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载波接收带通平坦型滤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56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载波接收带通平坦型滤波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第一模块电路、电容耦合双RLC带通滤波电路和电压跟随器;所述第一模块电路的输入端接入载波信号,所述第一模块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容耦合双RLC带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耦合双RLC带通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与施密特触发器连接;所述第一模块电路用于对所述载波信号及所述载波信号中的电磁干扰信号进行放大;所述电容耦合双RLC带通滤波电路用于调节通频带的宽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载波接收带通平坦型滤波电路,克服电磁干扰信号对光伏组件间载波通信的干扰,能保证载波信号的有效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载波接收带通平坦型滤波电路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电站监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载波接收带通平坦型滤波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光伏电站中的故障监测成为维护光伏电站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的重要课题。光伏发电站主要是由光伏组件串列、汇流箱或逆变器、配电柜、并网设备等组成,现阶段我国光伏发电站中的逆变器主要以组串式逆变器居多。光伏组件在经历若干年的运行后会出现局部阴影遮挡、隐裂、蜗牛纹、热斑、电势诱发衰减(PID)、开路、短路、线缆老化等常见故障,若不能对这些故障进行及时的检测与故障排除,将降低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影响电站的经济效益,甚至引发火灾而出现安全事故。为了能监测光伏组件的电压、电流等运行参数,需借用直流载波通信、无线通信以及以太网通信等技术,将采集的各光伏组件运行参数传输至管理中心,对故障类型进行识别判断,及时发现有故障的光伏组件。在光伏组件串列中运用直流载波通信技术,传输光伏组件的运行参数,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等特点。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载波通信方式传输光伏组件的运行数据时,由光伏组件串列和逆变器会产生的电磁干扰信号,电磁干扰信号对光伏组件间的载波通信干扰大不能保证载波信号的正常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载波接收带通平坦型滤波电路,克服电磁干扰信号对光伏组件间载波通信的干扰,能保证载波信号的有效传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光伏组件载波接收带通平坦型滤波电路,包括:第一模块电路、电容耦合双RLC带通滤波电路和电压跟随器;所述第一模块电路的输入端接入载波信号,所述第一模块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容耦合双RLC带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耦合双RLC带通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与施密特触发器连接;所述第一模块电路用于对所述载波信号及所述载波信号中的电磁干扰信号进行放大;所述电容耦合双RLC带通滤波电路用于调节通频带的宽度。可选的,所述第一模块电路包括一阶无源RC低通滤波电路和一阶有源低通滤波放大电路;所述一阶无源RC低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接入所述载波信号,所述一阶无源RC低通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一阶有源低通滤波放大电路连接;所述一阶有源低通滤波放大电路用于将所述一阶无源RC低通滤波电路输出的载波信号进行放大。可选的,所述一阶无源RC低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接入所述载波信号;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地相连。可选的,所述一阶有源低通滤波放大电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二电容和第一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相连,第所述一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相连。可选的,所述电容耦合双RLC带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五电阻、初级RLC回路、第五电容和次级RLC回路;所述初级RLC回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一阶有源低通滤波放大电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串联在所述初级RLC回路与所述次级RLC回路之间。可选的,所述初级RLC回路包括:第六电阻、第一电感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五电阻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第五电容。可选的,所述次级RLC回路包括第二电感、第四电容和第七电阻;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均接地。可选的,所述电压跟随器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次级RLC回路相连,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载波接收带通平坦型滤波电路,第一模块电路用于对所述载波信号中的电磁干扰信号进行放大;所述电容耦合双RLC带通滤波电路用于调节通频带的宽度,电压跟随器用作缓冲级,有效地提高了电路输出端的带负载能力。本技术对218KHz的载波信号进行了有效的放大,且具有一定的通频带宽度,实现的具体电路即使使用的元器件精度误差有变化,也能满足滤波器的设计指标要求、不会影响对载波信号的正常传输,并且能对35KHz及以下和700KHz及以上的电磁干扰信号均进行有效的衰减,克服了这些电磁干扰信号对光伏组件间载波通信的干扰,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载波通信方式传输光伏组件的运行数据时,电磁干扰信号对光伏组件间的载波通信干扰大的技术问题。因此,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克服电磁干扰信号对光伏组件间载波通信的干扰,能保证载波信号的有效传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载波接收带通平坦型滤波电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载波接收带通平坦型滤波电路与前后级电路连接框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阶无源RC低通滤波电路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阶有源低通滤波放大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电容耦合双RLC带通滤波电路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电压跟随器电路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载波接收带通平坦型滤波电路的总体电路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载波接收带通平坦型滤波电路元件参数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载波接收带通平坦型滤波电路,克服电磁干扰信号对光伏组件间载波通信的干扰,能保证载波信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载波接收带通平坦型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块电路、电容耦合双RLC带通滤波电路和电压跟随器;/n所述第一模块电路的输入端接入载波信号,所述第一模块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容耦合双RLC带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耦合双RLC带通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与施密特触发器连接;/n所述第一模块电路用于对所述载波信号以及所述载波信号中的电磁干扰信号进行放大;所述电容耦合双RLC带通滤波电路用于调节通频带的宽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载波接收带通平坦型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块电路、电容耦合双RLC带通滤波电路和电压跟随器;
所述第一模块电路的输入端接入载波信号,所述第一模块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容耦合双RLC带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耦合双RLC带通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与施密特触发器连接;
所述第一模块电路用于对所述载波信号以及所述载波信号中的电磁干扰信号进行放大;所述电容耦合双RLC带通滤波电路用于调节通频带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载波接收带通平坦型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电路包括一阶无源RC低通滤波电路和一阶有源低通滤波放大电路;
所述一阶无源RC低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接入所述载波信号,所述一阶无源RC低通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一阶有源低通滤波放大电路连接;所述一阶有源低通滤波放大电路用于将所述一阶无源RC低通滤波电路输出的载波信号进行放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载波接收带通平坦型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阶无源RC低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接入所述载波信号;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地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载波接收带通平坦型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阶有源低通滤波放大电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二电容和第一运算放大器;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凤杰闫冯渊范杰清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