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加固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88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加固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板,第一混凝土板顶面均匀铺设有第一钢筋,第一钢筋顶面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二钢筋,第一混凝土板顶面均匀固定安装有第三钢筋,第三钢筋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混凝土板,第二混凝土板顶面对应第三钢筋处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部安装有弹簧钢筒,弹簧钢筒底面与第一混凝土板顶面固定连接,弹簧钢筒固定套接与第三钢筋的外部,第二混凝土板底面固定安装有钢丝网,通过第一钢筋、第二钢筋与第三钢筋之间相互捆扎,从而使得第一混凝土板和第二混凝土板组合在一起,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使得混凝土结构之间更加的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加固高强度混凝土结构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结构
,具体为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加固高强度混凝土结构。
技术介绍
混凝土结构主要分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具有整体性好、可灌筑成为一个整体、可模性好、可灌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结构、耐久性和耐火性好、工程造价和维护费用低等优点。在现在混凝土结构使用时,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不够,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裂缝容易出现裂缝,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加固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现在混凝土结构使用时,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不够,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裂缝容易出现裂缝,造成危险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加固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板,所述第一混凝土板顶面安装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第一钢筋、第二钢筋、第三钢筋、第二混凝土板、安装孔、弹簧钢筒和钢丝网;所述第一混凝土板顶面均匀铺设有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顶面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二钢筋,所述第一混凝土板顶面均匀固定安装有第三钢筋,所述第三钢筋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混凝土板,所述第二混凝土板顶面对应第三钢筋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部安装有弹簧钢筒,所述弹簧钢筒底面与第一混凝土板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钢筒固定套接与第三钢筋的外部,所述第二混凝土板底面固定安装有钢丝网。优选的,所述弹簧钢筒的外侧直径与安装孔的直径相等,所述弹簧钢筒内部的直径与第三钢筋的直径相等。优选的,所述钢丝网的横截面的形状与第一混凝土板和第二混凝土板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优选的,所述钢丝网与第一混凝土板之间粘接有沥青层,所述第三钢筋贯穿沥青层顶面。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凝土板与沥青层顶面均开设有放置孔,所述放置孔内部填充有吸音棉。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凝土板外侧粘接有碳纤维布,所述碳纤维布的高度与第一混凝土板、第二混凝土板、钢丝网和沥青层的厚度之和相等,所述第二混凝土板顶面涂有氟树脂。优选的,所述第二钢筋与第一钢筋相交的地方开设有捆绑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1、设置有加强组件,通过第一钢筋、第二钢筋与第三钢筋之间相互捆扎,从而使得第一混凝土板和第二混凝土板组合在一起,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使得混凝土结构之间更加的牢固,同时通过钢丝网,使得混凝土凝固后更加的牢固,同时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使得混凝土结构再次加固。2、通过吸音棉,增强混凝土结构的隔音效果,通过碳纤维布,提高第一混凝土板与第二混凝土板之间的抗拉性,从而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性,通过氟树脂,提高第二混凝土板的耐久性和耐候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耐候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钢筋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碳纤维布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第一混凝土板;2、加强结构;201、第一钢筋;202、第二钢筋;203、第三钢筋;204、第二混凝土板;205、安装孔;206、弹簧钢筒;207、钢丝网;3、沥青层;4、放置孔;5、吸音棉;6、碳纤维布;7、氟树脂;8、捆绑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加固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板1,第一混凝土板1顶面安装有加强结构2,加强结构2包括第一钢筋201、第二钢筋202、第三钢筋203、第二混凝土板204、安装孔205、弹簧钢筒206和钢丝网207;第一混凝土板1顶面均匀铺设有第一钢筋201,第一钢筋201顶面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二钢筋202,第二钢筋202与第一钢筋201相交的地方开设有捆绑槽8,方便将第二钢筋202与第一钢筋201捆扎在一起,第一混凝土板1顶面均匀固定安装有第三钢筋203,第三钢筋203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混凝土板204,第二混凝土板204顶面对应第三钢筋203处开设有安装孔205,安装孔205内部安装有弹簧钢筒206,弹簧钢筒206的外侧直径与安装孔205的直径相等,弹簧钢筒206内部的直径与第三钢筋203的直径相等,方便将弹簧钢筒206安装在安装孔205内部,方便将第三钢筋203放在弹簧钢筒206内部,弹簧钢筒206底面与第一混凝土板1顶面固定连接,弹簧钢筒206固定套接与第三钢筋203的外部,第二混凝土板204底面固定安装有钢丝网207,钢丝网207的横截面的形状与第一混凝土板1和第二混凝土板204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方便将钢丝网207安装在第一混凝土板1和第二混凝土板204之间,钢丝网207与第一混凝土板1之间粘接有沥青层3,第三钢筋203贯穿沥青层3顶面,提高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第一混凝土板1与沥青层3顶面均开设有放置孔4,放置孔4内部填充有吸音棉5,通过吸音棉5,增强第一混凝土板1的隔音。第一混凝土板1外侧粘接有碳纤维布6,碳纤维布6的高度与第一混凝土板1、第二混凝土板204、钢丝网207和沥青层3的厚度之和相等,第二混凝土板204顶面涂有氟树脂7,增强第一混凝土板1与第二混凝土板204之间的抗拉性,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通过氟树脂7,提高第一混凝土板1与第二混凝土板204的耐久性和耐候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第一钢筋201、第二钢筋202与第三钢筋203之间相互捆扎,从而使得第一混凝土板1和第二混凝土板204组合在一起,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使得混凝土结构之间更加的牢固,通过弹簧钢筒206,使得第一混凝土板1与第二混凝土板204之间具有一定的弹性,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拉性,同时通过钢丝网207,使得混凝土凝固后更加的牢固,同时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使得混凝土结构再次加固。通过吸音棉5,增强混凝土结构的隔音效果,通过碳纤维布6,提高第一混凝土板1与第二混凝土板204之间的抗拉性,从而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性。通过沥青层3,提高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通过氟树脂7,提高第二混凝土板204的耐久性和耐候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耐候性,开设有捆绑槽8,方便工作人员对第一钢筋201和第二钢筋202进行捆扎。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加固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板(1)顶面安装有加强结构(2),所述加强结构(2)包括第一钢筋(201)、第二钢筋(202)、第三钢筋(203)、第二混凝土板(204)、安装孔(205)、弹簧钢筒(206)和钢丝网(207);/n所述第一混凝土板(1)顶面均匀铺设有第一钢筋(201),所述第一钢筋(201)顶面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二钢筋(202),所述第一混凝土板(1)顶面均匀固定安装有第三钢筋(203),所述第三钢筋(203)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混凝土板(204),所述第二混凝土板(204)顶面对应第三钢筋(203)处开设有安装孔(205),所述安装孔(205)内部安装有弹簧钢筒(206),所述弹簧钢筒(206)底面与第一混凝土板(1)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钢筒(206)固定套接与第三钢筋(203)的外部,所述第二混凝土板(204)底面固定安装有钢丝网(20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加固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板(1)顶面安装有加强结构(2),所述加强结构(2)包括第一钢筋(201)、第二钢筋(202)、第三钢筋(203)、第二混凝土板(204)、安装孔(205)、弹簧钢筒(206)和钢丝网(207);
所述第一混凝土板(1)顶面均匀铺设有第一钢筋(201),所述第一钢筋(201)顶面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二钢筋(202),所述第一混凝土板(1)顶面均匀固定安装有第三钢筋(203),所述第三钢筋(203)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混凝土板(204),所述第二混凝土板(204)顶面对应第三钢筋(203)处开设有安装孔(205),所述安装孔(205)内部安装有弹簧钢筒(206),所述弹簧钢筒(206)底面与第一混凝土板(1)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钢筒(206)固定套接与第三钢筋(203)的外部,所述第二混凝土板(204)底面固定安装有钢丝网(2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加固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钢筒(206)的外侧直径与安装孔(205)的直径相等,所述弹簧钢筒(206)内部的直径与第三钢筋(203)的直径相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燕秋赵云丽王振义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