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水式渣浆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98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潜水式渣浆泵,涉及流体介质输送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蜗壳、第一叶片与过滤装置,第一蜗壳上开设有第一进料口与第一出料口,过滤装置包括第二蜗壳、锥壳、溢流管与排料管,第二蜗壳同轴固定连接在第一蜗壳的下端面上,且第二蜗壳的螺旋方向与第一蜗壳的螺旋方向相反,锥壳固定连接在第二蜗壳远离第一蜗壳的一端,锥壳与第二蜗壳连通,溢流管的一端伸入锥壳内,溢流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进料口连通,排料管与第二蜗壳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过滤网进行过滤,避免了因过滤网堵塞而造成的流动量下降的现象,提高了渣浆泵输送的效率,便于渣浆泵长时间运行;粒度较大的浆料会从排料管中排出渣浆泵,使渣浆泵可以免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潜水式渣浆泵
本技术涉及流体介质输送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潜水式渣浆泵。
技术介绍
渣浆泵是指通过借助泵的叶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使固、液混合介质能量增加的一种机械,将电能转换成介质的动能和势能的设备。主要适用于:矿山、电厂、疏浚、冶金、化工、建材及石油等行业领域。目前,公开日为2020年03月24日,公开号为CN11090582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带泵送切割装置的离心式渣浆泵,其包括渣浆泵主体、顶盖和电机,渣浆泵主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盖,渣浆泵主体的中间部位贯穿连接有出水口,渣浆泵主体的底部镂空连接有杂质收集机构,杂质收集机构的顶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杂质收集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刮刀,杂质收集机构的底端贯穿连接有进水口,杂质收集机构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杂质收集机构的顶部贯穿连接有导向管,杂质收集机构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收集腔,收集腔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腔门,收集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过滤网。在渣浆泵启动时,浆料先穿过第二过滤网,在第二过滤网的作用下,粒径较大的浆料被第二过滤网阻拦,并不断被刮刀刮祛,粒径较小的浆料和溶剂穿过第二过滤网,之后粒径较小的浆料再穿过第一过滤网再次筛选,之后粒径较大的浆料再被第一过滤网阻拦,粒径较小的浆料和溶剂穿过第一过滤网;被第一过滤网阻拦的大浆料再进入收集腔收集,如此进入渣浆泵主体内的浆料便均为小浆料,降低了渣浆泵堵塞的概率,进而降低了因渣浆泵堵塞二产生的叶轮偏心、振动等一系列现象产生的概率。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渣浆泵主体内具有吸力,因此不能穿过第一过滤网的粒径较大的浆料便会吸附在第一过滤网上,长时间的使用便会降低过滤网的流通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潜水式渣浆泵,能够在不影响流通量的情况下将粒径较大的浆料与粒径较小的浆料分离,降低渣浆泵被堵塞的概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潜水式渣浆泵,包括第一蜗壳、第一叶片与过滤装置,所述第一叶片的轴心与所述第一蜗壳的轴心同心,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一蜗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蜗壳上开设有第一进料口与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叶片同轴开设,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一蜗壳的外周面相切,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二蜗壳、锥壳、溢流管与排料管,所述第二蜗壳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蜗壳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二蜗壳与所述第一蜗壳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蜗壳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一蜗壳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蜗壳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锥壳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蜗壳远离所述第一蜗壳的一端,且所述锥壳与所述第二蜗壳同轴设置,所述锥壳直径较大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蜗壳,所述第二蜗壳沿自身的轴心开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锥壳通过所述第二出料口与所述第二蜗壳连通,所述溢流管与所述锥壳同轴,且所述溢流管的一端伸入锥壳内,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所述排料管固定连接在所述锥壳远离所述第二蜗壳的一端,且所述排料管与所述第二蜗壳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叶片转动带动浆料使浆料发生旋转,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将浆料从第一出料口中排出,进而带动浆料在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中流动,由于第一蜗壳内浆料的旋转,进而带动第二蜗壳和锥壳内的浆料旋转,并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粒度较大的浆料被离心至第二蜗壳的外周部,粒度较小的浆料处于第二蜗壳轴心的周围,通过离心沉降原理,粒度较大的浆料从排料管中排出锥壳,粒度较小的浆料从溢流管中流动至第一蜗壳内,进而实现了粒度较大的浆料与粒度较小的浆料的分离,如此便不需要过滤网过滤,避免了因过滤网堵塞而造成的流动量下降的现象,提高了渣浆泵输送的效率,便于渣浆泵长时间运行;粒度较大的浆料会从排料管中排出渣浆泵,使得粒度较大的浆料不会储存在渣浆泵内,因此渣浆泵免维护,降低了维护成本。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料管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进料口的截面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二进料口处的流通量大于排料管处的流通量,进而使离心沉降现象产生时,粒度较大的浆料便于从排料管中排出,而且浆料不易从排料管中倒流,如此使得从溢流管中溢出的浆料粒度较小,提高了过滤精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第一叶片同轴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了浆料在锥壳内的旋转速度,进而增强了浆料的离心力,提高了离心沉降的效果,进而提高了浆料分离过滤的效果,降低了第一叶片被卡死的概率;同时增加了浆料在第二蜗壳和锥壳内的流动速率,提高了渣浆泵的泵送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叶片呈竖直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叶片在旋转时只能对锥壳内的浆料起到离心作用,如此第二叶片既不能给予锥壳内的浆料向溢流管内流动的力,同时也不能给予锥壳内的浆料向排料管内流动的力,进而使得离心沉降现象更加稳定,粒度较大的浆料不易从溢流管中进而第二蜗壳,粒度较小的浆料也不易从排料管中排出,既保护了渣浆泵,同时提升了过滤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叶片远离自身轴心的一端与所述锥壳的周面呈平行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叶片远离自身轴心的一端与锥壳的母线平行,使得第二叶片远离自身轴心的一端与锥壳内周面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同,进而使得第二叶片在旋转时不会对浆料产生阻力,使粒度较大的浆料便于从第二叶片和锥壳之间中的缝隙中穿过第二叶片,如此粒度较大的浆料便不易回流,提高了过滤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切割机构,所述切割机构包括切割刀,所述切割刀设置在所述排料管内,所述切割刀呈圆环形,且所述切割刀与所述第一叶片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切割刀的周面上沿自身的轴心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切割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粒度较大的浆料在经过排料管时会先流入切割刀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浆料被离心至切割刀的内周面上,此时浆料便会从第一切割槽内溢出,进而进入切割刀与排料管之间,切割刀此时便会对粒度较大的浆料进行切割,降低浆料的粒度,同时将切割完毕后的浆料排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料管的周面上沿自身的轴心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切割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粒度由单向受力变为双向受力,提高了切割机构的切割效率,使得粒度较大的浆料不易卡死在排料管与切割刀之间,同时提高了排料管的流通效率,切割完毕后的浆料更易流出排料管,以便于后续浆料的切割,提高了切割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切割槽与所述第二切割槽均呈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切割槽与所述第二切割槽的倾斜方向相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长了单个第一切割槽与第二切割槽的长度,在粒度较大的浆料穿过第一切割槽与第二切割槽时,延长了浆料的切割时间,进而提升了切割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潜水式渣浆泵,包括第一蜗壳(11)、第一叶片(12)与过滤装置(2),所述第一叶片(12)的轴心与所述第一蜗壳(11)的轴心同心,所述第一叶片(12)与所述第一蜗壳(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蜗壳(11)上开设有第一进料口(112)与第一出料口(111),所述第一进料口(112)与所述第一叶片(12)同轴开设,所述第一出料口(111)与所述第一蜗壳(11)的外周面相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2)包括第二蜗壳(21)、锥壳(22)、溢流管(23)与排料管(24),所述第二蜗壳(21)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蜗壳(11)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二蜗壳(21)与所述第一蜗壳(11)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蜗壳(21)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一蜗壳(11)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蜗壳(21)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二进料口(211),所述锥壳(2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蜗壳(21)远离所述第一蜗壳(11)的一端,且所述锥壳(22)与所述第二蜗壳(21)同轴设置,所述锥壳(22)直径较大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蜗壳(21),所述第二蜗壳(21)沿自身的轴心开设有第二出料口(212),所述锥壳(22)通过所述第二出料口(212)与所述第二蜗壳(21)连通,所述溢流管(23)与所述锥壳(22)同轴,且所述溢流管(23)的一端伸入锥壳(22)内,所述溢流管(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料口(112)连通,所述排料管(24)固定连接在所述锥壳(22)远离所述第二蜗壳(21)的一端,且所述排料管(24)与所述第二蜗壳(21)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水式渣浆泵,包括第一蜗壳(11)、第一叶片(12)与过滤装置(2),所述第一叶片(12)的轴心与所述第一蜗壳(11)的轴心同心,所述第一叶片(12)与所述第一蜗壳(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蜗壳(11)上开设有第一进料口(112)与第一出料口(111),所述第一进料口(112)与所述第一叶片(12)同轴开设,所述第一出料口(111)与所述第一蜗壳(11)的外周面相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2)包括第二蜗壳(21)、锥壳(22)、溢流管(23)与排料管(24),所述第二蜗壳(21)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蜗壳(11)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二蜗壳(21)与所述第一蜗壳(11)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蜗壳(21)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一蜗壳(11)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蜗壳(21)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第二进料口(211),所述锥壳(2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蜗壳(21)远离所述第一蜗壳(11)的一端,且所述锥壳(22)与所述第二蜗壳(21)同轴设置,所述锥壳(22)直径较大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蜗壳(21),所述第二蜗壳(21)沿自身的轴心开设有第二出料口(212),所述锥壳(22)通过所述第二出料口(212)与所述第二蜗壳(21)连通,所述溢流管(23)与所述锥壳(22)同轴,且所述溢流管(23)的一端伸入锥壳(22)内,所述溢流管(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料口(112)连通,所述排料管(24)固定连接在所述锥壳(22)远离所述第二蜗壳(21)的一端,且所述排料管(24)与所述第二蜗壳(2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水式渣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管(24)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进料口(211)的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水式渣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2)还包括第二叶片(25),所述第二叶片(25)与所述第一叶片(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宋德轩胡泉陈有智郭建刚金鑫罗麟赖木收
申请(专利权)人:中钢集团山东矿业有限公司中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