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HOYA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两面非球面型渐变光焦度镜片及其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9512 阅读:3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减少远用部与近用部的像的倍率差,对于处方值有良好的视力校正和戴用时给予畸变少的宽广有效视野的两面非球面型渐变光焦度镜片。在把渐变光焦度镜片的渐变作用分割分配到镜片纵向和横向上的基础上,对于各自的方向决定最佳的物体侧、眼球侧的正反两面分担比率,这样来构成一片两面非球面型渐变光焦度镜片,通过提高反面(眼球侧表面)横向渐变作用的分担比率而能享受在水平方向上视野宽阔的优点,并且,通过提高正面(物体侧表面)纵向渐变作用的分担比率而能抑制在垂直方向上远近的眼球旋转角增加的缺点,在渐变光焦度镜片中,通过降低远用部与近用部像的倍率差,还能给予戴用时畸变少的宽阔范围的有效视野,也可以作为渐变光焦度镜片的物体侧表面而使用“左右对称的半成品”,在接受订货后仅把眼球侧表面作为与看近处时眼的对眼儿作用相对应的左右非对称曲面进行加工,能减少加工时间和成本。(*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眼镜用作为老花眼用渐变光焦度镜片使用的镜片,涉及渐变光焦度作用被分割分配在物体侧表面的第一折射表面和眼球侧表面的第二折射表面上,且把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合起来而给予根据处方值的远用度数(Df)和加入度数(ADD)的。
技术介绍
渐变光焦度镜片由于有在是老花眼用眼镜镜片的同时在外观上不容易被看出是老花眼用眼镜的优点,或有从远距离到近距离能无间断连续看清楚的优点等,而被一般广泛利用。但在有限的镜片面积中不介入分界线地配置用于看远处的视野、用于看近处的视野和用于看它们中间距离的视野这样多个视野的情况,所以各个视野的宽广度不一定充分。且主要是在侧面的视野中存在有感觉像的畸变或晃动的区域等,这是众所周知的渐变光焦度镜片特有的缺点。以改善这些渐变光焦度镜片特有的缺点为目的历来有各种提案,这些现有渐变光焦度镜片的面结构几乎都是在物体侧表面配置“渐变面”、在眼球侧表面配置“球面”或“散光面”的组合。与它们相反,作为在眼球侧表面附加以“渐变作用”为特征的渐变光焦度镜片有在1970年法国EsselOptical Co.(现Essilor)发售的Atoral Variplas。作为近年来被提案的现有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技术等,一般被叫做反面渐变(或凹面渐变)。该专利文献1提案的反面渐变中的面结构的主要目的是把必要的加入度数的一部分或全部从物体侧表面分担到眼球侧表面上,这样来减少远用部与近用部的像的倍率差,以改善像的畸变或晃动。即,专利文献1通过把物体侧表面设定为球面和旋转对称非球面而把“渐变作用”全部消去,仅在眼球侧表面上附加(融合)给予规定加入度数的“渐变面”。专利文献2则提案把物体侧表面“渐变面”上的加入度数减少得比规定值小,而把给予不足部分加入度数的“渐变面”附加(融合)反面侧的“球面”或“散光面”上。目的或根据虽然有不同,但作为具有在眼球侧表面附加“渐变作用”结构的渐变光焦度镜片的其它现有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5、专利文献6等,且与专利文献2中所述同样地作为在镜片的两面上具有“渐变作用”现有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7或专利文献8。这些现有技术的共同点在于把必要的加入度数给予镜片的物体侧和眼球侧这两面来分担。专利文献1WO97/19382号公报专利文献2WO97/19383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公昭47-23943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昭57-10112号公报专利文献5特开平10-206805号公报专利文献6特开2000-21846号公报专利文献7特开2000-338452号公报专利文献8特开平6-118353号公报上述现有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把渐变光焦度镜片中必要的加入度数的一部分或全部从镜片的物体侧表面分担到眼球侧表面上,这样来减少该镜片上远用部与近用部的倍率差,以改善由倍率差引起的像的畸变或晃动。但能得到这些改善效果根据的明确记载却少,仅不过是在专利文献2(以下有时记为现有技术1)等中有部分记载。即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面(1)式~(3)式所示的镜片倍率(SM)的计算式,并作为镜片设计的基本评价参数被采用。在此引用专利文献2的内容。“镜片的倍率SM一般由下式表示。SM=Mp×Ms(1)在此,Mp被叫做光焦度因数,Ms被叫做形状因数。把镜片从眼球一侧的面的顶点(内侧顶点)到眼球的距离设定为顶间距离L,把内侧顶点的光焦度(内侧顶点光焦度)设定为Po,把镜片中心的厚度设定为t,把镜片的折射率设定为n,把镜片物体侧的面的基线(光焦度)设定为Pb时,则如下表示。Mp=1/(1-L×Po) (2)Ms=1/(1-(t×Pb)/n) (3)式(2)和式(3)的计算中,分别对内侧顶点光焦度Po和基线Pb使用了屈光度(D),对距离L和厚度t使用了米(m)”。专利文献2使用这些镜片倍率(SM)的计算式来计算远用部与近用部的倍率差,由于其倍率差少而作为改善像的畸变或晃动。根据本申请专利技术者的研究,认为所述现有技术1与其它的现有技术比较有一定的效果,且判明为了进行更高性能的镜片设计还需要讨论以下几点。a、所述现有技术1使用的基本评价参数中本来所含的是应仅对镜片中央近旁适用的参数。这根据“镜片从眼球一侧的面的顶点到眼球的距离L”和“镜片中心的厚度t”这样的记载也能明了。即专利文献2的实施例中,使应仅对于位于镜片中央近旁远用部适用的基本评价参数对于位于距离镜片中心远的下方位置的近用部也适用,所以残留了由此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性。b、现有技术1除了上述的L、t、Po、Pb之外还加上了“镜片的折射率n”,由这五个基本评价参数来计算镜片的倍率SM。但实际上把带有度数的镜片前后倾斜看时马上就能明白,像的大小受“视线与镜片面的角度”强烈影响。因此认为特别是在位于距离镜片中心远的下方位置的近用部的倍率计算中,不能忽略该“视线与镜片面的角度”。因此在现有技术1的镜片设计中有由不考虑“视线与镜片面的角度”就计算镜片倍率而引起产生误差的可能性。c、现有技术1的“倍率”中除了散光镜片应用例的记载之外没有方向的概念。由于没有该概念,所以例如在位于距离镜片中心远的下方位置的近用部就有“纵向与横向的倍率不同”的情况,出现由此而产生误差的可能性。d、为了正确进行对于近用部的倍率计算,必须把到所视目标的距离,即“对物距离”作为计算因数来进行追加。但现有技术1对于该“对物距离”没有考虑。因此不能否定也有由没有该考虑而引起误差的可能性。e、现有技术1在倍率计算中没考虑由棱镜作用而产生的影响。因此也有由没有该考虑而引起误差的可能性。这样,从更正确进行“倍率”计算的观点来看,现有技术1也不一定能满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该课题而开发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了上述“视线与镜片面的角度”和“对物距离”的影响、降低镜片中远用部与近用部像的倍率差、对于处方值给予良好的视力校正且在戴用时给予畸变少的宽阔范围有效视野的。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结构。(第一结构)一种两面非球面型渐变光焦度镜片,其具有在物体侧表面的第一折射表面和眼球侧表面的第二折射表面上进行分割分配的渐变光焦度作用,当分别把所述第一折射表面中远用度数测量位置F1的横向表面光焦度和纵向表面光焦度设定为DHf、DVf,分别把所述第一折射表面中近用度数测量位置N1的横向表面光焦度和纵向表面光焦度设定为DHn、DVn时,满足下面的关系式DHf+DHn<DVf+DVn,且DHn<DVn并且,使所述第一折射表面的F1和N1中的表面像散成分在所述第二折射表面抵消,把所述第一和第二折射表面合起来而给予根据处方值的远用度数(Df)和加入度数(ADD),所述第一折射表面的像散分布是以通过所述远用度数测量位置F1的一根子午线为界而左右对称,所述第二折射表面的像散分布是以通过该第二折射表面的远用度数测量位置F2的一根子午线为界而左右非对称,且该第二折射表面的近用度数测量位置N2的配置是仅以规定距离向内靠近鼻侧。根据该结构,通过提高眼球侧表面横向渐变作用的分担比率而在水平方向上扩展了视野,同时通过提高物体侧表面纵向渐变作用的分担比率而使远近的视线移动容易,能提供具有像散少的宽广两眼视野且戴用时晃动或畸变少的渐变光焦度镜片。(第二结构)一种两面非球面型渐变光焦度镜片,是在第一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面非球面型渐变光焦度镜片,其具有在物体侧表面的第一折射表面和眼球侧表面的第二折射表面上进行分割分配的渐变光焦度作用,其特征在于,当分别把所述第一折射表面中远用度数测量位置F1的横向表面光焦度和纵向表面光焦度设定为DHf、DVf ,并且分别把所述第一折射表面中近用度数测量位置N1的横向表面光焦度和纵向表面光焦度设定为DHn、DVn时,满足下面的关系式:DHf+DHn<DVf+DVn,且DHn<DVn并且,使所述第一折射表面的F1和N1中的表面 像散成分在所述第二折射表面抵消,把所述第一和第二折射表面合起来而给予根据处方值的远用度数(Df)和加入度数(ADD),所述第一折射表面的像散分布是以通过所述远用度数测量位置F1的一根子午线为界而左右对称,所述第二折射表面的像散分布是 以通过该第二折射表面的远用度数测量位置F2的一根子午线为界而左右非对称,且该第二折射表面的近用度数测量位置N2的配置是仅以规定距离向内靠近鼻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谷明菊地吉洋畑中隆志
申请(专利权)人:HOYA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