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型强效变压器用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326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型强效变压器用散热器,包括上集油管、下集油管以及位于二者之间并连通的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若干线性阵列的散热管,散热管外缘轮廓为齿形曲面结构,散热管的外部设有散热翅片;散热管外部罩设有遮阳罩,遮阳罩通过位于其内部的若干连接板与散热管连接,连接板在遮阳罩上间距设置,并与散热管外表面组成若干气流通道;遮阳罩外表面涂覆有绝热涂层;散热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出气口、进气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换热效果好,且减少了光线照射,能够广泛应用在变压器散热器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型强效变压器用散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变压器用散热器
,具体是指一种多功能型强效变压器用散热器。
技术介绍
电力变压器在电力资源在传输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散热是变压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散热效果取决于变压器散热器。目前市场上的变压器多采用浸油式变压器,片式散热器是其主要的冷却散热设备,在中小型变压器中有80%以上采用的自然油循环+自然风冷的冷却方式(即ONAN),它不需要风机,没有风机噪声,维护简单。这种片式散热器冷却方式效率较低,设备体积较大,需要涂漆防腐,环境污染较严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噪音污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强制换热容易造成油流带电等原因,开发新型ONAN冷却方式的散热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安装在室外的变压器,阳光直接照射在散热器体上,器体表面温度高达气温的1.5~2倍,器体表面温度升高,大幅度降低了冷却效率,使变压器在较高的温度下工作,加速变压器油老化,引发绝缘材料失效造成内部短路燃烧等电器故障。浸油式变压器散热器的ONAN冷却方式包括三个传热过程:器壁内侧的油自然对流→器壁热传导→器壁外侧空气自然对流,其中提高器壁内外自然对流换热量是关键。因此,一种能够提高变压器换热效果且阻挡阳光照射的变压器散热器有待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型强效变压器用散热器,包括上集油管、下集油管以及位于二者之间并连通的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若干线性阵列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外缘轮廓为齿形曲面结构,所述散热管的外部设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管外部罩设有遮阳罩,所述遮阳罩通过位于其内部的若干连接板与散热管连接,所述连接板在遮阳罩上间距设置,并与散热管外表面组成若干气流通道;所述遮阳罩外表面涂覆有绝热涂层;所述散热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出气口、进气口。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管的横截面形状为通过波浪线首尾连接而成的环状,所述散热管在四角位置的截面形状为直角。进一步地,所述波浪线设为通过若干椭圆弧、圆弧、正弦曲线或直线段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而成。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翅片分别固接在散热管外缘轮廓的凹凸交接位置,且所述散热翅片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梯形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遮阳罩以及散热翅片均从散热管的中间位置向其两端延伸,并终止在预定位置,所述进气口位于遮阳罩的下端,所述出气口位于遮阳罩的上端。进一步地,所述遮阳罩设为矩形筒状结构,其内壁面与散热管的外表面呈固定间隙。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分别设于散热管的四角以及中间位置,且所述连接板上端与散热管的上端齐平,所述连接板的下端与散热管的下端齐平。进一步地,所述上集油管和下集油管上均设有出油孔,所述散热管端部与出油孔连接,且所述出油孔中心线与散热管的轴线重合。进一步地,所述上集油管和下集油管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法兰、端盖,其中,所述法兰固接在上集油管或下集油管的一端,所述端盖固接在上集油管或下集油管的另一端;所述法兰上设有与上集油管或下集油管轴线重合的油孔。进一步地,所述上集油管和下集油管均采用方管型材制作而成。采用以上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齿形曲面散热器,达到了通过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效果的目的;接着,在散热管的外部罩设了遮阳罩,并在遮阳罩上涂覆绝热涂层,达到了减少散热管内得热的目的,功能性强;最后,在散热管与遮阳罩之间设置了连接板,并设置进气口以及出气口,达到了利用抽吸作用加强换热的目的,进而提高了变压器运行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散热管的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图2的D-D截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上集油管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下集油管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基础形状为圆形的散热管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结合附图1-5,一种多功能型强效变压器用散热器,包括上集油管1、下集油管2以及位于二者之间并连通的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若干线性阵列的散热管3,散热管3外缘轮廓为齿形曲面结构,散热管3的外部设有散热翅片4;散热管3外部罩设有遮阳罩5,遮阳罩5通过位于其内部的若干连接板6与散热管3连接,连接板6在遮阳罩5上间距设置,并与散热管3外表面组成若干气流通道13;遮阳罩5外表面涂覆有绝热涂层;散热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出气口7、进气口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齿形曲面散热管3,达到了扩大油与空气之间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果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为了减少夏季得热量,降低光线照射强度,在散热管3的外部设置了遮阳罩5,且在遮阳罩5的外部涂覆绝热涂层,达到了阻断热量向散热管3内传递的目的,降低得热量;然后,在遮阳罩5与散热管3之间设置了连接板6,且连接板6的两端分别与遮阳罩5、散热管3连接,从而形成了若干气流通道13,当通道内空气被加热之后,下部温度低于上部温度,自发形成烟囱效应的抽吸作用加快空气的流动与扰动,强化对流换热效果,提高散热效率,且下部进气口8进入低温空气,由上部出气口7排出高温空气,加快将热量带入空气中。散热管3的横截面形状为通过波浪线3.1首尾连接而成的环状,散热管3在四角位置的截面形状为直角。波浪线3.1设为通过若干椭圆弧、圆弧、正弦曲线或直线段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而成。从横截面形状来看,散热管3为波浪形曲线首尾连接形成的环状结构,具体为,波浪形曲线具体可为椭圆弧、圆弧、正弦曲线或直线段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连接而成。由于散热管3的主体结构壁面为凹凸形状的,因此,对于内凹的部分,直接对散热管3中心高温油进行散热,对于散热管3中的外凸部分,扩大了散热面积,从而提高了散热管内外双侧的自然对流散热效果。在加工工艺上,制作步骤为:散热单元3为若干阵列固接在上集油管1和下集油管2之间的若干方管,即截面形状为矩形,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齿形曲面外部轮廓,首先保留矩形四角位置的一段长度的直线段,形成直角;而后,将剩余长度做等距分隔线段,且分隔线段的两端固定,从保留直线段一端的分隔线段开始拓展,分隔线段向基础矩形(即图3中虚线矩形示出部分)外部拓展形成向外凸出的曲线,下一相邻的分隔线段向矩形内部拓展形成形内凹陷的曲线,相邻二拓展曲线相切连接,依次交替向外向内拓展剩余分隔线段形成凹凸相间的闭合曲线,即为散热单元3的外缘轮廓曲线。散热翅片4分别固接在散热管3外缘轮廓的凹凸交接位置,且散热翅片4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梯形中的一种。散热翅片4的作用是扩大散热面积,在本专利技术中,散热翅片4一端固接在散热管3外表面上,且采用规则的几何形状制作而成。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优选采用横截面为梯形形状的散热翅片4。遮阳罩5以及散热翅片4均从散热管3的中间位置向其两端延伸,并终止在预定位置3.2,进气口8位于遮阳罩5的下端,出气口7位于遮阳罩5的上端。在装配关系上,遮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型强效变压器用散热器,包括上集油管、下集油管以及位于二者之间并连通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若干线性阵列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外缘轮廓为齿形曲面结构,所述散热管的外部设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管外部罩设有遮阳罩,所述遮阳罩通过位于其内部的若干连接板与散热管连接,所述连接板在遮阳罩上间距设置,并与散热管外表面组成若干气流通道;所述遮阳罩外表面涂覆有绝热涂层;所述散热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出气口、进气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型强效变压器用散热器,包括上集油管、下集油管以及位于二者之间并连通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若干线性阵列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外缘轮廓为齿形曲面结构,所述散热管的外部设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管外部罩设有遮阳罩,所述遮阳罩通过位于其内部的若干连接板与散热管连接,所述连接板在遮阳罩上间距设置,并与散热管外表面组成若干气流通道;所述遮阳罩外表面涂覆有绝热涂层;所述散热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出气口、进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强效变压器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的横截面形状为通过波浪线首尾连接而成的环状,所述散热管在四角位置的截面形状为直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强效变压器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线设为通过若干椭圆弧、圆弧、正弦曲线或直线段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强效变压器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分别固接在散热管外缘轮廓的凹凸交接位置,且所述散热翅片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梯形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变压器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罩以及散热翅片均从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顺李明哲李鹏刘志成陈宠男李荣俊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亚特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