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喷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95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喷筒,涉及工装技术领域,包括:驱动组件以及设置有腔室的筒体;在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腔室连通的开口;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筒体靠近管柱;筒体包括连接件以及相互对合的左壳体和右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沿对合的一侧铰接,连接件的一端与左壳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右壳体的内壁连接,用于在筒体靠近管柱时,与管柱抵接以产生弯曲形变。在上管柱和下管柱分离的瞬间,喷溅的油水会经已经处于闭合状态的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内壁的阻挡,避免对平台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可以实现起管作业时,井边的无人化作业,有效的提高了起管时的自动化作业程度,进一步的提高了操作工人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喷筒
本技术涉及工装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喷筒。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石油装备技术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智能化技术逐渐运用到了石油装备中。目前,油井采油主要通过抽油机、电潜泵、螺杆泵、采油管等机械设备把油水提出地面。为了确保油井能够顺利使用,需要对油井进行修井作业以便于维护和保养油井。修井时,需要将井内的采油管进行起管作业,在起管的过程中,由于需要沿管柱的连接处将上下管柱分离,导致上管柱内部的油水会向外喷出,为防止其飞溅到平台外面,造成环境污染,需要进行引导和收集。现有的收污主要依赖人工操作,在上下管柱分离的瞬间将上管柱的油污推离并将其内的油水引流至平台内。但该种操作方式不利于油井实现自动化、无人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喷筒,以解决现有收污依赖人工手动操作导致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防喷筒,包括:驱动组件以及设置有腔室的筒体;在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腔室连通的开口;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筒体靠近管柱;筒体包括连接件以及相互对合的左壳体和右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沿对合的一侧铰接,连接件的一端与左壳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右壳体的内壁连接,用于在筒体靠近管柱时,与管柱抵接以产生弯曲形变。可选的,连接件为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左壳体的内壁、另一端连接右壳体的内壁。可选的,连接件包括左连杆和右连杆;左连杆的一端与左壳体的内壁铰接、另一端与右连杆的一端铰接,右连杆的另一端与右壳体的内壁铰接。可选的,左连杆包括子连杆和中间连杆;子连杆的一端与左壳体的内壁铰接、另一端与中间连杆的一端铰接,中间连杆的另一端与右连杆的一端铰接。可选的,筒体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连接件连接,用于对连接件提供朝向管柱的作用力以使左壳体和右壳体具有相对张开的趋势。可选的,筒体还包括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左壳体连接、另一端与左壳体和右壳体的铰接处连接,用于向左壳体提供作用力以使左壳体具有相对右壳体张开的趋势;和/或,筒体还包括第四弹性件,第四弹性件的一端与右壳体连接、另一端与左壳体和右壳体的铰接处连接,用于向右壳体提供作用力以使右壳体具有相对左壳体张开的趋势。可选的,筒体还包括同步件;左壳体包括相互铰接的本体和安装座,连接件的一端连接至本体的内壁,壳体与安装座铰接,驱动组件与安装座驱动连接;同步件包括相互啮合的左齿部和右齿部,齿部与本体和安装座的铰接轴同轴设置,右齿部与右壳体和安装座的铰接轴同轴设置;当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时,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本体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座连接;和/或,当还包括第四弹性件时,第四弹性件的一端与右壳体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座连接。可选的,驱动组件包括折叠支架以及驱动器;折叠支架的一端与筒体连接、另一端与驱动器连接,用于在驱动器的驱动端伸缩运动时,带动筒体靠近管柱。可选的,折叠支架包括基座、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二支杆的一端与基座铰接、另一端与筒体铰接;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相交且在相交处铰接,驱动器设置在基座上且驱动器的驱动端与第一支杆的一端铰接,用于驱动第一支杆的一端靠近第二支杆的一端;第一支杆的另一端与筒体铰接。可选的,第一支杆包括多个端部铰接的第一子支杆,第二支杆包括多个端部铰接的第二子支杆;多个第一子支杆和多个第二子支杆一一对应,且相互对应的第一子支杆和第二子支杆相交并在相交处铰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喷筒,包括:驱动组件以及设置有腔室的筒体;在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腔室连通的开口;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筒体靠近管柱;筒体包括连接件以及相互对合的左壳体和右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沿对合的一侧铰接,连接件的一端与左壳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右壳体的内壁连接,用于在筒体靠近管柱时,与管柱抵接以产生弯曲形变。在上管柱和下管柱分离的瞬间,上管柱中的油水会向四周喷溅,此时,喷溅的油水会经已经处于闭合状态的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内壁的阻挡,并沿着内壁向下流出,即通过左壳体和右壳体对喷溅的油水进行引流,实现油水能够完全落在管柱周边的平台上,避免对平台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可以实现起管作业时,井边的无人化作业,有效的提高了起管时的自动化作业程度,进一步的提高了操作工人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喷筒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喷筒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喷筒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喷筒的结构示意图之四;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喷筒的结构示意图之五;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喷筒的结构示意图之六。图标:100-管柱;200-筒体;210-连接件;211-子连杆;212-右连杆;213-中间连杆;220-左壳体;230-右壳体;300-驱动组件;310-第一支杆;320-第二支杆;330-驱动器;340-基座;350-第五支杆;360-第六支杆;410-第二弹性件;420-第三弹性件;430-第四弹性件;450-右齿部;460-左齿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结合后的实施例依然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喷筒,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以及设置有腔室的筒体;在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开口;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筒体靠近管柱;所述筒体包括连接件以及相互对合的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沿对合的一侧铰接,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左壳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壳体的内壁连接,用于在所述筒体靠近所述管柱时,与所述管柱抵接以产生弯曲形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喷筒,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以及设置有腔室的筒体;在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开口;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筒体靠近管柱;所述筒体包括连接件以及相互对合的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沿对合的一侧铰接,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左壳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壳体的内壁连接,用于在所述筒体靠近所述管柱时,与所述管柱抵接以产生弯曲形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左壳体的内壁、另一端连接所述右壳体的内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左连杆和右连杆;所述左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左壳体的内壁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右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右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壳体的内壁铰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杆包括子连杆和中间连杆;所述子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左壳体的内壁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中间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右连杆的一端铰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用于对所述连接件提供朝向所述管柱的作用力以使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具有相对张开的趋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左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的铰接处连接,用于向所述左壳体提供作用力以使所述左壳体具有相对所述右壳体张开的趋势;和/或,所述筒体还包括第四弹性件,所述第四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右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左壳体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伟刚胡颖胡送桥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三一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