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变压器用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43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型变压器用散热器,包括上集油管、下集油管以及与二者上下连通的散热单元,上集油管的下端面设有若干上出油孔,下集油管的上端面设有若干下出油孔,散热单元按照线性阵列的方式排布,且散热单元的上端与上出油孔连通,散热单元的下端与下出油孔连通;散热单元设为外部呈齿形曲面、内部空心的管状结构,散热单元外部间距设有散热翅片,且散热单元的轴线与上出油孔以及下出油孔的轴线均重合;上集油管和下集油管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法兰、端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散热效果好,能够广泛应用在变压器散热器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型变压器用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输配电中变压器散热器
,具体是指一种改良型变压器用散热器。
技术介绍
电力变压器在电力资源传输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散热是变压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散热效果取决于变压器散热器。目前市场上的变压器多采用浸油式变压器,片式散热器是其主要的冷却散热设备,在中小型变压器中有80%以上采用的自然油循环+自然风冷的冷却方式(即ONAN),它不需要风机,没有风机噪声,维护简单。这种片式散热器冷却方式效率较低,设备体积较大,需要涂漆防腐,环境污染较严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噪音污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强制换热容易造成油流带电等原因,开发新型ONAN冷却方式的散热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浸油式变压器散热器的ONAN冷却方式包括三个传热过程:器壁内侧的油自然对流→器壁热传导→器壁外侧空气自然对流,其中提高器壁内外自然对流换热量是关键。因此,一种能够从增加换热面积和改善有益结构来产生自强化空气侧对流来提升变压器散热器散热效率的变压器散热器有待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良型变压器用散热器,包括上集油管、下集油管以及与二者上下连通的散热单元,所述上集油管的下端面设有若干上出油孔,所述下集油管的上端面设有若干下出油孔,所述散热单元按照线性阵列的方式排布,且所述散热单元的上端与上出油孔连通,所述散热单元的下端与下出油孔连通;所述散热单元设为外部呈齿形曲面、内部空心的管状结构,所述散热单元外部间距设有散热翅片,且所述散热单元的轴线与上出油孔以及下出油孔的轴线均重合;所述上集油管和下集油管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法兰、端盖。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单元的外缘轮廓线为通过波浪形曲线首尾连接闭合而成,所述散热单元的四角位置设为截面呈直角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波浪形曲线包括若干椭圆弧、圆弧、正弦曲线或直线段中的一种或几种首尾连接而成。进一步地,所述波浪形曲线通过若干椭圆弧首尾连接而成。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翅片分别固接在散热单元外缘轮廓的凹凸交接位置,且所述散热翅片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梯形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翅片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翅片从散热单元的中间位置向散热单元的上下两端延伸,并终止在预定位置。进一步地,所述上集油管和下集油管均采用方管型材制作而成。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散热单元内壁与油直接接触且外壁与空气直接接触的有效散热面积比基础矩形管状的面积增加超过100%,散热翅片产生的几何散热面积为有效面积的100%~500%,同时效散热单元的凹陷部分向油管中心延伸,直接对油管中心的高温油进行散热,油的散热传输距离短,进一步地提升了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散热单元的外缘轮廓曲线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上集油管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下集油管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基础曲线为圆形的散热单元俯视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结合附图1-4,一种改良型变压器用散热器,包括上集油管1、下集油管2以及与二者上下连通的散热单元3,上集油管1的下端面设有若干上出油孔1.1,下集油管2的上端面设有若干下出油孔2.1,散热单元3按照线性阵列的方式排布,且散热单元3的上端与上出油孔1.1连通,散热单元3的下端与下出油孔2.1连通;散热单元3设为外部呈齿形曲面、内部空心的管状结构,散热单元3外部间距设有散热翅片4,且散热单元3的轴线与上出油孔1.1以及下出油孔2.1的轴线均重合;上集油管1和下集油管2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法兰5、端盖6。在将本装置应用到变压器中时,变压器油充满上集油管1、下集油管2以及散热单元3的内腔,并在内腔中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通过散热单元3实现高效率散热。具体为:散热单元3的内壁与油直接接触,散热单元3的外壁与空气直接接触,从而使得有效散热面积与现有技术中矩形截面形状的散热装置的有效散热面积增加超过100%,散热翅片4产生的几何散热面积为有效面积的100-500%,同时,散热单元3的内部凹陷部分向油管中心延伸,直接对油管中心的高温油进行散热,油的散热传输距离短,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效率。在具体加工制作的过程中,将散热单元3的上下端面分别与上集油管1、下集油管2焊接而成。散热单元3的外缘轮廓线为通过波浪形曲线3.1首尾连接闭合而成,散热单元3的四角位置设为截面呈直角状结构。波浪形曲线3.1包括若干椭圆弧、圆弧、正弦曲线或直线段中的一种或几种首尾连接而成。波浪形曲线3.1通过若干椭圆弧首尾连接而成。散热单元3在加工工艺上可采用铝合金材质并以热挤压成型工艺整体成型,在形状上,散热单元3的的外缘轮廓包括多种形状,具体可为椭圆弧、圆弧、正弦曲线或直线段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而成,从而形成从外部看呈凹凸分布的齿形曲面形状。在加工工艺上,制作步骤为:散热单元3为若干阵列固接在上集油管1和下集油管2之间的若干方管,即截面形状为矩形,为了达到本技术提出的齿形曲面外部轮廓,首先保留矩形四角位置的一段长度的直线段3.2,形成直角;而后,将剩余长度做等距分隔线段,且分隔线段的两端固定,从保留直线段一端的分隔线段开始拓展,分隔线段向基础矩形3.3外部拓展形成向外凸出的曲线,下一相邻的分隔线段向矩形内部拓展形成形内凹陷的曲线,相邻二拓展曲线相切连接,依次交替向外向内拓展剩余分隔线段形成凹凸相间的闭合曲线,即为散热单元3的外缘轮廓曲线。散热翅片4分别固接在散热单元3外缘轮廓的凹凸交接位置,且散热翅片4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梯形中的一种。散热翅片4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在形状上,散热翅片4可采用多种形状,根据具体实施情景,可以任意选择,为了提高散热效果,可优选采用横截面为梯形的结构。在制作工艺上,散热翅片4起始于分隔线段的分隔点位置,即为散热单元3外缘轮廓线中的凹凸转换交接位置,其高度方向与基础矩形垂直,且从散热单元3的外壁面向外延伸,具体可延伸10-30mm,从而通过增加几何散热面积来提高散热效率。在几何尺寸上,优选将散热翅片4上与散热单元3接触的一边长度设为与散热单元3管的壁厚相等的形式,且与其相对的一边边长大于等于0.5mm、小于等于散热单元3壁厚的形式。散热翅片4从散热单元3的中间位置向散热单元3的上下两端延伸,并终止在预定位置7。为了满足焊接工艺要求,在具体设置散热翅片4的纵向长度的过程中,可采用在距散热单元3上、下端面50mm的范围内除去部分散热翅片4的方式,即从散热单元3的中间位置分别向两端延伸至预定位置7,且位于散热单元3的上下两端之间。上集油管1和下集油管2均采用方管型材制作而成。实施例二结合附图5,本装置其他结构不变,将图2中的基础矩形3.3修改为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型变压器用散热器,包括上集油管、下集油管以及与二者上下连通的散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集油管的下端面设有若干上出油孔,所述下集油管的上端面设有若干下出油孔,所述散热单元按照线性阵列的方式排布,且所述散热单元的上端与上出油孔连通,所述散热单元的下端与下出油孔连通;所述散热单元设为外部呈齿形曲面、内部空心的管状结构,所述散热单元外部间距设有散热翅片,且所述散热单元的轴线与上出油孔以及下出油孔的轴线均重合;所述上集油管和下集油管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法兰、端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型变压器用散热器,包括上集油管、下集油管以及与二者上下连通的散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集油管的下端面设有若干上出油孔,所述下集油管的上端面设有若干下出油孔,所述散热单元按照线性阵列的方式排布,且所述散热单元的上端与上出油孔连通,所述散热单元的下端与下出油孔连通;所述散热单元设为外部呈齿形曲面、内部空心的管状结构,所述散热单元外部间距设有散热翅片,且所述散热单元的轴线与上出油孔以及下出油孔的轴线均重合;所述上集油管和下集油管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法兰、端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变压器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的外缘轮廓线为通过波浪形曲线首尾连接闭合而成,所述散热单元的四角位置设为截面呈直角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型变压器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形曲线包括若干椭圆弧、圆弧、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顺李明哲李鹏刘志成陈宠男李荣俊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亚特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