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965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晒青、摊晾、做青、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引进乌龙茶加工的晒青和做青工艺,通过添加重摇青降低红茶的苦涩味,摇青能够使加速香气物质的生成,摇青是通过叶片振动和相互摩擦,使得叶片边缘的细胞组织损伤,利于提升酶促反应和物质水解,有效地去除了夏秋茶叶中滋味苦涩、香气不佳等问题,制备出滋味甜醇爽口的夏秋红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的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红茶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茶类,占世界茶叶消费量的67%,占茶叶贸易量的80%,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到2020年,世界红茶出口量将增加1.8%。可以预见,红茶仍将长期处于国际茶叶市场的主导地位。茶叶按生产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夏秋季节温度高、光照强,茶树新梢生长迅速,采收周期长、产量大,生产成本较低,适合进行批量生产。但由于夏秋茶中的茶多酚、花青素、咖啡碱含量高,酚氨比值较大,一般情况下,夏秋茶制成的红茶普遍存在滋味苦涩、香气不佳等问题,经济效益低,茶农缺乏生产动力,造成了夏秋茶的资源极大浪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理念的逐渐改变,茶叶因其天然、保健的自身特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茶文化的推广也使茶叶消费者呈现年轻化趋向,科技的进步也促使茶叶产品需求与生产研发朝多样化、创新化方向发展。茶叶的生产和消费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绿茶、红茶和普洱茶等领域,还将向茶叶精深加工、茶叶多用方向发展,不断开发市场适销的名特优茶、茶饮料、茶保健品、茶内含成份提取物,积极延伸产业链,加速茶叶除饮用外的其他用途,如茶为食用、茶为药用以及其他领域茶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茶叶的附加值。红茶属于发酵茶,传统的制备工艺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筛分、拣剔等步骤。然而,正是由于红茶独特的制备方法,对于夏秋所产的茶叶来说,依据传统方法制得的红茶,一直具有滋味苦涩、香气不佳等问题,如何消除上述问题,成为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专利申请201811382222.9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摘;萎调,将摘下的鲜叶充分摊晾在竹筛上,按6~8cm的厚度摊放,置于阴凉处晾晒,晾晒时间为22~25h;揉捻,人工揉捻,反复搓揉,揉捻时间为0.5~0.8h;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置于木桶或竹篓中,加力压紧;高温烘焙,将发酵后的茶叶送进高温烘焙室,用100~120℃的高温烘焙,高温烘焙时间10~15min,高温毛烘干;低温烘焙,将高温烘焙的茶叶立马送进低温烘焙室,用40~50℃的低温烘焙,低温烘焙时间为5~10min,低温慢烘;抖筛,将烘焙后的茶叶放置孔径为2mm抖筛中,按2~3cmcm的厚度摊放,每分钟抖60~80次,将微小茶叶筛出,剩余初步大小合格的茶叶留在抖筛上。该专利申请仍然是采用传统的工艺对红茶进行制作,并不能克服现有的缺陷,对茶叶的选取仍然是春茶,夏秋茶依然得不到应有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引进乌龙茶加工的晒青和做青工艺,茶叶鲜叶经晒青、摊晾、做青、揉捻、发酵、干燥等程序后,制成滋味甜醇爽口的夏秋红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采用本方法无需添加外源物质,仅通过加工工艺的改进即可解决传统夏秋红茶苦涩味重的问题,对开发红茶新产品,提高茶叶整体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晒青:在温度25℃~30℃的条件下,将新鲜的茶叶薄摊于晾晒容器内进行晾晒;所述晾晒容器,最好为竹制篾盘,既能承托茶叶,又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便于促进晒青工艺的进行。进一步,为了更好地发挥晒青的效果,将上述茶叶在9-10点的太阳下晒15min左右,中间翻动1-2次。S2摊晾:将晒青适度的茶叶取回室内通风处摊放60min左右,使茶叶恢复到室温。S3做青:将摊晾后的茶叶进行做青处理,做青包括摇青和晾青两个重复交替的处理过程,摇青通过摇青机实现,摇青后进行晾青,如此交替进行2-4次;进一步,所述摇青时,投入茶叶量为摇青机总容量的1/2-3/5,摇青机转速定位800-1000r/min。摇青时间:第一次1min,第二次2min,第三次4min,第四次5min;更进一步,所述做青过程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2~28℃,将湿度控制在70~80%。S4揉捻:将做青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具体地说,揉捻采用揉捻机进行处理,揉捻时间为60-80min,揉捻时力度遵循轻~重~轻的原则(先不加压揉捻机转动5min,然后揉捻机挡位控制:轻压15min~重压30min~轻压15min~松压5min,然后出茶)。S5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3-5h,待叶呈黄红、青草味消失、花香显露时即停止发酵。进一步,所述发酵包括湿发酵和干发酵,其中,湿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置于发酵机中发酵,设定温度24~28℃,湿度95%,发酵时间为2—3h,待叶色黄时停止发酵;干发酵:将湿发酵好的茶叶湿度脱水至60%,设定温度24~28℃,时间为1-2h,待叶呈黄红、青草味消失、花香显露时即停止发酵。本专利技术在传统发酵的基础上,创新了两段发酵方式,即前时段湿发酵后时段干发酵,制出的红茶呈紧、绷、圆、直的针状;同时在发酵过程中采用自然发酵的方式,使生产出的红茶具有自然花香,并解决冷后浑的问题。S6烘干,将发酵好的茶叶进行烘干,控制其含水率低于6%即可。进一步,所述的烘干步骤包括初干和足干:初干:将发酵好的茶叶通过茶叶炒干机烘干2-3h,至八成干;足干:通过提香机以80℃干燥2h,烘干后茶叶的含水率控制在4%~6%。本专利技术在揉捻工艺通过添加重摇青降低红茶的苦涩味,其原理是适当程度的加重摇青能够使加速香气物质的生成,摇青是通过叶片振动和相互摩擦,使得叶片边缘的细胞组织损伤,利于提升酶促反应和物质水解,尤其是酚类物质的氧化、酯型儿茶素、多糖类物质的水解以及芳香物质的形成,这对于降低茶叶苦涩味,形成高效持久的花香有着重要意义。本专利技术打破了结合现有的红茶、绿茶制作的界限,将绿茶的制备工艺融合到红茶中,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和创新了土家传统制茶技术,有效地去除了夏秋茶叶中滋味苦涩、香气不佳等问题,制备出滋味甜醇爽口的夏秋红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实现的红茶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实现的红茶的制备方法,其技术路线为:晒青→摊晾→做青→揉捻→湿发酵→干发酵→干燥。具体的实现步骤为:S1、晒青:在温度25℃~30℃的条件下,将新鲜茶叶薄摊于晾晒容器内进行晾晒;所述晾晒容器,最好为竹制篾盘,既能承托茶叶,又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便于促进晒青工艺的进行。为了更好地发挥晒青的效果,将上述茶叶在9-10点的太阳下晒15min左右,中间翻动1-2次。S2、摊晾:将晒青适度的茶叶取回室内通风处摊放60min左右,使茶叶叶片恢复到室温。由于茶叶经过日晒,茶叶的表面温度要高于室温,为了后续的制作,需要将茶叶的温度降低下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S1、晒青:在温度25℃~30℃的条件下,将新鲜的茶叶薄摊于晾晒容器内进行晾晒;/nS2、摊晾:将晒青适度的茶叶取回室内通风处摊放60min左右,使茶叶恢复到室温;/nS3、做青:将摊晾后的茶叶进行做青处理,做青包括摇青和晾青两个重复交替的处理过程,摇青通过摇青机实现,摇青后进行晾青,如此交替进行2-4次;/nS4、揉捻:将做青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nS5、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3-5h,待叶呈黄红、青草味消失、花香显露时即停止发酵;/nS6烘干,将发酵好的茶叶进行烘干,控制其含水率低于6%即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晒青:在温度25℃~30℃的条件下,将新鲜的茶叶薄摊于晾晒容器内进行晾晒;
S2、摊晾:将晒青适度的茶叶取回室内通风处摊放60min左右,使茶叶恢复到室温;
S3、做青:将摊晾后的茶叶进行做青处理,做青包括摇青和晾青两个重复交替的处理过程,摇青通过摇青机实现,摇青后进行晾青,如此交替进行2-4次;
S4、揉捻:将做青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处理;
S5、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3-5h,待叶呈黄红、青草味消失、花香显露时即停止发酵;
S6烘干,将发酵好的茶叶进行烘干,控制其含水率低于6%即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所述晾晒容器,为竹制篾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将上述茶叶在9-10点的太阳下晒15min左右,中间翻动1-2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所述摇青时,投入茶叶量为摇青机总容量的1/2-3/5,摇青机转速定位800-1000r/min;摇青时间:第一次1min,第二次2min,第三次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翔生
申请(专利权)人:吉首市一两金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