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支臂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900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支臂的连接结构。它是通过把链传动机构的两侧弯板设置成副轴,所述副轴上设有一径向通孔和轴端至所述径向通孔间相对应的轴向螺纹通孔,两支臂互为180°,经一穿过副轴所述径向通孔的连接轴及轴向螺纹通孔中的连接螺栓将所述支臂对称固定在副轴上实现的。由于采取了所述结构,可在每个副轴上连接固定两个L形支臂,这样一来,两侧副轴便可同时固定四个支臂,比现有技术恰好翻了一番,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仅可靠实现了发明专利技术目的,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能稳定可靠、切实增加效益、适合行业推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支臂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结构,特别是涉及在薄膜手套生产线中链传动机构与手模座之间设置的一种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手模座是薄膜手套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端连接手模,另一端通过手模座的弯板与链传动机构的弯板固定连接。链传动机构上两侧对称安装有一定量的手模座与手模,在链传动机构的带动下随着手模的移动自动完成薄膜手套生产加工。长期以来,由于每个弯板只能连接固定一个手模座并固定一个手模,两侧对称弯板共计可固定2个手模座及手模,尽管所述连接结构在薄膜手套生产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积极作用,但工作效率仍然不高,因此,本领域一直渴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却尚未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支臂的连接结构,主要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它包括L形第一支臂、第二支臂,通过把链传动机构的两侧弯板设置成副轴,所述副轴上设有一径向通孔和轴端至所述径向通孔间相对应的轴向螺纹通孔,两支臂互为180°,经一穿过副轴所述径向通孔的连接轴及轴向螺纹通孔中的连接螺栓将所述支臂对称固定在副轴上实现的。所述连接轴是个中间部位具有环状凸起,在所述环状凸起部分上设有径向螺纹通孔,而在靠近两端分别设一径向通孔的短轴。本技术由于采取了所述结构,可在每个副轴上连接固定两个L形支臂,这样一来,两侧副轴便可同时固定四个支臂,比现有技术恰好翻了一番,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仅可靠实现了专利技术目的,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能稳定可靠、切实增加效益、适合行业推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连接轴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图3所示的一种组合支臂的连接结构,首先是把薄膜手套生产线链传动机构的两侧弯板设置成副轴1,在该副轴1上设有一径向通孔,在该副轴1的轴端部至所述径向通孔之间还设置了与其相对应的轴向螺纹通孔;同时设置一连接轴2,所述连接轴2是个中间部位上具有一个环状凸起,在环状凸起的部分上设置一个径向螺纹通孔,而在靠近两端分别设一径向通孔的短轴。所述连接轴2穿过副轴1上所设径向通孔且使环状凸起部分置于所述副轴1的径向通孔中;将L形第一支臂3、第二支臂3′互为180°放置,经端部连接套对称分布在连接轴2上,并经两端径向通孔锁销固定。为避免晃动可在连接套两对应侧的连接轴2上加一弹性垫片即可。本技术安装时,应将L形第一支臂3、第二支臂3′另一端所设轴承套套在手模座的轴承外部,然后用孔用弹性垫圈卡在轴承套的内部环槽中将两者连接固定。工作时随着生产线链传动机构中链条的移动便可带动L形第一支臂3、第二支臂3′、手模座及手模移动自动完成薄膜手套的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支臂的连接结构,包括L形第一支臂(3)、第二支臂(3′),其特征在于:把链传动机构的两侧弯板设置成副轴(1),所述副轴(1)上设有一径向通孔和轴端至所述径向通孔间相对应的轴向螺纹通孔,第一支臂(3)、第二支臂(3′)互为180°,经一穿过副轴(1)所述径向通孔的连接轴(2)及轴向螺纹通孔中的连接螺栓将所述第一支臂(3)、第二支臂(3′)对称固定在副轴(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支臂的连接结构,包括L形第一支臂(3)、第二支臂(3′),其特征在于:把链传动机构的两侧弯板设置成副轴(1),所述副轴(1)上设有一径向通孔和轴端至所述径向通孔间相对应的轴向螺纹通孔,第一支臂(3)、第二支臂(3′)互为180°,经一穿过副轴(1)所述径向通孔的连接轴(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利华张春香
申请(专利权)人:四平市鸿信链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