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血液灌流器技术

技术编号:2699809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血液灌流器,该纤维素微球吸附剂为核壳结构,包括内核以及包覆内核的外壳层,外壳层和内核具有连续的贯通孔结构,外壳层贯通孔的孔径小于内核贯通孔的孔径。该制备方法包括一次致孔和二次致孔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纤维素微球吸附剂能够吸附β2-微球蛋白,同时能够降低对血液中有益成分例如分子量大的白蛋白、球蛋白的吸附,提高了治疗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血液灌流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血液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血液灌流器。
技术介绍
尿毒症是因为机体内部各种肾脏疾病导致的肾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最终导致肾功能丧失,使体内代谢废物如β2-微球蛋白(β2-MG)等不能及时排出、大量聚集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综合病,其中β2-MG积累导致淀粉样变及腕管综合征,PTH积累导致肾性骨病、异位钙化,IL-6的增多积累导致全身慢性炎症反应,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这些炎症反应与动脉硬化、营养不良有关。血液净化仍是目前临床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法,包括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等。与主要通过扩散方式清除溶质的血液透析相比,血液灌流不仅对与蛋白结合率高的毒物及脂溶性毒物有较高的清除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清除血液中的游离毒物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中、大分子毒素如β2-MG、PTH、AGEs、Hcy和IL-6等,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血液灌流要求吸附剂的血液相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其特征在于:/n所述纤维素微球吸附剂为核壳结构,包括内核以及包覆所述内核的外壳层,所述外壳层和所述内核具有连续的贯通孔结构,所述外壳层贯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内核贯通孔的孔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素微球吸附剂为核壳结构,包括内核以及包覆所述内核的外壳层,所述外壳层和所述内核具有连续的贯通孔结构,所述外壳层贯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内核贯通孔的孔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核和所述外壳层均为纤维素或纤维素衍生物;
所述内核贯通孔和所述外壳层贯通孔的内表面接枝有疏水性配基,所述外壳层外表面不接枝疏水性配基;所述外壳层外表面连接有亲水性基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核贯通孔的孔径为50nm至3000nm,优选为200nm至1500nm,更优选为200nm至600nm;
所述外壳层贯通孔的孔径为1nm至500nm,优选为10nm至100nm,更优选为10nm至5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纤维素微球吸附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层厚度为所述内核直径的0.2%至50%,优选为1%至10%。


5.一种纤维素微球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次致孔:配置纤维素或纤维素衍生物溶液,加入第一致孔剂,分散后加热固化成球,清洗,得到一次致孔纤维素微球;当所述纤维素衍生物为纤维素酯时在加热固化成球后以及在清洗前还包括皂化步骤;
二次致孔:配置纤维素或纤维素衍生物溶液,加入第二致孔剂,加入所述一次致孔纤维素微球,分散后加热固化成球,清洗,筛分,得到二次致孔纤维素微球;当所述纤维素衍生物为纤维素酯时,在加热固化成球后还包括水解步骤;所述二次致孔纤维素微球具有在所述一次致孔步骤中形成的具有贯通孔的内核以及在所述二次致孔步骤中形成的包覆所述内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凡蔡礼桃毕大武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健科医用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