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信号传输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492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计算机领域,公开了一种计算机信号传输连接组件,包括开口向下的盒体,盒体的顶部开设有通口,盒体的外表面沿其周向固定有圆环板,圆环板上分别均匀的开设有至少两个纵向贯穿所述圆环板的通孔,圆环板的下面固定有筒体,筒体位于所述通孔的正下方,筒体的数量与所述通孔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筒体的底部与吸盘连通,所述筒体内设有能够在筒体内上下运动的活塞,活塞上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穿过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圆环板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套接在电源线上,在插接电源线的时候,使用吸盘将盒体吸在插座上,同时通过连接杆将吸盘的空气抽干,这样就牢牢地将电源线的接头固定在了插座上,防止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信号传输连接组件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计算机信号传输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计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因此,计算机在工作和生活中被广泛的进行应用。目前,计算机分为台式机和笔记本,其中笔记本是自带有电池可以满足计算机主机和显示器的供电需要,台式机是不包含电源的,需要分别单独对主机和显示器进行供电,一般的,主机和显示器会有电源线,电源线的插头插在插座上,对主机和显示器进行供电。在办公室中,大多都使用计算机的台式机,而主机位于办公人员的脚下,同时,电源线也就在办公人员的脚下,在进行办公的时候,办公难免会将踢到电源线,使得电源线脱离插座,同时,有时候由于插座和电源线在使用时间长之后产生松动,电源线也会脱离插座,当主机的电源线脱离插座的时候,往往就会使得主机瞬时断电,从而影响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计算机信号传输连接组件,套接在电源线上,在插接电源线的时候,使用吸盘将盒体吸在插座上,同时通过连接杆将吸盘的空气抽干,这样就牢牢地将电源线的接头固定在了插座上,防止脱落。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信号传输连接组件,包括开口向下的盒体,盒体的顶部开设有通口,盒体的外表面沿其周向固定有圆环板,圆环板上分别均匀的开设有至少两个纵向贯穿所述圆环板的通孔,圆环板的下面固定有筒体,筒体位于所述通孔的正下方,筒体的数量与所述通孔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筒体的底部与吸盘连通,所述筒体内设有能够在筒体内上下运动的活塞,活塞上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穿过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圆环板的上方。进一步,所述盒体的顶部固定有管体,管体的内径尺寸与所述通口的内径尺寸一致且所述管体位于所述通口的正上方。更进一步,所述管体的外侧套设有圆环,圆环的底部分别通过多个均匀设置的第一弹簧与所述盒体的顶部连接,所述圆环的表面连接有多个绳索的一端,每一个绳索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杆的顶部,所述绳索的数量与所述连接杆相等。更进一步,所述绳索与所述圆环的连接点的位置与所述连接杆的位置一一对应。更进一步,所述管体的外表面分别均匀的开设有至少两个纵向方向的滑槽,每一个滑槽上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块,滑块与所述圆环的内侧面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通口的内侧面设有用于夹持电源线的夹持机构。更进一步,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通口的内侧面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上固定有夹持块。更进一步,所述第二弹簧的数量有至少两个,所有第二弹簧分别均匀的固定在所述通口的内侧面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计算机信号传输连接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套接在电源线上,在插接电源线的时候,使用吸盘将盒体吸在插座上,同时通过连接杆将吸盘的空气抽干,这样就牢牢地将电源线的接头固定在了插座上,防止脱落;2、本技术使用弹簧将和绳索使得连接杆始终处于向上拉伸的状态,这样就可以使得活塞始终处于向上的状态,从而可以长时间的使得吸盘吸在所插座上;3、通口内的夹持结构可以使得电源线与本技术连接的更加坚实,从而使得电源线与插座的连接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在纵向方向上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滑槽;2、绳索;3、圆环板;4、吸盘;5、筒体;6、通孔;7、盒体;8、管体;9、滑块;10、圆环;11、第一弹簧;12、通口;13、活塞;14、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在本申请文件中,未经明确的部件型号以及结构,均匀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设定,在本申请文件的实施例中不做具体的限定。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信号传输连接组件,包括开口向下的盒体7,盒体7的顶部开设有通口12,盒体7的外表面沿其周向固定有圆环板3,圆环板3上分别均匀的开设有至少两个纵向贯穿所述圆环板3的通孔6,圆环板3的下面固定有筒体5,筒体5位于所述通孔6的正下方,筒体5的数量与所述通孔6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筒体5的底部与吸盘4连通,所述筒体5内设有能够在筒体5内上下运动的活塞13,活塞13上固定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的上端穿过所述通孔6位于所述圆环板3的上方。上述技术方案中,将本技术套在电源线上,电源线的接头位于盒体7内,在将电源线的接头插接在插座上之后,将本技术固定在插座上,将盒体7的下端接触插座,此时,吸盘4吸在插座的表面,此时,吸盘4中有适量的空气,此时将连接杆14向上拉动,使得活塞13向上运动,这样就可以使得吸盘4中的空气变得稀薄,使得吸盘4将插座洗的更紧,这样,就不会使得盒体7从插座上脱落,同时,盒体7恰好将电源线的接头的接头包裹,使得电源线的接头的外表面与盒体7的内侧之间的距离不超多3毫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7的顶部固定有管体8,管体8的内径尺寸与所述通口12的内径尺寸一致且所述管体8位于所述通口12的正上方。管体8套在电源线上,对电源线接头处的电源线进行保护。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8的外侧套设有圆环10,圆环10的底部分别通过多个均匀设置的第一弹簧11与所述盒体7的顶部连接,所述圆环10的表面连接有多个绳索2的一端,每一个绳索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杆14的顶部,所述绳索2的数量与所述连接杆14相等。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弹簧11给圆环10提供向上的推力,使得圆环10始终向上运动,同时,由于圆环10的表面连接有多个绳索2的一端,每一个绳索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连接杆14的顶部,因此,圆环10将向上的力通过绳索2传递到连接杆14上,使得连接杆14始终有向上的力,这样可以使得始终保持吸盘4中的空气稀薄,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盒体7的脱落。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绳索2与所述圆环10的连接点的位置与所述连接杆14的位置一一对应。这样可以使得连接杆14所受的力非常均匀,产生的向上的分力最大。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8的外表面分别均匀的开设有至少两个纵向方向的滑槽1,每一个滑槽1上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块9,滑块9与所述圆环10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使用至少两个滑块连接圆环10,这样在圆环10进行上下运动的时候,会更加的平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口12的内侧面设有用于夹持电源线的夹持机构。夹持结构可以将电源线加紧,使得电源线和电源线接头始终处于与本技术的固定相对位置。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通口12的内侧面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上固定有夹持块。通过第二弹簧将夹持块进行推进,将夹持块夹住电源线使得电源线和电源线接头始终处于与本技术的固定相对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机信号传输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向下的盒体(7),盒体(7)的顶部开设有通口(12),盒体(7)的外表面沿其周向固定有圆环板(3),圆环板(3)上分别均匀的开设有至少两个纵向贯穿所述圆环板(3)的通孔(6),圆环板(3)的下面固定有筒体(5),筒体(5)位于所述通孔(6)的正下方,筒体(5)的数量与所述通孔(6)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筒体(5)的底部与吸盘(4)连通,所述筒体(5)内设有能够在筒体(5)内上下运动的活塞(13),活塞(13)上固定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的上端穿过所述通孔(6)位于所述圆环板(3)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信号传输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向下的盒体(7),盒体(7)的顶部开设有通口(12),盒体(7)的外表面沿其周向固定有圆环板(3),圆环板(3)上分别均匀的开设有至少两个纵向贯穿所述圆环板(3)的通孔(6),圆环板(3)的下面固定有筒体(5),筒体(5)位于所述通孔(6)的正下方,筒体(5)的数量与所述通孔(6)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筒体(5)的底部与吸盘(4)连通,所述筒体(5)内设有能够在筒体(5)内上下运动的活塞(13),活塞(13)上固定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的上端穿过所述通孔(6)位于所述圆环板(3)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信号传输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7)的顶部固定有管体(8),管体(8)的内径尺寸与所述通口(12)的内径尺寸一致且所述管体(8)位于所述通口(12)的正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计算机信号传输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8)的外侧套设有圆环(10),圆环(10)的底部分别通过多个均匀设置的第一弹簧(11)与所述盒体(7)的顶部连接,所述圆环(10)的表面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敬斋栗秀娟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