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动力总成和交通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463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动力总成和交通工具,燃料电池包括散热装置以及多个依次堆叠的双极板,双极板包括相贴合的阴极板和阳极板,阴极板与阳极板之间开设有冷却液通道。燃料电池开设有第一汇流通道和第二汇流通道,第一汇流通道和第二汇流通道均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所有的双极板且分别位于双极板相对的两侧,冷却液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汇流通道和第二汇流通道,第一汇流通道、冷却液通道和第二汇流通道形成相互连通的循环回路。冷却液通道倾斜于水平方向设置。散热装置用于冷却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该燃料电池能够在确保冷却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系统寄生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料电池、动力总成和交通工具
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重力热管原理的低寄生功率液冷的燃料电池、具有该燃料电池的动力总成和交通工具。
技术介绍
氢-空燃料电池在对外提供直流电能的同时也会释放大约等量的热能,一般通过冷却介质对燃料电池进行冷却。冷却过程如下:将温度较低的冷却介质通入燃料电池内部,吸热后排出燃料电池并随后将热量释放给周围环境。根据冷却介质可分为液冷介质和气体冷却介质,其中液冷介质热容大,换热效果好,但由于其比重大、流动阻力大,驱动冷却介质流经燃料电池一般需要消耗一定的泵工,从而产生了寄生功率。目前燃料电池的设计正在向高功率密度的方向发展(包括采用超薄金属板作为双极板材质),对于大型燃料电池(例如功率等级在~kW及以上)而言,发热量大且相对集中,采用主动冷却会产生寄生功率,但能够确保电堆的正常工作。对于小型电堆(例如功率等级在~kW级别以下),发热量较小,希望通过合理的设计来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寄生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冷却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系统寄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燃料电池,包括多个依次堆叠的双极板,所述双极板包括相贴合的阴极板和阳极板,所述阴极板与所述阳极板之间开设有冷却液通道;/n其特征在于:/n所述冷却液通道倾斜于水平方向设置;/n所述燃料电池开设有第一汇流通道和第二汇流通道,所述第一汇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汇流通道均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所有的所述双极板且分别位于所述双极板相对的两侧,所述冷却液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汇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汇流通道,所述第一汇流通道、所述冷却液通道和所述第二汇流通道形成相互连通的循环回路;/n所述燃料电池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用于冷却所述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燃料电池,包括多个依次堆叠的双极板,所述双极板包括相贴合的阴极板和阳极板,所述阴极板与所述阳极板之间开设有冷却液通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液通道倾斜于水平方向设置;
所述燃料电池开设有第一汇流通道和第二汇流通道,所述第一汇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汇流通道均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所有的所述双极板且分别位于所述双极板相对的两侧,所述冷却液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汇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汇流通道,所述第一汇流通道、所述冷却液通道和所述第二汇流通道形成相互连通的循环回路;
所述燃料电池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用于冷却所述循环回路中的冷却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装置具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入口和所述冷却液出口均与所述循环回路连通,所述冷却液入口高于所述冷却液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翅片和基管,所述散热翅片安装在所述基管的外周,所述基管与所述冷却液通道连通;
所述冷却液入口和所述冷却液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基管的两端,所述冷却液入口与所述第一汇流通道的出口连接,所述冷却液出口与所述第二汇流通道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汇流通道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第二汇流通道的最高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液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翅片位于所述燃料电池朝上倾斜的一侧,所述冷却液入口高于所述第一汇流通道的出口,所述冷却液出口高于所述第二汇流通道的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端板组件,所述散热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魏宇鸿潘艳艳张威肖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