。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纯化处理;S2.混合处理;S3.熔合处理。进一步地,所述S1包括将木质素3-8份和氢呋喃3-6份混合后进行纯化处理。进一步地,所述S2包括将陶瓷粉末3-9份、硅藻土8-12份和多酚6-10份混合后,在反应釜反应1-2小时,温度200-290摄氏度,压力100-200Mpa,真空度100-300Mpa,反应后冷却。进一步地,所述S3包括将树脂10-19份、甲醇20-50份、得到的物质混合加热200摄氏熔化,然后进行精整处理,冷却后得到基材层。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抗氧化的负氧离子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1)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基材层由树脂、木质素、甲醇、四氢呋喃、陶瓷粉末、硅藻土和多酚等原料构成,使得基材层具有了很好的抗氧化能力,质量好,寿命长,不易失效和脱落,并且配方简单,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负氧离子层由锗稀土负离子产生材料可释放出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达到6000—60000个,最高可达60000个以上,相当于我们在原始森林里负氧离子的浓度,可使细胞活化,使老死细胞排泄或赋予再生能力,可增强细胞能量,增强细胞的功能和活力;能够有效激活人体酶系统,恢复细胞正常运动,从而促进人体自身的解毒和排毒功能;可以轻易通过一般营养物质不易通过的血脑屏障,从而进入各种组织的内部尤其是进入大脑中起到抗氧化的作用。(3)本专利技术材料本体之间通过凸耳和耳槽之间相连接,使得材料本体之间拼接更加紧凑,同时插条插接在插槽的内部进一步提升了材料本体之间连接紧凑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释: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材料本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基材层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材料本体、2凸耳、3耳槽、4插槽、5插条、6负氧离子层、7基材层、8保护层、9装饰层、10泡孔层、11连接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4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抗氧化的负氧离子材料,如图1-图4所示,包括材料本体1,材料本体1的两侧外壁上分别开设有呈交错式结构分布的凸耳2和耳槽3,且凸耳2和耳槽3之间相契合,材料本体1远离凸耳2和耳槽3的另外两侧外壁的中心处分别开设有插条5和插槽4,且插条5插接在插槽4的内部,材料本体1包括负氧离子层6和基材层7,负氧离子层6压制在基材层7的顶部外壁上,基材层7包括保护层8、装饰层9、泡孔层10和连接层11,泡孔层10压制在连接层11的顶部外壁上,且装饰层9压制在泡孔层10的顶部外壁上,保护层8压制在装饰层9的顶部外壁上。进一步地,负氧离子层6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成:锗50-80份,铁10份、氧化钕1份、氧化镨0.1份、氧化铈1份、氧化钇0.2份、氧化钷1.5份、氧化钬1份。进一步地,锗50份,铁10份、氧化钕1份、氧化镨0.1份、氧化铈1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氧化的负氧离子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材料本体(1),所述材料本体(1)的两侧外壁上分别开设有呈交错式结构分布的凸耳(2)和耳槽(3),且凸耳(2)和耳槽(3)之间相契合,所述材料本体(1)远离凸耳(2)和耳槽(3)的另外两侧外壁的中心处分别开设有插条(5)和插槽(4),且插条(5)插接在插槽(4)的内部,所述材料本体(1)包括负氧离子层(6)和基材层(7),所述负氧离子层(6)压制在基材层(7)的顶部外壁上,所述基材层(7)包括保护层(8)、装饰层(9)、泡孔层(10)和连接层(11),所述泡孔层(10)压制在连接层(11)的顶部外壁上,且装饰层(9)压制在泡孔层(10)的顶部外壁上,所述保护层(8)压制在装饰层(9)的顶部外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氧化的负氧离子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材料本体(1),所述材料本体(1)的两侧外壁上分别开设有呈交错式结构分布的凸耳(2)和耳槽(3),且凸耳(2)和耳槽(3)之间相契合,所述材料本体(1)远离凸耳(2)和耳槽(3)的另外两侧外壁的中心处分别开设有插条(5)和插槽(4),且插条(5)插接在插槽(4)的内部,所述材料本体(1)包括负氧离子层(6)和基材层(7),所述负氧离子层(6)压制在基材层(7)的顶部外壁上,所述基材层(7)包括保护层(8)、装饰层(9)、泡孔层(10)和连接层(11),所述泡孔层(10)压制在连接层(11)的顶部外壁上,且装饰层(9)压制在泡孔层(10)的顶部外壁上,所述保护层(8)压制在装饰层(9)的顶部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氧化的负氧离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层(6)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成:锗50-80份,铁10-12份、氧化钕1-3份、氧化镨0.1-1份、氧化铈1-2份、氧化钇0.2-0.3份、氧化钷1.5-2.5份、氧化钬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氧化的负氧离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锗50-80份,铁10-12份、氧化钕1-3份、氧化镨0.1-1份、氧化铈1-2份、氧化钇0.2-0.3份、氧化钷1.5-2.5份和氧化钬1-2份各原料按配方粉碎,再研磨至纳米级后混合均匀,然后加水,均匀混合,做成直径3—5mm的小球,将小球放入1500-2500度的加热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华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多礼新材料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