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9658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采摘、萎凋、杀青、三次揉捻和两次干燥,使用此方法具有使用部分机械化制备能够加大产量且能够稳定绿茶的质量;使用在阳光下日照的萎凋方式能够加快生产效率;使用三次揉捻的方法使茶叶细胞的破碎率为45%‑65%,揉捻过程中茶汁渗出又被茶条吸附,使最后成品茶的茶香更浓郁的进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茶叶源于中国,有六千年的悠久历史,并且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茶文化”。茶叶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为六大类,其中绿茶是最早出现的一种茶类,属不发酵茶。绿茶的初制工艺是:茶青先经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阻止多酚类氧化;再经揉捻、干燥而成,成茶清汤绿叶。由于干燥方法不同,可分为炒宵、烘青、晒籽三种。梅州生产的绿茶为炒青和烘籽绿茶,由于其外形紧秀、微弯似眉,故称为眉茶。如梅州地方历史九大名茶的清凉山茶、马图茶、天柱山茶、官田茶和黄坑茶等。绿茶是石门传统产业。但现在的石门绿茶为了保持其风味,仍然沿用纯手工制作,然而纯手工很大部分依赖于经验,不仅成品难以保证,而且生产效率低,难以适应市场,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此问题的石门绿茶的生产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摘:采摘初展茶青,所述初展茶青为一芽二叶或三叶同等嫩度的对夹叶;2)萎凋:将茶青薄摊在室内阴凉处7-8小时,或者在阳光下晒20-25分钟后移至室内,茶青的厚度为1.5-2厘米;3)杀青:萎凋后的茶青投入电动滚筒式杀青机,杀青温度为260-280℃,杀青时间为8-10分钟;4)揉捻:揉捻分三次,第一次低压揉捻10-15分钟,第二次中压揉捻5-20分钟,第三次低压揉捻15-25分钟;5)干燥:烘干机温度升至100-120℃时投入揉捻后的茶条,烘干取出晾凉后得石门绿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萎凋后茶青的含水量降至70%-8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中杀青3-5分钟后,杀青温度匀速降温至200-2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杀青后的茶青的含水量降至35%-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中第一次揉捻过程中茶青受的压力为100-150N,第二次揉捻过程中茶青受的压力为250-300N,第三次揉捻过程中茶青受的压力为80-120N,三次揉捻后成茶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5)中茶条在100-120℃温度下进行第一次烘干,第一次烘干时间为5-8分钟,烘干至含水率为20%-25%,下机摊凉,然后过筛出茶末,过筛后的茶条在80-100℃温度下进行第二次烘干,第二次烘干时间为4-7分钟,下机摊凉,最后过筛包装。使用以上制备方法制备的石门绿茶,具有以下进步:(1)使用部分机械化制备能够加大产量且能够稳定绿茶的质量;(2)使用在阳光下日照的萎凋方式能够加快生产效率;(3)使用三次揉捻的方法使茶叶细胞的破碎率为45%-65%,揉捻过程中茶汁渗出又被茶条吸附,使最后成品茶的茶香更浓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摘:采摘初展茶青,所述初展茶青为一芽二叶或三叶同等嫩度的对夹叶;2)萎凋:将茶青薄摊在室内阴凉处7-8小时,或者在阳光下晒20-25分钟后移至室内,茶青的厚度为1.5-2厘米,萎凋后茶青的含水量降至70%-80%;3)杀青:萎凋后的茶青投入电动滚筒式杀青机,杀青温度为260-280℃,杀青时间为8-10分钟,杀青3-5分钟后,杀青温度匀速降温至200-230℃,杀青后的茶青的含水量降至35%-40%;4)揉捻:揉捻分三次,第一次低压揉捻10-15分钟,第一次揉捻过程中茶青受的压力为100-150N,第二次中压揉捻5-20分钟,第二次揉捻过程中茶青受的压力为250-300N,第三次低压揉捻15-25分钟,第三次揉捻过程中茶青受的压力为80-120N,三次揉捻后成茶条;5)干燥:烘干机温度升至100-120℃时投入揉捻后的茶条进行第一次烘干,第一次烘干时间为5-8分钟,烘干至含水率为20%-25%,下机摊凉,然后过筛出茶末,过筛后的茶条在80-100℃温度下进行第二次烘干,第二次烘干时间为4-7分钟,下机摊凉,最后过筛包装,得石门绿茶。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杀青是其重要的步骤,需要破坏茶青中酶的活性,抑制多酚类物质的氧化,采摘的初展茶青水分较多,直接进行杀青处理不仅需要较多的处理时间,此过程会产生水、电等能耗,而且容易产生红梗红叶,影响最后绿茶的汤色,因此在杀青处理前先对初展茶青进行萎凋。萎凋通常的方法是将茶青摊开,放置于阴凉地方,使茶青自身蒸发部分水分,本技术方案可以采用在阳光下晒的方法进行萎凋,能够大幅度的降低萎凋时间,而且阳光下晒对茶青最后产茶的口感和汤色并无影响。杀青过程中采用先高温后低温的方法,因此在杀青3-5分钟后,杀青温度逐渐降低,能够起到杀青不生青、不黄熟、不焦边、无红梗红叶,无水闷、熟闷和焦闷味的技术效果。揉捻分三次,第一次揉捻设备内对茶青的压力为100-150N,第二次揉捻设备内对茶青的压力为250-300N,第三次揉捻设备内对茶青的压力为80-120N,第一次揉捻使用低压能够避免破坏茶青,使茶青保持完整叶型,第二次揉捻加压更加利于茶汁的渗出,第三次揉捻减压使外溢的茶汁重新吸入茶条中,在揉捻过程中加温50-60℃,利于茶汁的渗出,揉捻结束后需要降温,将因揉捻而结块的茶条摊开晾凉,避免因升温带来氧化,使茶叶变红。干燥过程彻底破坏茶条中残余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的氧化,进一步散发茶条中的青草气,增进香气和滋味。此技术方案中使用烘干机烘干,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稳定产品质量。采用两次烘干的方案且第二次烘干温度较低,第一次烘干的主要目的在于排湿,第二次烘干在继续排湿的过程中能够使茶条更加紧实,使茶条弯曲似眉,成石门绿茶。实施例1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摘:采摘初展茶青,所述初展茶青为一芽二叶或三叶同等嫩度的对夹叶;2)萎凋:将茶青薄摊在室内阴凉处7小时,茶青的厚度为1.5厘米,萎凋后茶青的含水量降至70%;3)杀青:萎凋后的茶青投入电动滚筒式杀青机,杀青温度为260℃,杀青时间为10分钟,杀青3分钟后,杀青温度匀速降温至200℃,杀青后的茶青的含水量降至35%;4)揉捻:揉捻分三次,第一次低压揉捻10分钟,第一次揉捻过程中茶青受的压力为150N,第二次中压揉捻20分钟,第二次揉捻过程中茶青受的压力为250N,第三次低压揉捻15分钟,第三次揉捻过程中茶青受的压力为120N,三次揉捻后成茶条;5)干燥:烘干机温度升至100℃时投入揉捻后的茶条进行第一次烘干,第一次烘干时间为8分钟,烘干至含水率为20%,下机摊凉,然后过筛出茶末,过筛后的茶条在80℃温度下进行第二次烘干,第二次烘干时间为4分钟,下机摊凉,最后过筛包装,得石门绿茶。实施例2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摘:采摘初展茶青,所述初展茶青为一芽二叶或三叶同等嫩度的对夹叶;2)萎凋:将茶青薄摊在室内阴凉处8小时,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采摘:采摘初展茶青,所述初展茶青为一芽二叶或三叶同等嫩度的对夹叶;/n2)萎凋:将茶青薄摊在室内阴凉处7-8小时,或者在阳光下晒20-25分钟后移至室内,茶青的厚度为1.5-2厘米;/n3)杀青:萎凋后的茶青投入电动滚筒式杀青机,杀青温度为260-280℃,杀青时间为8-10分钟;/n4)揉捻:揉捻分三次,第一次低压揉捻10-15分钟,第二次中压揉捻5-20分钟,第三次低压揉捻15-25分钟;/n5)干燥:烘干机温度升至100-120℃时投入揉捻后的茶条,烘干取出晾凉后得石门绿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采摘初展茶青,所述初展茶青为一芽二叶或三叶同等嫩度的对夹叶;
2)萎凋:将茶青薄摊在室内阴凉处7-8小时,或者在阳光下晒20-25分钟后移至室内,茶青的厚度为1.5-2厘米;
3)杀青:萎凋后的茶青投入电动滚筒式杀青机,杀青温度为260-280℃,杀青时间为8-10分钟;
4)揉捻:揉捻分三次,第一次低压揉捻10-15分钟,第二次中压揉捻5-20分钟,第三次低压揉捻15-25分钟;
5)干燥:烘干机温度升至100-120℃时投入揉捻后的茶条,烘干取出晾凉后得石门绿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萎凋后茶青的含水量降至7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抗抗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怡田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