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钢结构变电站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877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钢结构变电站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包括钢柱、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梁;钢柱的两侧对应混凝土梁内的梁顶第一排钢筋和梁顶第二排钢筋的位置,以及梁底第一排钢筋和梁底第二排钢筋的位置均设有一个“抽屉型”钢牛腿;每一“抽屉型”钢牛腿均包括近端水平板、远端水平板,以及两块平行设置的侧板;钢柱通过近端水平板与梁顶第一排钢筋和梁底第一排钢筋固定,通过远端水平板与梁顶第二排钢筋和梁底第二排钢筋固定。施工时,先在钢柱工厂加工时设置所有“抽屉型”钢牛腿;然后运输至现场进行吊装,设置牛腿箍筋,并绑扎混凝土柱节点处的纵筋和箍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简便高效地将梁纵筋与钢柱连接,节点受力性能更加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钢结构变电站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变电站型钢混凝土
,特别涉及用于钢结构变电站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钢结构变电站中,建筑型式通常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在地上两层中,梁柱结构采用钢结构,地下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钢结构柱子需要伸入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柱子当中,即地下室的结构柱是型钢混凝土柱。变电站属于工业厂房,地面一层通常布置有重型电气设备,因此地面一层的楼面(即地下室顶板)梁配筋一般较大,梁上下的纵筋多为双层、甚至三层排布。型钢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梁和柱节点处,钢筋排布复杂,根据目前国标规范、图集的做法,混凝土梁与型钢柱交汇的节点处,顶面和底面的纵筋有四种连接方式:①梁纵筋从钢柱边的混凝土保护层(一般180mm至250mm厚)内绕过,并贯通;②在钢柱腹板上开孔,梁纵筋从开孔中直接穿过钢柱;③工厂加工钢柱时,在钢柱腹板上对应纵筋的位置,焊接连接套筒,现场钢筋绑扎时直接与套筒连接;④工厂加工钢柱时,在钢柱外侧对应梁的位置,焊接一个钢牛腿(一般为工字型钢),牛腿高度略小于混凝土梁高,梁顶面和底面的纵筋可以直接搭接焊在钢牛腿上。然而,在钢结构变电站中,以上四种方法均不可行或存在极大施工难度:首先,钢结构变电站中一般柱子截面尺寸非常大,钢柱有0.8m至1m的截面,下方对应的型钢混凝土柱,加上保护层后,截面尺寸可达到1.2m至1.5m,混凝土梁的宽度一般最大为0.4m至0.5m,对于这种柱子大梁小的型钢混凝土结构,梁纵筋是无法绕过钢柱贯通的。第二,在钢柱腹板上开孔会削弱钢柱截面强度,变电站梁中钢筋较多,多为双层、甚至三层排布,若在钢柱腹板开孔,会极大削弱钢柱。因此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梁纵筋较多的结构。第三,通过套筒连接,需要在工厂中就提前将梁纵筋对应的位置标出,并根据梁纵筋尺寸焊接对应尺寸的套筒。这种方式对施工精度要求极高,稍微错位,现场钢筋就会安装不上。由于变电站中梁钢筋较多,通常需要左右错位躲避不同方向的钢筋,因此本方法存在较大的施工难度。第四,工厂加工钢柱时,在钢柱外侧对应梁的位置,焊接一个钢牛腿(一般为工字型钢),牛腿高度略小于混凝土梁高,梁顶面和地面的纵筋可以直接搭接焊在钢牛腿上。当梁上下纵筋为两排时,工字钢牛腿上下翼缘的上下表面均需要焊接纵筋,这就会导致大量的仰焊工作,工期和质量都无法保证,因此在变电站中也不适用。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连接方式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用于钢结构变电站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实现的目的是能够简便高效地将混凝土梁纵筋与型钢混凝土柱中钢柱有效连接,整体受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用于钢结构变电站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包括钢柱、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梁。其中,所述钢柱的两侧对应所述混凝土梁内的梁顶第一排钢筋和梁顶第二排钢筋的位置,以及对应所述混凝土梁内的梁底第一排钢筋和梁底第二排钢筋的位置均设有一个“抽屉型”钢牛腿;每一所述“抽屉型”钢牛腿均包括近端水平板、远端水平板,以及两块平行设置的侧板;每一块所述侧板均竖直设置,一端与所述钢柱固定连接,另一端沿所述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每一所述“抽屉型”钢牛腿的两块所述侧板靠近所述钢柱的一端的上部边缘处均设有与两块所述侧板垂直的所述近端水平板;所述近端水平板与所述钢柱固定连接;每一所述“抽屉型”钢牛腿的两块所述侧板远离所述钢柱的另一端的下部边缘处均设有与两块所述侧板垂直的所述远端水平板;每一对应所述梁顶第一排钢筋和所述梁顶第二排钢筋的所述“抽屉型”钢牛腿的所述近端水平板的上面,以及相应的两块侧板靠近上部边缘处的位置均与所述梁顶第一排钢筋固定;每一对应所述梁顶第一排钢筋和所述梁顶第二排钢筋的所述“抽屉型”钢牛腿的所述远端水平板的上面,以及相应的两块侧板靠近下部边缘处的位置均与所述梁顶第二排钢筋固定;每一对应所述梁底第一排钢筋和所述梁底第二排钢筋的所述“抽屉型”钢牛腿的所述近端水平板的上面,以及相应的两块侧板靠近上部边缘处的位置均与所述梁底第一排钢筋固定;每一对应所述梁底第一排钢筋和所述梁底第二排钢筋的所述“抽屉型”钢牛腿的所述远端水平板的上面,以及相应的两块侧板靠近下部边缘处的位置均与所述梁底第二排钢筋固定。优选的,所述钢柱和所述“抽屉型”钢牛腿均采用Q355B级钢材制成。优选的,每一所述“抽屉型”钢牛腿的两块所述侧板与相应的所述近端水平板,以及所述远端水平板之间均采用等强焊接方式固定。优选的,所述梁顶第一排钢筋和所述梁底第一排钢筋与相应的所述近端水平板之间,以及所述梁顶第二排钢筋和所述梁底第二排钢筋与相应的所述远端水平板之间均采用焊接方式固定。优选的,每一所述“抽屉型”钢牛腿的两块所述侧板和相应的所述近端水平板与所述钢柱之间均采用等强焊接方式固定。优选的,所述钢柱每一侧的两个所述“抽屉型”钢牛腿和相应的所述梁顶第一排钢筋、所述梁顶第二排钢筋、所述梁底第一排钢筋和所述梁底第二排钢筋外沿所述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道牛腿箍筋。优选的,所述钢柱内对应每一所述近端水平板和每一所述远端水平板的水平位置均设有横向加劲肋。优选的,每一所述“抽屉型”钢牛腿的两块所述侧板的高度为所述梁顶第一排钢筋、所述梁顶第二排钢筋、所述梁底第一排钢筋和所述梁底第二排钢筋中纵筋直径的10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新型节点加工方便,工厂中即可拼装完成,工地现场只需要焊接钢筋即可完成有效连接。本技术保证了混凝土梁钢筋较多时(两排),所有钢筋不会出现仰焊,全部为平焊,并且都能够与钢结构有效连接,形成整体受力。本技术构造简单,大大简化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复杂程度,同时还能保证混凝土柱的钢筋方便穿行,混凝土浇灌密实。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抽屉型”钢牛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用于钢结构变电站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包括钢柱1、混凝土柱3和混凝土梁9。其中,钢柱1的两侧对应混凝土梁9内的梁顶第一排钢筋5和梁顶第二排钢筋6的位置,以及对应混凝土梁9内的梁底第一排钢筋7和梁底第二排钢筋8的位置均设有一个“抽屉型”钢牛腿2;每一“抽屉型”钢牛腿2均包括近端水平板202、远端水平板203,以及两块平行设置的侧板201;每一块侧板201均竖直设置,一端与钢柱1固定连接,另一端沿混凝土梁9的长度方向延伸;每一“抽屉型”钢牛腿2的两块侧板201靠近钢柱1的一端的上部边缘处均设有与两块侧板201垂直的近端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钢结构变电站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包括钢柱(1)、混凝土柱(3)和混凝土梁(9);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1)的两侧对应所述混凝土梁(9)内的梁顶第一排钢筋(5)和梁顶第二排钢筋(6)的位置,以及对应所述混凝土梁(9)内的梁底第一排钢筋(7)和梁底第二排钢筋(8)的位置均设有一个“抽屉型”钢牛腿(2);/n每一所述“抽屉型”钢牛腿(2)均包括近端水平板(202)、远端水平板(203),以及两块平行设置的侧板(201);/n每一块所述侧板(201)均竖直设置,一端与所述钢柱(1)固定连接,另一端沿所述混凝土梁(9)的长度方向延伸;/n每一所述“抽屉型”钢牛腿(2)的两块所述侧板(201)靠近所述钢柱(1)的一端的上部边缘处均设有与两块所述侧板(201)垂直的所述近端水平板(202);/n所述近端水平板(202)与所述钢柱(1)固定连接;/n每一所述“抽屉型”钢牛腿(2)的两块所述侧板(201)远离所述钢柱(1)的另一端的下部边缘处均设有与两块所述侧板(201)垂直的所述远端水平板(203);/n每一对应所述梁顶第一排钢筋(5)和所述梁顶第二排钢筋(6)的所述“抽屉型”钢牛腿(2)的所述近端水平板(202)的上面,以及相应的两块侧板(201)靠近上部边缘处的位置均与所述梁顶第一排钢筋(5)固定;/n每一对应所述梁顶第一排钢筋(5)和所述梁顶第二排钢筋(6)的所述“抽屉型”钢牛腿(2)的所述远端水平板(203)的上面,以及相应的两块侧板(201)靠近下部边缘处的位置均与所述梁顶第二排钢筋(6)固定;/n每一对应所述梁底第一排钢筋(7)和所述梁底第二排钢筋(8)的所述“抽屉型”钢牛腿(2)的所述近端水平板(202)的上面,以及相应的两块侧板(201)靠近上部边缘处的位置均与所述梁底第一排钢筋(7)固定;/n每一对应所述梁底第一排钢筋(7)和所述梁底第二排钢筋(8)的所述“抽屉型”钢牛腿(2)的所述远端水平板(203)的上面,以及相应的两块侧板(201)靠近下部边缘处的位置均与所述梁底第二排钢筋(8)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钢结构变电站的型钢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包括钢柱(1)、混凝土柱(3)和混凝土梁(9);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1)的两侧对应所述混凝土梁(9)内的梁顶第一排钢筋(5)和梁顶第二排钢筋(6)的位置,以及对应所述混凝土梁(9)内的梁底第一排钢筋(7)和梁底第二排钢筋(8)的位置均设有一个“抽屉型”钢牛腿(2);
每一所述“抽屉型”钢牛腿(2)均包括近端水平板(202)、远端水平板(203),以及两块平行设置的侧板(201);
每一块所述侧板(201)均竖直设置,一端与所述钢柱(1)固定连接,另一端沿所述混凝土梁(9)的长度方向延伸;
每一所述“抽屉型”钢牛腿(2)的两块所述侧板(201)靠近所述钢柱(1)的一端的上部边缘处均设有与两块所述侧板(201)垂直的所述近端水平板(202);
所述近端水平板(202)与所述钢柱(1)固定连接;
每一所述“抽屉型”钢牛腿(2)的两块所述侧板(201)远离所述钢柱(1)的另一端的下部边缘处均设有与两块所述侧板(201)垂直的所述远端水平板(203);
每一对应所述梁顶第一排钢筋(5)和所述梁顶第二排钢筋(6)的所述“抽屉型”钢牛腿(2)的所述近端水平板(202)的上面,以及相应的两块侧板(201)靠近上部边缘处的位置均与所述梁顶第一排钢筋(5)固定;
每一对应所述梁顶第一排钢筋(5)和所述梁顶第二排钢筋(6)的所述“抽屉型”钢牛腿(2)的所述远端水平板(203)的上面,以及相应的两块侧板(201)靠近下部边缘处的位置均与所述梁顶第二排钢筋(6)固定;
每一对应所述梁底第一排钢筋(7)和所述梁底第二排钢筋(8)的所述“抽屉型”钢牛腿(2)的所述近端水平板(202)的上面,以及相应的两块侧板(201)靠近上部边缘处的位置均与所述梁底第一排钢筋(7)固定;
每一对应所述梁底第一排钢筋(7)和所述梁底第二排钢筋(8)的所述“抽屉型”钢牛腿(2)的所述远端水平板(203)的上面,以及相应的两块侧板(201)靠近下部边缘处的位置均与所述梁底第二排钢筋(8)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轩华坤彭益成姜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