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支撑的综合管廊下沉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885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支撑的综合管廊下沉段,带支撑的综合管廊下沉段,包括:两个下沉段侧壁,沿管廊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每个下沉段侧壁均具有形心位置;横向支撑,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下沉段侧壁的形心位置处;管道组件,设置在横向支撑的上表面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下沉段侧壁之间设置横向支撑,能够减小下沉段侧壁的跨度,改善结构受力,优化结构尺寸。同时,下沉段侧壁间的横向支撑可作为管道组件的支架,减少下沉段内管道支架的布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支撑的综合管廊下沉段
本技术涉及综合管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支撑的综合管廊下沉段。
技术介绍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埋于地表以下,且多为现浇混凝土箱涵式结构,一般沿道路走向布置。通常情况下,管廊的设计覆土厚度为固定值,但在道路交叉口处会遇到管线、地铁等其他市政工程构筑物,以及道路沿线的河流、沟渠等水系。为了保证管廊与其他市政工程在交叉处的安全,需要在竖向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因此需要局部调整管廊的设计标高,导致管廊在局部下沉或上抬,这就是俗称的“下沉段”或“渐变段”,上述下沉段会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在结构上,该处的管廊侧壁及顶底板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解决因侧壁跨高增大带来的不利因素;在管线布置上,部分管线因侧壁增高需相应的抬高,导致在该处设置支座不便等。现有技术一:针对管廊局部下沉段带来的问题,在结构上,通常采取的是在下沉段的范围内加厚侧壁及顶底板,提高该处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来解决因侧壁跨高增大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管线布置方面,相应的抬高管线支架,以满足管线布置的需求。现有技术一的缺点:上述方案的主要缺点是经济性不好,在下沉段的范围内加厚侧壁及顶底板会导致结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管线支架的高度增加,也将导致支架的成本增加。现有技术二:在结构上采取的是减小下沉段内侧部的跨高,具体做法为在侧部上设水平横梁,横梁沿管廊的走向布置,将侧部分为上下两部分,以该横梁为支座,从而减小了侧壁的跨度,解决侧壁跨高增大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管线布置方面,与现有技术一相同。现有技术二的缺点:上述方案的主要缺点是给施工带来较大不便,横梁的宽度通常会多出侧壁的厚度,造成侧壁会有凸出的部分,给施工带来不便,尤其给结构外防水的施工带来一定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支撑的综合管廊下沉段,以达到改善结构受力的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支撑的综合管廊下沉段,包括:两个下沉段侧壁,沿管廊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每个下沉段侧壁均具有形心位置;横向支撑,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下沉段侧壁的形心位置处;管道组件,设置在横向支撑的上表面处。进一步地,管道组件为多个,间隔设置在横向支撑的上表面处。进一步地,每个管道组件均包括:管道本体;管托,固定设置在横向支撑的上表面处,管道本体设置在管托的上方。进一步地,每个管道组件均还包括预埋件,埋置于横向支撑的上表面处,管托的下部与预埋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带支撑的综合管廊下沉段还包括两个分隔壁,平行间隔设置在两个下沉段侧壁之间,且分隔壁与下沉段侧壁平行,两个分隔壁将带支撑的综合管廊下沉段分隔为平行布置的迅电舱、水热舱和天然气舱。进一步地,横向支撑包括:第一横向支撑,设置在迅电舱内,第一横向支撑的一端与其中一个下沉段侧壁的形心位置固定连接,第一横向支撑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分隔壁的形心位置固定连接;第二横向支撑,设置在水热舱内,第二横向支撑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分隔壁的形心位置固定连接,第二横向支撑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分隔壁的形心位置固定连接;第三横向支撑,设置在天然气舱内,第三横向支撑的一端与另一个分隔壁的形心位置固定连接,第三横向支撑的另一端与另一个下沉段侧壁的形心位置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下沉段侧壁之间设置横向支撑,能够减小下沉段侧壁的跨度,改善结构受力,优化结构尺寸。同时,下沉段侧壁间的横向支撑可作为管道组件的支架,减少下沉段内管道支架的布设。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向剖视图。图中附图标记:1、横向支撑;2、下沉段侧壁;3、第一管道本体;4、第二管道本体;5、第三管道本体;6、第一管托;7、第二管托;8、第三管托;9、第一预埋件;10、第二预埋件;11、第一横向支撑;12、第二横向支撑;13、第三横向支撑;14、第三预埋件;15、分隔壁;21、迅电舱;22、水热舱;23、天然气舱。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支撑的综合管廊下沉段,包括两个下沉段侧壁2、横向支撑1和管道组件。两个下沉段侧壁2沿管廊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每个下沉段侧壁2均具有形心位置。横向支撑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下沉段侧壁2的形心位置处。管道组件设置在横向支撑1的上表面处。通过在下沉段侧壁2之间设置横向支撑1,能够减小下沉段侧壁2的跨度,改善结构受力,优化结构尺寸。同时,下沉段侧壁2间的横向支撑1可作为管道组件的支架,减少下沉段内管道支架的布设。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形心为均匀物质的面或者体的重心。具体地,管道组件均包括管道本体、管托和预埋件。管托固定设置在横向支撑1的上表面处,管道本体设置在管托的上方。预埋件埋置于横向支撑1的上表面处,管托的下部与预埋件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预埋件和管托,可以将管道本体支撑在设定位置,便于管道本体的安装和固定。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带支撑的综合管廊下沉段还包括两个分隔壁15,平行间隔设置在两个下沉段侧壁2之间,且分隔壁15与下沉段侧壁2平行,两个分隔壁15将带支撑的综合管廊下沉段分隔为平行布置的迅电舱21、水热舱22和天然气舱23。设置分隔壁15目的是将带支撑的综合管廊下沉段分隔为平行布置的三个舱室,以使各种管线均能够在各自的舱室中,使其彼此不发生干涉。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横向支撑1包括第一横向支撑11、第二横向支撑12和第三横向支撑13。第一横向支撑11设置在迅电舱21内,第一横向支撑1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下沉段侧壁2的形心位置固定连接,第一横向支撑11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分隔壁15的形心位置固定连接。第二横向支撑12设置在水热舱22内,第二横向支撑12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分隔壁15的形心位置固定连接,第二横向支撑1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分隔壁15的形心位置固定连接。第三横向支撑13设置在天然气舱23内,第三横向支撑13的一端与另一个分隔壁15的形心位置固定连接,第三横向支撑13的另一端与另一个下沉段侧壁2的形心位置固定连接。上述第一横向支撑11、第二横向支撑12和第三横向支撑13用于减小上述三个舱室的跨度,改善结构受力,优化结构尺寸。进一步地,管道组件为多个,间隔设置在横向支撑1的上表面处。上述管道组件包括第一管道组件、第二管道组件和第三管道组件。第一管道组件包括第一预埋件9、第一管托6和第一管道本体3,其中第一预埋件9埋设在第二横向支撑12的上表面,上述第一管托6和第一管道本体3依次设置在第一预埋件9的上方。第二管道组件包括第二预埋件10、第二管托7和第二管道本体4,其中第二预埋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支撑的综合管廊下沉段,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下沉段侧壁(2),沿管廊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每个所述下沉段侧壁(2)均具有形心位置;/n横向支撑(1),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下沉段侧壁(2)的所述形心位置处;/n管道组件,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撑(1)的上表面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支撑的综合管廊下沉段,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下沉段侧壁(2),沿管廊方向平行间隔设置,每个所述下沉段侧壁(2)均具有形心位置;
横向支撑(1),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下沉段侧壁(2)的所述形心位置处;
管道组件,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撑(1)的上表面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支撑的综合管廊下沉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组件为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撑(1)的上表面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支撑的综合管廊下沉段,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管道组件均包括:
管道本体;
管托,固定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撑(1)的上表面处,所述管道本体设置在所述管托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支撑的综合管廊下沉段,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管道组件均还包括预埋件,埋置于所述横向支撑(1)的上表面处,所述管托的下部与所述预埋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支撑的综合管廊下沉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支撑的综合管廊下沉段还包括两个分隔壁(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茂杨道鹏阙良刚崔海龙吴志勇谢子明徐征李聪韩智超周超王燕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