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消雾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205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消雾冷却塔,包括:包括冷却塔体、设置于冷却塔体底部的集水池、设置于集水池上部冷却盘管、设置于集水池和冷却盘管之间的第一进风口、设置于冷却盘管上部的淋水填料层、水平设置于淋水填料层上部的布水管路、设置于布水管路底部的喷淋头和设置于冷却塔体顶部的排风机,设置于排风机上的消雾罩,所述布水管路上设置有喷淋泵,所述布水管路上设置有止回阀,所述喷淋泵的喷淋泵进水管与集水池连通,所述喷淋泵的出水口与布水管路连通,所述喷淋泵上设置有电源接口和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该一种消雾冷却塔具有设计合理,消雾效果好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消雾冷却塔
本技术涉及冷却塔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消雾冷却塔。
技术介绍
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携带余热的循环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把水的热量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对循环水进行降温。常规的冷却塔将热水喷洒至填料表面与通过填料的冷空气接触,热水与冷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同时部分热水被蒸发,热交换的过程主要通过水的蒸发来进行散热,这样就容易导致冷却塔内的水损失,同时产生的饱和湿热空气从冷却塔出风口排出时,被外界冷空气冷却,冷凝产生很多水珠,产生白雾,对环境的能见度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消雾冷却塔,该一种高效消雾冷却塔具有设计合理,消雾效果好等特点。本技术为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消雾冷却塔,包括冷却塔体、设置于冷却塔体底部的集水池、设置于集水池上部冷却盘管、设置于集水池和冷却盘管之间的第一进风口、设置于冷却盘管上部的淋水填料层、水平设置于淋水填料层上部的布水管路、设置于布水管路底部的喷淋头和设置于冷却塔体顶部的排风机,设置于排风机上的消雾罩,所述布水管路上设置有喷淋泵,所述布水管路上设置有止回阀,所述喷淋泵的喷淋泵进水管与集水池连通,所述喷淋泵的出水口与布水管路连通,所述喷淋泵上设置有电源接口和开关。优选的所述消雾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蒸汽通道、捕水室、冷凝室,所述蒸汽通道用于对接冷却塔风机口,所述捕水室为海绵填充,所述冷凝室内下部设置有集水管,所述捕水室靠近冷凝室一侧分布插有多个小锥形刺,所述罩体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罩体外侧设置有多组散热翅片,所述罩体的形状为圆柱状,所述小锥形刺为全塑料针头,所述冷凝室为环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消雾冷却塔通过在冷却塔的风机上部设置消雾罩,通过在消雾罩上设置蒸汽通道,水蒸汽直接通向有海绵充满的捕水室,饱和的水蒸气吸附和集中到捕水室,由于捕水室由整个海绵体充满而具有亲水性;所述小锥形刺插在捕水室上,借助拉普拉斯压力将被“捕捉”到捕水网面的小水滴从局部半径较小的尖端移动到半径较大的根部,使小水滴聚集成大水滴,加速从小刺上滑落下来,尖端深入海绵体将水导向另一端,另一端通向冷凝腔,通过积水管进入冷却塔中循环使用,减少了冷却塔因为水蒸发导致的冷却塔内水的损失,设置散热翅片可以加快冷凝式内蒸汽冷凝,从而达到对冷却塔消雾的效果。优选的,所述布水管路为双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布水管路为双层可以更好的起到喷淋降温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一种高效消雾冷却塔通过在冷却塔的风机上部设置消雾罩,通过在消雾罩上设置蒸汽通道,水蒸汽直接通向有海绵充满的捕水室,饱和的水蒸气吸附和集中到捕水室,由于捕水室由整个海绵体充满而具有亲水性;所述小锥形刺插在捕水室上,借助拉普拉斯压力将被“捕捉”到捕水网面的小水滴从局部半径较小的尖端移动到半径较大的根部,使小水滴聚集成大水滴,加速从小刺上滑落下来,尖端深入海绵体将水导向另一端,另一端通向冷凝腔,通过积水管进入冷却塔中循环使用,减少了冷却塔因为水蒸发导致的冷却塔内水的损失,设置散热翅片可以加快冷凝式内蒸汽冷凝,从而达到对冷却塔消雾的效果。2、将布水管路为双层可以更好的起到喷淋降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效消雾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高效消雾冷却塔中消雾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高效消雾冷却塔中消雾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罩体;10、安装板;11、安装孔;12、散热翅片;2、冷凝室;20、小锥形刺;21、集水管;5、捕水室;50、蒸汽通道;3、冷却塔体;30、集水池;31、冷却盘管;32、第一进风口;33、淋水填料层;34、排风机;4、喷淋泵、40、喷淋泵进水管;41、布水管路、42止回阀;43、喷淋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高效消雾冷却塔,包括冷却塔体3、设置于冷却塔体3底部的集水池30、设置于集水池30上部冷却盘管31、设置于集水池30和冷却盘管31之间的第一进风口32、设置于冷却盘管31上部的淋水填料层33、水平设置于淋水填料层33上部的布水管路41、设置于布水管路41底部的喷淋头43和设置于冷却塔体3顶部的排风机34,设置于排风机34上的消雾罩1,布水管路41上设置有喷淋泵4,布水管路41上设置有止回阀42,喷淋泵4的喷淋泵进水管40与集水池30连通,喷淋泵4的出水口与布水管路41连通,喷淋泵4上设置有电源接口和开关,罩体1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蒸汽通道50、捕水室5、冷凝室2,蒸汽通道50用于对接冷却塔风机口,捕水室5为海绵填充,冷凝室2内下部设置有集水管21,捕水室5靠近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消雾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塔体、设置于冷却塔体底部的集水池、设置于集水池上部冷却盘管、设置于集水池和冷却盘管之间的第一进风口、设置于冷却盘管上部的淋水填料层、水平设置于淋水填料层上部的布水管路、设置于布水管路底部的喷淋头和设置于冷却塔体顶部的排风机,设置于排风机上的消雾罩,所述布水管路上设置有喷淋泵,所述布水管路上设置有止回阀,所述喷淋泵的喷淋泵进水管与集水池连通,所述喷淋泵的出水口与布水管路连通,所述喷淋泵上设置有电源接口和开关所述消雾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蒸汽通道、捕水室、冷凝室,所述蒸汽通道用于对接冷却塔风机口,所述捕水室为海绵填充,所述冷凝室内下部设置有集水管,所述捕水室靠近冷凝室一侧分布插有多个小锥形刺,所述罩体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罩体外侧设置有多组散热翅片,所述罩体的形状为圆柱状,所述小锥形刺为全塑料针头,所述冷凝室为环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消雾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塔体、设置于冷却塔体底部的集水池、设置于集水池上部冷却盘管、设置于集水池和冷却盘管之间的第一进风口、设置于冷却盘管上部的淋水填料层、水平设置于淋水填料层上部的布水管路、设置于布水管路底部的喷淋头和设置于冷却塔体顶部的排风机,设置于排风机上的消雾罩,所述布水管路上设置有喷淋泵,所述布水管路上设置有止回阀,所述喷淋泵的喷淋泵进水管与集水池连通,所述喷淋泵的出水口与布水管路连通,所述喷淋泵上设置有电源接口和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旭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