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夹摇头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99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台夹摇头风扇,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包括出风主体、立柱、夹持底座,出风主体通过立柱与夹持底座相连,立柱可转动配合在夹持底座上。立柱可转动配合在夹持底座上的结构设计,当风扇夹持在固定位置后,通过转动立柱,依旧可以实现风扇角度的调整,尤其适合应用在单一或者局限的位置;在包装风扇时,通过转动立柱,调节出风主体与夹持底座的角度来达到最小的包装箱尺寸,减少产品的包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台夹摇头风扇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风扇固定位置后仍可调整吹风角度的台夹风扇。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台夹风扇,绝大部分都可以摇头,如专利号为CN2018212560578,专利名称为一种带电子自动摇头台夹充电风扇,包括出风主体、立柱、夹持底座,出风主体通过立柱与夹持底座相连,这类摇头风扇的出风主体的摇头角度120°左右,出风主体与立柱上端之间铰接,可以调整出风主体的俯仰角,但是立柱与夹持底座之间是固定不动的,也就是立柱相对夹持底座无法旋转;遇到局限条件就很难兼顾,例如:当风扇只能夹持在某个固定位置时,吹风范围是固定的范围外的地方就吹不到,由于夹持位置的限制,无法更改风扇夹持位置,那么用户只能改变自己位置,用户体验感较差。因此,如何对现有的台夹风扇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柱相对夹持底座可以旋转的使得风扇吹风范围更广、用户体验感更好的台夹风扇。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台夹摇头风扇,包括出风主体、立柱、夹持底座,出风主体通过立柱与夹持底座相连,立柱可转动配合在夹持底座上。所述的可转动配合在夹持底座上是指夹持底座设有安装孔,立柱下端置于安装孔内,安装孔内壁呈内齿轮状,相邻轮齿间形成定位齿廓,立柱下端外壁设有定位在齿廓内且在外力驱使下可切换到相邻齿廓内的凸耳。所述的立柱下端连接旋转套,凸耳设置在旋转套的外圆周上。所述的旋转套与立柱间经至少两根连接杆实现相连,旋转套上设有与连接杆相配的连接孔。所述旋转套连接孔外侧设有便于连接杆与连接孔快速定位的定位环。所述的夹持底座包括上夹板、下夹板,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形成夹持区域,上夹板与下夹板的夹持面均为弧形。所述的上夹板与下夹板的弧形夹持面处均设有防滑垫。所述的夹持底座还包括扭簧,扭簧螺旋部经插销装配在上夹板与下夹板的铰接处,下夹板内侧在插销下方设有用于支撑扭簧弹跳下杆的支撑件。所述的上夹板包括上壳与下壳,上壳与下壳之间容纳有储能电池,上壳的上表面设置开关按钮。所述的出风主体与立柱之间设有摇头主体,所述的摇头主体包括电机支架、减速电机、电机压板,所述的电机支架上设有三个垂直于电机支架且呈三角形排布的连接柱,减速电机置于该连接柱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电机压板装配在减速电机外侧且与三个连接柱固定相连,减速电机被横向和纵向均限位在电机压板与电机支架之间;出风主体安装在电机支架上。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第一,立柱可转动配合在夹持底座上的结构设计,当风扇夹持在固定位置后,通过转动立柱,依旧可以实现风扇角度的调整,尤其适合应用在单一或者局限的位置;第二,在包装风扇时,通过转动立柱,调节出风主体与夹持底座的角度来达到最小的包装箱尺寸,减少产品的包装成本。作为优选,所述的可转动配合在夹持底座上是指夹持底座设有安装孔,立柱下端置于安装孔内,安装孔内壁呈内齿轮状,相邻轮齿间形成定位齿廓,立柱下端外壁设有定位在齿廓内且在外力驱使下可切换到相邻齿廓内的凸耳。该结构是实现立柱转动配合在夹持底座上的一种方式,同时采用了凸耳与齿廓的配合来进行限位调节,采用直接外力趋势凸耳变形的方式切换到相邻的齿廓上,加持底座在安装孔齿廓处一般采取橡胶等具有变形和自行恢复性能的材料制成,凸耳一般采取POM等耐磨性能的材料制成,凸耳在齿廓之间转动时会发出“嗒、嗒、嗒”的响声,提高了趣味性,同时与齿廓之间的摩擦声音较小。作为优选,所述的立柱下端连接旋转套,凸耳设置在旋转套的外圆周上。单独制作一个配件比直接在立柱下端设置凸耳更加的方便。作为优选,所述的旋转套与立柱间经至少两根连接杆实现相连,旋转套上设有与连接杆相配的连接孔。因为立柱要经常带动着旋转套转动,两根及以上数量连接杆连接旋转套,连接杆与旋转套的连接处平衡受力连接杆处不容易断裂。。作为改进,所述旋转套连接孔外侧设有便于连接杆与连接孔快速定位的定位环。定位环的设计,是为了立柱与旋转套装配时更加容易定位,同时在立柱通过连接杆带动旋转套的时候,即使连接杆发生扭转变形,定位环能起到阻挡受力。作为改进,所述的夹持底座包括上夹板、下夹板,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形成夹持区域,上夹板与下夹板的夹持面均为弧形。弧形夹持面的设计,不光可以夹持平板上,也可以夹持在管状物上,夹持适用范围广。作为优选,所述的上夹板与下夹板的弧形夹持面处均设有防滑垫。提高夹持可靠性。作为改进,所述的夹持底座还包括扭簧,扭簧螺旋部经插销装配在上夹板与下夹板的铰接处,下夹板内侧在插销下方设有用于支撑扭簧弹跳下杆的支撑件。支撑件能够防止弹跳下杆受力而变形,从而大大降低了了因弹跳下杆受力变形而导致扭簧脱落的可能性。作为优选,所述的上夹板包括上壳与下壳,上壳与下壳之间容纳有储能电池,上壳的上表面设置开关按钮。采用蓄电池供电,比插线方式供电更加方便。作为改进,所述的出风主体与立柱之间设有摇头主体,所述的摇头主体包括电机支架、减速电机、电机压板,所述的电机支架上设有三个垂直于电机支架且呈三角形排布的连接柱,减速电机置于该连接柱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电机压板装配在减速电机外侧且与三个连接柱固定相连,减速电机被横向和纵向均限位在电机压板与电机支架之间;出风主体安装在电机支架上。所述电机支架三连接柱与所述电机压板连接,成三角分布,平衡受力;有效解决了所述减速电机带动所述摇头角度限位轴套旋转时与所述电机支架接触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向上抬的现象,紧固并定位了所述减速电机,减少因此产生的震动和减小因此产生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后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去除部分部件后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去除部分部件后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去除部分部件后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立柱与上夹板结合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去除立柱后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上夹板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立柱与上夹板结合底部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立柱与上夹板结合仰视图。图13为图12中A处放大图。图14为上夹板仰视图示意图。图15为立柱多角度示意图。图16为旋转套多角度示意图。图中,出风主体1,立柱2,旋转套2.1,凸耳2.2,连接孔2.3,定位环2.4,夹持底座3,安装孔3.1,齿廓3.2,夹持面3.3,防滑垫3.4,上夹板3.5,上壳3.5.1,下壳3.5.2,开关按钮3.5.3,下夹板3.6,支撑件3.7,连接杆4,扭簧5,螺旋部5.1,弹跳下杆5.2,插销6,储能电池7,摇头主体8,电机支架8.1,减速电机8.2,电机压板8.3,连接柱8.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但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16所示:实施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台夹摇头风扇,包括出风主体(1)、立柱(2)、夹持底座(3),出风主体(1)通过立柱(2)与夹持底座(3)相连,其特征在于:立柱(2)可转动配合在夹持底座(3)上;所述的可转动配合在夹持底座(3)上是指夹持底座(3)设有安装孔(3.1),立柱(2)下端置于安装孔(3.1)内,安装孔(3.1)内壁呈内齿轮状,相邻轮齿间形成定位齿廓(3.2),立柱(2)下端外壁设有定位在齿廓(3.2)内且在外力驱使下可切换到相邻齿廓(3.2)内的凸耳(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台夹摇头风扇,包括出风主体(1)、立柱(2)、夹持底座(3),出风主体(1)通过立柱(2)与夹持底座(3)相连,其特征在于:立柱(2)可转动配合在夹持底座(3)上;所述的可转动配合在夹持底座(3)上是指夹持底座(3)设有安装孔(3.1),立柱(2)下端置于安装孔(3.1)内,安装孔(3.1)内壁呈内齿轮状,相邻轮齿间形成定位齿廓(3.2),立柱(2)下端外壁设有定位在齿廓(3.2)内且在外力驱使下可切换到相邻齿廓(3.2)内的凸耳(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夹摇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2)下端连接旋转套(2.1),凸耳(2.2)设置在旋转套(2.1)的外圆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台夹摇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套(2.1)与立柱(2)间经至少两根连接杆(4)实现相连,旋转套(2.1)上设有与连接杆(4)相配的连接孔(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台夹摇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套(2.1)连接孔(2.3)外侧设有便于连接杆(4)与连接孔(2.3)快速定位的定位环(2.4)。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台夹摇头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底座(3)包括上夹板(3.5)、下夹板(3.6),上夹板(3.5)与下夹板(3.6)之间形成夹持区域,上夹板(3.5)与下夹板(3.6)的夹持面(3.3)均为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盈硕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