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底座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53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58
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底座电路,涉及电路领域,包括控制电路,还包括稳压电路、感应电路、电源电路、保护电路、驱动电路和状态显示电路;感应电路、电源电路、保护电路、驱动电路和状态显示电路分别与控制电路电连接,稳压电路与电源电路电连接,驱动电路连接负载,电源电路连接电源;控制电路通过感应电路导通驱动电路驱动负载工作于充电状态或恒温状态;通过该电路,实现线圈工作在两种不同状态下,当线圈工作在充电状态时能够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当线圈工作在恒温状态下时,通过在无线充电底座上事先安装导磁片,利用线圈对导磁片产生涡流从而产生热量,实现温度提高,杯子放置于充电底座上可实现加热以及恒温的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底座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底座电路。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由于充电器与待充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目前,市面上无线充电器大多为无线充电底座,无线充电底座设有发射线圈,待充电装置设有接收线圈。当对待充电装置进行无线充电的时候,无线充电底座的发射线圈与待充电装置的接收线圈的位置相互对准,以保证顺利充电。然而,现有的无线充电底座的线圈仅仅具备充电功能,不具备多功能化,导致该产品的使用范围较为局限单一,因此有必要对无线充电底座的电路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底座电路,包括控制电路,还包括稳压电路、感应电路、电源电路、保护电路、驱动电路和状态显示电路;感应电路、电源电路、保护电路、驱动电路和状态显示电路分别与控制电路电连接,稳压电路与电源电路电连接,驱动电路连接负载,电源电路连接电源;控制电路通过感应电路导通驱动电路驱动负载工作于充电状态或恒温状态。优选的,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2。优选的,感应电路包括触摸芯片U4、电容C36、电阻R48、触摸片J1、电阻R51、电阻R52、电阻R49、电容C91、电容C38和电阻R50;触摸芯片U4的第1引脚连接电阻R48的一端,电阻R48的另一端连接触摸片J1,触摸芯片U4的第2引脚接地,触摸芯片U4的第3引脚连接电容C36的一端,电容C36的另一端接地;触摸芯片U4的第4引脚分别与电阻R51和电阻R52连接,电阻R5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2的另一端接高电平;触摸芯片U4的第5引脚分别与电容C91、电容C38和电阻R50连接,电容C91和电容C3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0的另一端接高电平;触摸芯片U4的第6引脚连接电阻R49,电阻R49的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第15引脚。优选的,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8、电阻R35、电阻R31、MOS管Q4、电阻R39、电阻R19、电阻R22、电阻R24、电阻R20、电阻R21和电容C25;MOS管Q4的漏极连接控制芯片U2的第11引脚,MOS管Q4的漏极还连接电阻R18,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高电平,MOS管Q4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31、电阻R39和负载的负级,电阻R3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5和控制芯片U2的第12引脚,电阻R35的另一端连接高电平,MOS管Q4的源极接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高电平,电阻R1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2和控制芯片U2的第18引脚,电阻R2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4和负载的正极,电阻R2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5的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第19引脚,电容C2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0、电阻R21和高电平,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状态显示电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第21引脚。优选的,电源电路包括集成MOS管Q1、集成MOS管Q2、电容C10、电容C12、二极管D1、电容C15、电容C17、电容C21、电容C23、电阻R17、电容C11、电容C13、电容C39、电容C40、电容C41、电容C42、电阻R53、电阻R54、线端接口P1、线端接口P2、线端接口P3和线端接口P4;集成MOS管Q1的第1引脚连接控制芯片U2的第27引脚,集成MOS管Q1的第2引脚连接控制芯片U2的第28引脚和第29引脚,集成MOS管Q1的第3引脚连接控制芯片U2的第26引脚,集成MOS管Q1的第4引脚连接MOS管Q2的第4引脚,集成MOS管Q1的第5引脚分别与线端接口P1和线端接口P3连接,集成MOS管Q1的第6引脚连接集成MOS管Q2的第6引脚,并且集成MOS管Q1的第6引脚和集成MOS管Q2的第6引脚连接于稳压电路,集成MOS管Q1的第6引脚还分别连接电容C10和电容C12,电容C10和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集成MOS管Q1的第4引脚,集成MOS管Q2的第6引脚还分别与电容C11和电容C13连接,电容C11和电容C13连接的另一端连接集成MOS管Q2的第4引脚,集成MOS管Q2的第5引脚分别连接电容C15、电容C17、电容C21和电容C23电容C15、电容C17、电容C21和电容C231的另一端连接线端接口P2、线端接口P4和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控制芯片U2的第2引脚;电容C39的一端与接集成MOS管Q1的第5引脚连接,电容C39的一端另一端与电阻R53连接,电阻R53的另一端与电阻R54连接,电阻R54的另一端与电容C40连接,电容C40的另一端与集成MOS管Q2的第6引脚连接,电容C41跨接在电阻R53的两端,电容C42跨接在电阻R54的两端,电阻R17的一端连接在集成MOS管Q1的第4引脚和集成MOS管Q2的第4引脚之间,并且电阻R17的该端还连接在电阻R53和电阻R54之间,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优选的,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1、电容C3和电容C4,稳压芯片U1的第3引脚分别连接电容C3和电源电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稳压芯片U1的第1引脚接地,稳压芯片U1的第2引脚分别连接高电平和电容C4,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优选的,保护电路包括电容C27、电阻R25、电阻R27、热敏电阻R45、电阻R28、电阻R26和电容C28;电阻R25的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第8引脚,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7和电容C27,电阻R27和电容C2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6的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第37引脚和第38引脚,电阻R2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8、热敏电阻R45和电容C28,电阻R28、热敏电阻R45和电容C28的另一端接地。优选的,状态显示电路包括三色发光二极管D5、电阻R29、电阻R30和电阻R23,三色发光二极管D5的负级第1引脚连接电阻R23,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第20引脚,三色发光二极管D5的负级第2引脚连接电阻R30,电阻R30的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第9引脚,三色发光二极管D5的负级第3引脚连接电阻R29,电阻R29的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第31引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感应电路发送指令信号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接收指令信号后进行解读,生成对应控制指令导通驱动电路驱动线圈进入充电状态或恒温状态;通过该电路,实现线圈工作在两种不同状态下,当线圈工作在充电状态时能够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当线圈工作在恒温状态下时,通过在无线充电底座上事先安装导磁片,利用线圈对导磁片产生涡流从而产生热量,实现温度提高,杯子放置于充电底座上可实现加热以及恒温的保温效果。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底座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压电路、感应电路、电源电路、保护电路、驱动电路和状态显示电路;感应电路、电源电路、保护电路、驱动电路和状态显示电路分别与控制电路电连接,稳压电路与电源电路电连接,驱动电路连接负载,电源电路连接电源;控制电路通过感应电路导通驱动电路驱动负载工作于充电状态或恒温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底座电路,包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压电路、感应电路、电源电路、保护电路、驱动电路和状态显示电路;感应电路、电源电路、保护电路、驱动电路和状态显示电路分别与控制电路电连接,稳压电路与电源电路电连接,驱动电路连接负载,电源电路连接电源;控制电路通过感应电路导通驱动电路驱动负载工作于充电状态或恒温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底座电路,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底座电路,其特征在于,感应电路包括触摸芯片U4、电容C36、电阻R48、触摸片J1、电阻R51、电阻R52、电阻R49、电容C91、电容C38和电阻R50;触摸芯片U4的第1引脚连接电阻R48的一端,电阻R48的另一端连接触摸片J1,触摸芯片U4的第2引脚接地,触摸芯片U4的第3引脚连接电容C36的一端,电容C36的另一端接地;触摸芯片U4的第4引脚分别与电阻R51和电阻R52连接,电阻R5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2的另一端接高电平;触摸芯片U4的第5引脚分别与电容C91、电容C38和电阻R50连接,电容C91和电容C3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0的另一端接高电平;触摸芯片U4的第6引脚连接电阻R49,电阻R49的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第15引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底座电路,其特征在于,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8、电阻R35、电阻R31、MOS管Q4、电阻R39、电阻R19、电阻R22、电阻R24、电阻R20、电阻R21和电容C25;MOS管Q4的漏极连接控制芯片U2的第11引脚,MOS管Q4的漏极还连接电阻R18,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高电平,MOS管Q4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31、电阻R39和负载的负级,电阻R3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5和控制芯片U2的第12引脚,电阻R35的另一端连接高电平,MOS管Q4的源极接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高电平,电阻R1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2和控制芯片U2的第18引脚,电阻R2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4和负载的正极,电阻R2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5的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第19引脚,电容C2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0、电阻R21和高电平,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状态显示电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第21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加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底座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源电路包括集成MOS管Q1、集成MOS管Q2、电容C10、电容C12、二极管D1、电容C15、电容C17、电容C21、电容C23、电阻R17、电容C11、电容C13、电容C39、电容C40、电容C41、电容C42、电阻R53、电阻R54、线端接口P1、线端接口P2、线端接口P3和线端接口P4;集成MOS管Q1的第1引脚连接控制芯片U2的第27引脚,集成M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哲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奇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